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阳荷种植视频_阳荷种植致富_农村种植什么能致富

高桥镇政府 刘成军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这把火烧“旺”,农村的“新”发展,根本还得靠“兴”产业。

今年以来,紫阳县高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X”发展模式,以外出修脚务工为主轴,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心,大力发展“茶、蔬、畜、药”等主导产业,依托天和药业有限公司、关南春茶厂、高桥镇春萌种养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带动,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产业发展全覆盖。按照“党建引领、龙头带动、分户扩群”的产业发展总思路,组织辖区近7000人外出从事修脚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1600余亩、特色种植5000余亩;全镇茶叶种植面积7636亩、魔芋种植4860亩、养蜂2000余桶,中小型家禽养殖户1000余户。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带动任河漂流、梦紫阳、渔村、双木廊桥及裴坝茶园、古树苍鹭观光等“养生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趋势一片向好。

外出务工,助力修脚产业再发力

“这几年,我靠外出修脚务工增收,已经买了车和房,现任远元集团海南分公司技术总监,年薪20余万元。我每年年末回家还能动员帮扶本镇30余户群众来海南务工增收”,问及该镇龙潭村村民贾仕才,他不假思索的说。该镇是足浴产业发源地,依靠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镇党委政府把发展足浴产业作为全镇脱贫增收的重头戏,每年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动员全镇近7000人外出修脚务工增收,在外修脚人员平均每人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据可靠统计,该镇群众仅靠外出修脚务工在镇内银行存款已突破2亿元大关,此举大大加速了该镇的脱贫攻坚工作进程。

药材种植,铺就红红火火致富路

“我现在在继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常年务工,已经把自己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并且还入股资金50000元到合作社进行分红,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板厂村村民徐仁伦激动的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紫阳县高桥镇充分挖掘和发挥地区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引进公司、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等方式,在该镇率先发展中药材种植。按照公司提供中药材种子,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优质种苗。贫困户可与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协议、药材种植协议、劳务用工协议,各家各户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促增收。截至目前,全镇有300余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年增收达500余万元。

特色产业,孕育致富增收新希望

该镇根据独特地域优势,在家人口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方式,借助镇域自然风光,选择从事乡村旅游产业增收;各村广泛发展以养殖猪、牛、羊及种植魔芋、蚕桑等为代表的短效产业;结合该镇的丰富土地资源,鼓励群众养殖中蜂、家禽,推广种植阳荷姜、香椿等特色产业;在龙潭、兰草、裴坝、双龙等村集中连片发展茶叶长效产业。另外,各村包联干部负责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务工增收。同时,有条件的村落对集中连片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发展,全力构建多元化产业集群,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眼下,该镇的产业发展路径日渐趋于正轨。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围绕“山”字做文章、抓住“农”字下功夫、瞄准“特”字求突破,持续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模式,以“兴”产业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让辖区各村“美”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生活“富”起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