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顺日报消息:冬日暖阳下,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蔬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忙着收割白菜、货车整装待发,近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散发着活力。

“我们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村里劳动力富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改善村民们多年来‘弱小散’的种植模式,能有效增强抗风险能力。”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朱高学对记者说道,高田村作为高田坝区核心区,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该村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新路子。

曾经的高田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出门一身灰,进门一身泥,养女不嫁高田男,有儿跳出高田山”是世代高田人的真实写照。现如今的高田村好似一个聚宝盆,在纵深推进产业革命的发展道路上,欢歌笑语不断,幸福生活如歌。

“这2万多斤白菜主要销往贵阳各大市场,因为蔬菜品质好,各大商家都是提前预订,供不应求。”高田村种植大户胡正全高兴地说,以前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好不容易种出东西来,却卖不到好价钱,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只管种好地,根本不用担心种出来的东西卖不掉。

胡正全之所以放心,原因在于高田村引进了贵阳农投集团公司对全村统筹管理,从种植、管理到采摘、销售,均通过订单模式提前规划,减小市场风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增收。“我们公司去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因为要保供贵州蔬菜市场,所以主要销往贵阳,然后再远销广州、上海等地,每个月发放务工费都高达60多万元。”该公司总经理王天齐对记者说道。

巩固脱贫成果,稳定群众收入是关键。天龙镇在特优产业培育发展中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各色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良好。天龙村的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通过回收废弃秸秆,实现“粮食 经济 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发展。

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秉承“弃之有害、用之为宝”的理念,因地制宜收购农户废弃的玉米、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秸秆加工成饲料,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普通的秸秆走出多元化的创新道路。

“我们把农户家里的麦草、苞谷杆、板栗壳等农作物废弃物收购进来,加工制造成饲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更防止了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该公司总经理毛何说,2020年公司共收购了8000多吨秸秆,总产值达到400多万元,为省内各大养殖场提供了饲料,有效提高了秸秆的利用价值。

“我们村除了有秸秆综合利用公司以外,还大力发展种植业,有中药材、大冬瓜等产业,采取‘党支部 村级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多方筹集资金210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养牛场,并依托贵州天龙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建成青贮种植示范基地300亩,有效把种养殖业结合起来,通过秸秆回收为养殖场提供了饲料,达到了有效循环利用。”据天龙村党总支书记何忠金介绍,天龙村通过产业多元化的发展,项目点务工、扶贫项目分红、产业利益联结、旅游资源带动等方式,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成为村集体经济超百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的“双超村”。

高田村、天龙村并不是天龙镇的个例,近年来,天龙镇在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把产业培育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支撑和促农增收的重要途经,全面深入稳步推进产业向多元化、效益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思路,形成了“企业带动、基地支撑、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蔬菜产业实施种植6万亩次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种植3亩次以上,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天龙镇始终坚持招引和培育并举,调优产业结构,积极发动产业承接主体投入产业项目建设,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持续巩固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引进贵阳农投公司、天地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贵州迈奇农科种植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本地专业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20余家经营主体,建设完成8100亩的高田坝区,并以此为核心着力打造平坝区“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

此外,该镇还通过“两转一包”的新型经营模式,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务工收入有“薪金”、入股合作社有“股金”,直接惠及6381户19862人。该镇的高田村、二官村还于2020年11月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詹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