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红美白名方“七白膏”之一的白及是一味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的中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及胶有很好的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逐渐被运用在医药保健、化工、美容等方面。同时,白及叶态优美、花色秀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生态药园栽培植物。
近年来人们成功实现种子繁育,降低了人工育苗成本,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你想知道白及怎么种才能既保证质量又能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吗?推荐大家阅读本刊发表的一篇论文《白及生态种植模式与技术原理分析》。
01
白及生物学特性与种植现状
要想种植白及,首先就得了解它的特性,目前的种植情况。
▋白及的生长特性
白及种子细小,无胚乳,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初春2月块茎叉状分支芽头萌动,3月出苗,4月进入盛花期。生长主要集中在3~7月,8~11月白及地上部分开始枯萎倒苗,蒴果成熟。
野生白及分布于海拔400~2200 m丘陵和高山的林下阴湿处、山坡草丛、沟谷及溪边。喜温暖、阴凉湿润的环境。
稍耐寒,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3~20 ℃、年降雨量1000~1 400 mm、空气相对湿度60%~90%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生长。
▋白及的种植现状
白及药材主产区有贵州、江西、浙江、广西、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省区。197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白及药材至今,明确其植物来源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植株开红花。
贵州、四川、甘肃省的地方药材标准亦将黄花白及B.ochracea作为白及药材的基原之一,为地方替代品种。
白及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繁殖能力差,2017年以前白及种苗主要靠组培快繁、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种苗价格较高。
随着种子快繁取得突破,基本解决了种苗短缺的问题,种植面积迅速上升,近五年来,市场价格从800元/kg,一路跌到100元/kg。
总体来说,白及采收期为3~4年,有经验的栽培者将白及栽种在山坡林地中,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与木本经济树木进行套种,以提高白及的品质。当前白及种植主要以大棚育苗、大田种植为主,这些方式未充分满足白及生长良好所需求的原生态环境,导致白及产量和品质降低。
02
白及生态种植模式及机理
▋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
白及耐寒、喜阴、忌强光。目前报道的白及林下仿野生主要在厚朴林、马尾松、毛竹林或阔叶乔木下种植。
表1.白及林下仿野生种植常见模式、推广地区、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种植模式
推广地区
技术要点
优缺点
乔木林下白及仿野生种植
湖南长沙
清林后,将白及苗移栽林地,3年采收。
遮荫效果好,肥力足,保水性好;但透光性差,对林地资源依赖性大,适宜性差。
松林下白及仿野生种植
广东怀集云南普洱
密度约600株/667 m2、树龄约20年的马尾松林或思茅松林下种植白及,2~3年后采收。
松林透光性好,草害较少;但保水性差,肥力不足。
竹林下白及仿野生种植
广西梧州贵州安顺
以3 m行距栽培楠竹,楠竹成活后,将炼苗、驯化后的白及移栽至毛竹林下,3年采收。
遮荫效果好,保水性好,肥力足,草害少,竹笋可额外增加收入;但适宜性较差,透光性不佳。
人工林下白及仿野生种植
云南昆明
先种植树苗(水马桑、水冬瓜树等),树苗成活后,将白及苗移栽林下,3~4年后采收。
可人为控制遮荫率,适宜性强,促进绿化;但种植成本较高,周期长。
白及林下栽培技术通常结合天然中幼龄林抚育工作同步进行,在进行砍灌、清林工作时开始在林间挖塘,并种植白及苗,期间做简单管理,2~3年后采挖白及,种植过程见图。
白及的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流程
白及林下仿野生种植是在充分了解白及生长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空间光热资源需求互补原理,开展以药养林、以短养长的复合种植方法。减少农药化肥,减少大棚或遮阳网等资金投入。
白及为浅根性植物,森林具有很好的遮荫防晒作用,适合白及生长需求;林下土层厚、腐殖土深,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减少白及病害。
在种植过程中可将林下中药材种植与中幼龄林抚育项目相结合,既可使种植中药材时砍灌、清林等工作得到现行林业政策的支持,又可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但是,与集约化大田种植及大棚种植相比,产量会减少。因此,在林下种植白及时,走“保护—开发利用—再保护—再开发利用”的循环。
▋白及-经济林协同发展模式
贵州、安徽、湖南、江苏等地区采用“白及-经济林协同发展模式”,见图2,技术要点见表2。
白及-经济林协同发展模式
表2 白及与经济林协同发展的常见模式、推广地区、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种植模式
推广地区
技术要点
优缺点
白及与茶树协同发展
湖南长沙
以2 m的行距种植茶树,待茶树成活后,将炼苗、驯化后的白及移栽至相邻两行茶树中间,2~3年后采收。
遮阴保水,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采茶活动会影响白及生长;受农药污染的风险大。
白及与花椒协同发展
安徽六安
花椒苗种植于田间或荒地,一年后,将白及苗移栽花椒树苗行间,3年后采收。
遮阴保水,虫害少,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收益显著;但遮荫率过高、采收花椒等人为活动影响白及产量。
白及与橡胶协同发展
云南普洱
种植橡胶时留出1.5 m左右的保护带,中间种植白及,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操作简单,增加收益和土地利用率;但后期橡胶林遮荫率过高,影响白及生长;适宜性较差。
白及与冬桃协同发展
贵州安顺
以3 m的行间距种冬桃苗,定根后,将白及移栽至桃树下,3年后采收。
遮阴保水,光照适中,生产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肥力不足,田间管理频繁,冬桃农药影响白及。
白及与刺梨协同发展
贵州遵义
选择50%左右荫蔽度的金刺梨品种,按大田种植密度的80%种植,将白及苗移栽至行间,3年后采收。
光照适中,可提高产量,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收益;但肥力不足,受农药污染的风险大。
白及与无患子协同发展
贵州黔西南
田间或缓坡上以3 m的行间距种植无患子苗,定根后,将白及苗移栽至株间和行间,5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肥力足,土地利用率高,抗风险能力强;但无患子遮荫率逐年升高,影响白及生长速度,减少产量。
白及与吴茱萸协同发展
江苏镇江
田间或荒坡上种植吴茱萸,次年将白及苗移栽行间,5年后采收白及。
遮荫保水,增加经济效益,病、虫、草害少;但吴茱萸遮荫率高达70%以上,白及生长缓慢,周期长。
白及与宣木瓜协同发展
安徽镇江
安徽毫州
选50 cm高的宣木瓜苗,按大田种植密度的80%种植,将白及苗移栽至宣木瓜行间,5年后采收白及。
遮荫保水,兼顾长短收益;但宣木瓜采收早于白及倒苗期和块根生长期,影响白及生长,种植周期长。
白及与覆盆子协同发展
安徽宣城
将白及苗以30 cm行间距种植,在行间种植覆盆子,及时补苗、除草,4年后采收。
遮荫保水,病、虫、草害少,经济效益好;但覆盆子遮荫率逐年升高,采摘覆盆子影响白及生长速度,产量降低,种植周期长。
白及与经济木本植物进行套种,可利用两种植物高矮不同,形成不同的生态位,实现各层次空间生态位光、气、热、肥资源的充分利用。
经济林为白及提供遮荫,落叶在冬天可为白及提供保暖,树叶腐烂后为白及提供营养物质,实现物质能量循环,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生态和经济效益。
该种植模式符合“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虫草为敌,不惧山高林密,不负山青水绿”的生态农业要求。
种植户在同一片土地上可同时管理两种经济作物,双倍收益。但需要农户做好长远规划,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效益,而且对茶树、果树使用农药会影响白及植株。
▋白及的间套作模式
将白及苗按一定的行间距和株距种植于草本或藤本作物或药材之间,通过两种作物间的互作,提高白及品质和产量,见图。
白及的间套作技术
表3 白及间套作的常见模式、推广地区、技术要点及优缺点
种植模式
推广地区
技术要点
优缺点
白及与黄精间作
安徽宣城
白及行间种植黄精,50%透光率的遮阳网遮荫,3年采收白及和黄精。
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经济效益好;但需投入遮荫设备,肥力不足,保水性差,种植成本高。
白及与牛蒡间作
四川达州
按行距60 cm、株距40 cm种植牛蒡,来年将白及种于牛蒡行间,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透光性差,田间管理成本高。
白及与紫苏间作
湖南长沙
按3 000株/667 m2移栽白及苗,苗间撒播紫苏种子,保持遮荫率在50%左右,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病虫害少,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产量低,田间管理成本高。
白及与玉米套作
贵州遵义
宽100~130 cm的厢面种四行白及,白及厢间播种玉米,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肥力足,土地利用率高;但经济效益不显著,受农药影响较大。
白及与铁皮石斛立体种植
江西鹰潭
大棚内将白及以30 cm行间距种植地床上,将铁皮石斛悬挂于白及上方,采用辅助设施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3年采收白及。
高产、高效,可实现观光农业;但需搭建大棚及温控等设备,种植成本极高,白及品质降低。
白及与茄子、西红柿套作
重庆涪陵
用菌渣、草木灰、中药渣等混合发酵制成基质,将白及以30 cm行间距种植于基质上,行间轮种茄子和西红柿,3年后采收白及。
绿色、有机、高效,实现废物利用;但种植成本较高,技术不够成熟,推广面积小,对白及品质还未可知。
白及与钩藤套作
贵州黔东南
按50 cm行距种植钩藤,待钩藤出苗返青后,起厢,次年将白及苗移栽至钩藤行间,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肥力足,抗风险能力强,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遮荫率过高,影响白及的品质及产量。
白及与地瓜套作
安徽六安
地瓜块茎按25 cm的行间距种植,将白及苗移栽至地瓜行间,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草害少,土地利用率高;但肥力不足,地瓜采收对白及影响较大。
白及与葡萄套作
重庆长寿区
用菌渣、草木灰、中药渣等混合发酵制备植基质,将葡萄以2 m的行距种植于基质上,待葡萄成活后,将炼苗、驯化后的白及苗以30 cm行间距种植于葡萄下,3年后采收白及。
绿色、有机、高效,实现废物利用,兼顾长短收益;但种植成本较高,技术不够成熟。
白及与何首乌间作
四川达州
按50 cm行距种植何首乌,等何首乌出苗返青后,起厢,搭架,次年将炼苗、驯化后的白及苗移栽至何首乌厢面上,3年后同时采收何首乌与白及。
遮阴保水,肥力足,土地利用率高,同时采收减少劳动力成本;但无法兼顾长短收益,抗风险能力差。
白及与瓜蒌套作
安徽六安
将2年瓜蒌苗按种植量的50%种植于田间,瓜蒌成活后,起厢,搭架,将白及苗移栽瓜蒌下,4年后收获白及。
遮阴保水,草害少,土地利用率高,肥力足;但遮荫率过高,影响白及品质及产量。
白及与金银花间作
湖南长沙
以1 m行距将金银花种植于田间或缓坡地,存活后,将白及苗移栽至金银花下,3~4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草害少,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肥力不足,频繁采摘金银花会影响白及品质及产量。
白及与云木香间作
云南丽江
在50 cm宽厢面上同时种植白及和云木香,白及行间距30 cm,云木香呈三角形穴播于白及间,3年后采收白及。
遮阴保水,病、虫、草害少,土地利用率高,兼顾长短收益;但肥力不足,田间管理频繁。
白及与萝卜套作
云南丽江
白及种植头1年,在行间种植白萝卜,年底采收萝卜,第3年采收白及。
可抑制草害,提高白及苗存活率,拔萝卜时起到松土的作用;但萝卜遮荫效果不佳,后期须投入遮阳网,成本较高。
利用大型草本植物与藤本植物间生态位套作白及,更接近白及的野生立地环境,草、藤本植物为白及提供了遮荫,白及可为草本或藤本作物保持根部的水分,提高抗旱能力互惠共生,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抗风险能力,可兼顾长短收益,是一种较经济科学的种植方式。
但是部分作物在喷洒农药时很难避免殃及白及,部分作物采收时节与白及不相匹配,在白及块茎膨大期若人为活动过于频繁,会影响白及产量。
▋经济林下白及-食用菌的生态轮作模式
该技术倡导一种在茶树或果树下交替种植大球盖菇和白及的种植方法,见图。
经济林下白及-食用菌的生态轮作技术
步骤是:选择两年以上未种过大球盖菇的茶园或果园,在10月份种植,第二年3~4月份采收子实体;将食用菌菌种培养时产生的菌渣堆积发酵改良土壤,在茶树林或果树林下种植白及;两年后10月份采收白及,再继续种大球盖菇,以此类推。
经济林为白及和大球盖菇创造了遮荫保湿的生态环境,大球盖菇的基质为白及种植提供了底肥,白及生长期间还可以用菌渣发酵料作为肥料,节省肥料成本,同时实现了基质及菌渣的有效利用,少施农药,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03
结语
近年来,广大白及种植户充分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摸索出一系列白及的生态种植技术。
尽管这些种植模式和技术都各有优劣,但均利用了生态学原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种植成本及种植风险,增加收益。还促进了白及野生资源的保护,促进了白及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