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森林药物资源异常丰富,价值无比,素有“药用宝库”之美称。据资料介绍,我国药用植物(中药材)达5000余种,其中木本药用植物有 300 余种,野生药用动物 500 多种。
野生药用植物(中药材)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物质基础,含有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活性物质。按药用功效可将其分为清热解表、祛风除湿、祛痰、理气活血、补益安神、泻下消导、驱虫杀虫、祛寒、收敛固涩、治疮肠肿瘤等10多类;按照产地可以分为道地名贵药材、大宗药材(指市场上需求量很大,并能进行生产、供销的药材)、民间草药 ( 指在民间常用或较常用,没有进入市场流通的药材 ) 和栽培药材(指在一定地区大规模栽培的药材)等。
中药材具有很强的地域资源特性,不少稀缺药材更是资源短缺。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利益的驱动,野生药材资源越来越少,有的甚至面临枯竭的窘境。
在相对有限空间内,如何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为农民致富增收,为健康产业服务,最终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必须要面对选题!
发展林下种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林下种植也就是林药间作,是林区符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林下种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还以提高林地的产出率。林下种植投入相对较小、但是见效快,解决了林业周期长、见效慢困境,直接增加了林农的收益。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相差大、温度先插大,地域环境不同,各地森林树种不同,适宜生长的药材种类不同;虽说我们资源丰富,但是发展林下种植尤其是药用植物种植一定要在科学指导下实现共生共赢。
首先,专家建议不同地区林下兼做或者套用的药材种类:
东北山区:林下栽参和参后还林。华北地区主要以杨树为主,可以考虑套种:桔梗、丹参、远志、知母;板栗、核桃和杏等果树下可以套种:桔梗、丹参、远志、知母等。南方小流域杉木下套种:黄连、杜仲、厚朴、黄柏;杉木(柳杉、水杉)套种:杜仲、黄柏、厚朴;柳杉(杉木、水杉)下套种:黄连、天麻、当归等。热带地区橡胶可套种:益知、砂仁、巴戟天等。南亚热带杉木套种:黄连、天麻等。北亚热带泡桐下套种:白芍、赤芍、牡丹皮、白术等
林下套种或者兼做要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药材质量是否符合规定。不少中药材虽能在林地套种,产量也高,有效成分含量却很低,很难符合药典规定,这样的中药材就不能盲目发展。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简单方法,就是优先发展当地有野生资源,使用广泛疗效稳定的品种就可以。对引进的新品种,一定要先试验,先确认质量,有了质量在发展产量,最后在规模化推广种植。
政策是保证林下经济发展的法宝。林药套种,目的是为了稳住退耕成果,更好地退耕还林,不可舍本求末或本末倒置。在选择套种的中药材品种时,首先应选择以收获茎、叶、花、果等地上部分为主、一年种植可多年受益的中药材,如金银花、玫瑰花、木瓜等。其次,可选择种植后需多年才能收获或种后不必连年翻耕、地面绿色植被保持时间较长的中药材,如牡丹、芍药、留兰香、薄荷等。
在退耕还林地不能套种与政策有冲突的当年生地下根茎类中药材。
种质资源一定要科学选择。土壤、气候条件是中药材的生长必须条件。林地一般为山区坡地,此类耕地多数土层薄、肥力差,易受旱。因此应选耐瘠薄、耐干旱、耐草荒的粗生易长中药材品种,如柴胡、留兰香、金银花等。
海拔、朝向、土壤湿度、树龄大小等因素也是优质中药材不容忽视的因素。高山阴坡地可种耐寒喜阳的白芍、川芎;低山阴坡地宜种耐阴耐湿的鱼腥草、绞股蓝等。树龄小时,可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的丹参、留兰香等阳生中药材;树龄较大时,则必须种植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的黄连、黄精等阴生中药材。
选育品种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土地连作(重茬),一定要优先考虑。
统一技术标准,科学规范种植才能稳产增收。中药材生产一定要在科学技术指导下走区域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道路,林药套种也不例外。发展林下种植要根据本地资源与环境条件,请专家技术人员认真分析、比较,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并按照统一的种植管理技术标准组织生产。
林药套种目的是为了在还林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林药套种在药材种类选择、种植布局、栽培技术、收获加工等方面,在科学技术指导下尽量按市场要求运作,发挥本土优势,收集供需信息,避免跟风种植,做到落袋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