中国网3月27日讯 “在重庆,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烫一盘鹌鹑蛋。”重庆优拓鹌鹑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宣伟调侃中透着信心。
3月16日,正值复工复产关键时期,铜梁区检察院会同旧县街道办事处在进行公益诉讼“回头看”,回访相关中小微企业,了解具体困难。
罗宣伟介绍,由于打通了微信社区售卖新渠道,加上“火锅外卖”方兴未艾,原本滞销的10万斤鹌鹑蛋迅速打开销路,一周之内就销售一空。
该公司所在的铜梁区旧县街道,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而就在三年前,这个“鹌鹑之乡”却曾因高污染而一度陷入绝境。为扭转困局,铜梁区检察院联手当地职能部门打响养殖污染治理攻坚战,让亿元级产值的“铜梁鹌鹑”涅槃重生,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治污染不能“砸饭碗”
资料图
“旧县街道辖区养殖的150余万羽鹌鹑,规模大、数量多,养殖设施简陋,既无粪便、污水等处理设施,又无用地、环评等手续,粪便打包随意堆放在路边,导致周围苍蝇横飞、臭气熏天,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这是2017年1月,铜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人大代表分组审议“一府两院”报告时提出的一条意见。
这让铜梁区检察院检察长曾廷全陷入深思,也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检察机关能够做些什么?
旧县街道鹌鹑养殖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占据了重庆80%的市场,解决就业上千人,产品远销云贵川,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铜梁鹌鹑”品牌也越叫越响。
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养殖场地选址不当、化肥广泛应用导致畜禽粪便还田率下降和粪便随意堆放等环境问题,导致农业经济的“台柱子”,反而成了当地老百姓愁上眉头的“污染户”。
鹌鹑养殖业微利行业,单个养殖户很难独立承担治理污染费用,非开展全产业系统环境治理不可。对此,当地人大代表已连续多年提出加大力度治理鹌鹑养殖污染的建议,但始终治标不治本。
“从前都是一家一户散养,今天把鹌鹑粪便清除了,明天养殖场一开工,污染就又起来了。”绿色和发展的“两张皮”问题,曾经让旧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汪柱彬一筹莫展。“总不能搞‘一刀切’,把群众的饭碗给砸了。”
到底是淘汰高污染鹌鹑养殖产业做“减法”?还是倒逼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型升级做“加法”?
“既要绿色也要发展,要治理的不是养殖户的饭碗,而是污染本身。”曾廷全暗下决心,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要解决,几十个养殖场的生存问题也不能不顾,而当时正在多省试点的公益诉讼制度给了他这份底气。
“或许检察机关能成为打破绿色发展困境的破局者”。曾廷全说。
治“污”先要安“心”。铜梁区检察院未雨绸缪打足了“提前量”,该院检察三部主任莫紘前往走访调查,挨家挨户去做养殖户的思想工作。
“我养点鹌鹑过日子,就算有污染,影响的也是自家乡里乡亲。让我治污,没钱,让我搬走,没门。”走访旧县街道四龙村时,养殖户们一开始抵触情绪很大。
“我们来督促治污,不是要砸大伙的饭碗,恰恰是要让每个人手头的碗端得更稳,饭吃得更香。”面对几十家养殖户的疑虑,检察官张鹏程耐心说服。
2017年6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同年7月,铜梁区检察院组织民行干警到旧县街道玉屏村、四龙村等地再次摸底,进一步确定污染情况属实,严重损害公共利益。
10月18日,该院对此正式立案,并指定2名员额检察官、1名法警、1名书记员组成办案组,研究制定详细的调查取证方案,迅速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标本兼治换来双赢多赢共赢
资料图
“环保不是‘一刀切’,治污也非一日之功。大家坐下来一起想办法,既要让生态环境美起来,又要让群众生活好起来。”
2017年11月1日,曾廷全主持召开案件协调会,向铜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区环保局、区国土局、区农委和旧县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通报案件调查情况。
16天后,铜梁区检察院分别向上述职能部门发出诉前督促履职检察建议——在明确“刚性监督、柔性帮扶,既查问题、又促解决”综合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对旧县街道鹌鹑养殖污染实施综合整治。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由铜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牵头成立联合工作组,研究制定《旧县鹌鹑养殖污染治理方案》,整治工作迅速启动——
铜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两次邀请西南大学农牧学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治理鹌鹑养殖污染的合理方案,并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24万元完善治污设施。
旧县街道办事处组织86户养殖业主召开污染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争取市级畜牧专项资金,并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污染治理的4家业主给予奖励。
……
同年12月,旧县街道鹌鹑养殖污染治理第一期工作完成,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年6月,关闭搬迁、限量饲养、停养治理、集中利用等四种分类治理整治工作全部完成。
此外,当地政府对45家鹌鹑养殖场进行了循环化改造,取缔了15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鹌鹑养殖场,并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鹌鹑粪污问题也大为改观。
“原来一进养殖场,玻璃上密密麻麻爬的全是苍蝇,现在基本看不到了。”莫紘说,更为难得的是,企业的环保积极性有效调动了起来。
“以前我们只晓得有(环保)问题,但问题怎么解决,全靠企业自己‘瞎子摸象’。”罗宣伟感慨道,“现在有政府给牵头,我们只管照办,办好了还有奖励。”
2019年,由政府牵头推动,旧县街道第一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在檬梓村落成,鹌鹑年产量达50万尾,“铜梁鹌鹑”正式开启现代化养殖模式。
2020年,第二个标准化生态养殖场正在祝家村紧锣密鼓建设中。
到2023年,10个常年50万尾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将陆续建成投产。
让这只“鹌鹑”把返乡创业的乡亲都留下来
“现在家头不臭了,苍蝇也不到处飞了。看到隔壁村入驻那个标准场的,活轻松钱还挣得多,下次也算我一个。”3月16日,在开展公益诉讼“回头看”时,养殖户胡小英拉着检察官张鹏程的手说个不停。
曾经满怀疑虑的养殖户们,不但没有被治污砸了饭碗,反而发动外出打工的乡亲,加入返乡创业养鹌鹑的队伍。
“现在都是标准化养殖,一户一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元。我们要继续下足功夫,让这只‘鹌鹑’把返乡创业的都留下来。”汪柱彬表示。
现如今,走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养殖发展路径的综合性鹌鹑管理公司已筹建完成,采用先进设施设备和新工艺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彻底告别传统鹌鹑养殖的“小、脏、乱”。
公益诉讼的司法倒逼,地方政府的环保决心,养殖产业的市场需求,汇聚成推动当地鹌鹑养殖产业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仅用短短三年时间,就让“铜梁鹌鹑”跑出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加速度。
春节前后,本应是鹌鹑蛋销售的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旧县街道鹌鹑养殖业一时间陷入困境,“饲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散户资金难”等一系列问题迫在眉睫。
为此,旧县街道联动铜梁区交通局、铜梁区畜牧业发展中心开通“绿色通道”,结合“社区网格化+社区微信群”进行鹌鹑蛋定向销售,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先行向80余家入社养殖户提供鹌鹑苗、饲料,并对鹌鹑蛋和鹌鹑统一销售……
“鹌鹑不愁养,鹌鹑蛋不愁卖。”目前,当地鹌鹑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鹌鹑蛋产量占西南地区市场销售量的70%。同时,“铜梁鹌鹑”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在申报中。
“我们正在从产品开发、品牌打造、镇村电商平台三管齐下做大做强做优鹌鹑产业,力争早日实现年产值突破两亿元的目标。”旧县街道办事处主任汪龙表示。
这起铜梁区第一例行政公益诉讼案就此划上完满的句号,但检察公益诉讼永远在路上。
去年以来,铜梁区检察院着力督促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热点问题,针对固体废物污染、污水直排、畜禽养殖污染、盗伐滥伐林木、非法捕捞等突出问题,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行政公益诉讼48件。(铜梁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