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这么晚了不回家,还在办公室‘改作业’呀?”
“办公室都是新成员,贫困户家庭情况没我熟悉,不教会他们,我不放心啊。”在老关镇扶贫工作站办公室,主任张世萍一边与值班人员聊天一边算着本镇2020年预脱贫贫困户的“收入账”。
张世萍,男,中共党员,1973年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湘东区老关镇人民政府扶贫站主任,因基层扶贫工作扎实再加上他为人实在,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世”(老实)。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股使不完的牛劲。在最近的5年里,老世一直担任着老关镇扶贫工作站主任,先后在檀梓村、二鲤村两个脱贫任务重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扶贫现状,张世萍迎难而上,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不管是信息录机、问题整改、贫困户家庭硬件改造,还是其他日常工作,他总是耐心地教导办公室新人,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他一头扎进农村,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他喜欢以鲁迅名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勉,于是他又多了一个外号,人们都称他为扶贫路上的“老黄牛”。
二鲤村村民杨再发因意外伤残致贫,失去了工作,断了收入来源,家中上有年迈老父卧病在床,下有新生乳儿嗷嗷待哺,妻子长期在家务农,收入微薄,时任二鲤村第一书记的张世萍看到他家的情况很是着急。为了帮杨再发改善生活条件,张世萍不断往返于镇村之间,了解最新扶贫信息,尽最大努力为杨再发争取政策。在为他新建了住房、修缮了入户路之后,张世萍为他争取到村级保洁员这一公益性岗位,还帮他妻子找到一份在家也可以做的手套加工活,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杨再发家的生活压力。“世主任,我现在身体好些了,工作之余我想搞点养殖,自己养点羊,也好早点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您觉得可以么?”杨再发眼神里透露着坚定。老世看着眼前这个身残志坚的贫困户,心里对他充满着无比地赞赏,冲着他点了点头,“只要你肯干,一切包在我身上。”随后张世萍迅速向镇党委政府反映,在镇党委政府、帮扶干部、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杨再发积极发展自主养羊产业,每天早出晚归饲养40多头羊,同时还饲养了鸡、鸭、狗等家禽家畜,如今,他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过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疫情期间,张世萍来到他驻村的二鲤村开展防疫工作,为村民发放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当他来到杨再发家门口时,发现杨再发门前张贴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歌党恩扶贫致富奔小康,颂政府实干兴邦为人民”,横批“幸福生活”。张世萍看了很是感动,很想进到屋里与杨再发叙叙旧,拉拉家常,问问他对以后的日子有什么规划,养殖的规模有没有想法再扩大,但是由于是特殊时期,张世萍把防疫物资放在门口,冲着屋里的杨再发打了个招呼就走了。杨再发在屋内喊道:“感谢党,感谢政府,更要感谢你啊,我们自己会注意安全的,世主任,你也要注意安全啊。”
扶贫工作向来不分天晴下雨、白天黑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扶贫工作队员的“真实写照”。为攻破扶贫工作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张世萍常常和村干部们一起爬山坡,穿荆棘,踏泥泞,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产业发展情况、致贫原因,有时还要听老百姓的怨气,甚至是恶语相向。他经常进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他走遍了全镇的山山水水,踏遍了各村的田边地角。他热情接待每位群众,认真倾听诉求,及时汇总、及时汇报,让贫困群众反映的问题在扶贫政策的制定中有了更多人性化体现。
“今年分工,家里打来电话,叫我不要干这个扶贫办主任了,快五十岁的人了,没日没夜地加班,家里的事情也不管,担心我身体吃不消,要我去跟领导提,说我资历老,领导会同意的。我怎么好意思去提哟。办公室只有我资历最老,不把他们带出来,我怎么跟党委政府交差哟。全镇的脱贫计划,不能毁在我手上啊。”老世自嘲地笑道。
自2015年上任镇扶贫站主任以来,他不畏压力和困难,始终以脱贫攻坚为己任,他熟悉全镇65户贫困户221人的具体情况,能因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政策,并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形成帮扶合力,推动各村加快脱贫步伐。此外,他还积极协助各村完善扶贫资料,做好政策宣传解答,进一步推进落实脱贫攻坚各项要求和任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世萍荣获2017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全区“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2018-2019年度优秀个人等多项荣誉,这一系列成绩让老世备感欣慰。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面对荣誉,张世萍一笑而过。他说:“我只是全镇扶贫事业上的一颗‘螺丝钉’、一头‘老黄牛’,没有什么可炫耀的。我将继续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做好扶贫工作常态管理,让党的好政策照亮到每名贫困群众心中,一直干到我干不动的那一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