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农时春耕不可错过,抗疫防控不可松懈。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团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农业技术帮助,抓生产,抓品质,愿春暖花开时,“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自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茯苓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别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等,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栽培价值极高。茯苓一般生于海拔400~1500米气温较高、光照较强、湿度较小的同山区,多见于阳坡。土壤以沙质为主。植被为松属针叶林,覆盖率在50%以上。
一、栽培种制作
用65%松木块、 10%松锯末、 20%麸皮、 3%蔗糖、 1%石膏粉、 0.8%硫酸镁制成培养基,装入广口瓶在常压下100 ℃ 灭菌。接种后移入培养室,等菌丝布满全瓶即为栽培种。
二、选场建场
栽种茯苓的场地应选择沙质土壤,坡向南、西南或东南,坡度15°~25°。无白蚁滋生,未种过庄稼或3年内未栽种茯苓的生荒地。选好的苓场应及时深挖,深度不能浅于50厘米,并拣净石块、树根、杂草。挖场一般在冬季进行。苓场翻挖后经暴晒、干燥备用。按种前顺坡挖窖,窖距20厘米左右。接种后根据苓场坡度及山势,修挖30厘米左右的排水沟,形成厢场,以便于管理。
三、栽培方法
1、菌种的准备
栽培茯苓的菌种有3种类型,即鲜菌核、木筒型菌丝菌种、木片型菌丝菌种。
(1)鲜菌核:俗称肉引,要求新鲜、完整、无损伤,重2~3.5千克,生长旺盛,表面裂纹明显,外皮浅棕色,内部色白,浆汁充足。
(2)木筒型菌丝菌种:俗称木引,是传统产区用直径4厘米左右松树粗枝或幼树干为培养料,以鲜菌做种培育而成。优质木引表面灰黄色,质稍泡松(但未软腐),香味浓厚,无杂菌污染。
(3)木片型菌丝菌种:俗称菌引,是用微生物组织分离方法,由菌丝中分离出菌丝体,经筛选、扩大培养而成。
2、备料
一般选用树龄20年左右的松树,直径10~20厘米的树干及蔸、粗枝等。备料于冬、夏两季进行。伐树有全伐和选伐两种。全伐是将选好的一片松林砍光,用林场做苓场,选伐是在松材内选择适宜的松树进行间伐,然后运到另外的苓场进行栽种。
段木接种
伐树时应注意砍弯留直、砍密留稀、砍大留小,利用蔸梢和砍栽结合。树伐后,随即剔去较大的树枝。待略干燥后,用板斧将树干从蔸至梢纵向削去3厘米左右宽的树枝,然后每间隔3厘米各削去一道,使树干呈6~8边形(俗称削皮留筋),促其加快干燥,以利茯苓菌丝生长。削皮留筋后的松树集拢到茯苓栽培场附近,锯成长60厘米左右的段木(俗称料筒),并选择通风向阳处按井字型堆码,日晒干燥。
挖出的树蔸,可用同样办法进行削皮留筋及码晒。未挖出的树蔸,应选择伐过不久、尚未腐朽、无白蚁栖居者,将地上部分削皮留筋,同时挖开蔸旁土层,砍断根1m以外的侧根,将露出土面的较粗侧根削去部分根皮,进行日晒干燥。
3、接种
冬季备的料,多在6月初前后接种,称夏栽。夏季备的料,多在8月末至9月初接种,称秋栽。用段木栽种茯苓,每15kg松材用菌引8片左右或短木引(5~6厘米长的木引块)五六块,或用引150~250克,直径20厘米的树蔸,一般用菌引15~20片,或肉引0.5千克,直径较粗,侧根较多,质地较硬的树蔸,接种量也相应增加。
段木接种方法:在林地挖好的窖内先挖松底土,再摆放段木1~2层,使其留筋部位靠紧,周围用沙土填紧,接上引种,使段木与菌种紧密吻合,最后用沙土填实封窖。
不同引种接种方法有:
①菌引栽培。分为顺排、聚排及垫枕3种。顺排法即将菌引木片从段木间的夹缝处一片片顺排夹放。聚排法即将菌引木片集中叠放在段木夹缝的顶端。垫枕法即将菌引木片集中垫放在段木顶端下面。
②肉引栽培。分为蔸引、贴引及垫引3种。蔸引法即将肉引的白色苓肉部分紧贴在段木截面顶端。贴引法即将肉引块垫放在段木顶端下方。
③木引栽培。分为夹引、蔸栽2种。夹引法即将木引从中间横向对分锯成段,将其中一段夹种在中间。蔸栽法即将木引锯成5~6厘米长的短块,每根段木顶端种1块。
2.树蔸栽苓接种法:
①蔸顶接种法。将菌种(菌引或肉引)集中接种在树蔸顶端边缘靠传菌线部位(削皮留筋处),上面覆盖松木片或薄松树皮,加以保护,然后用土淹埋,堆成龟背形,四周修挖排水沟。
②坎口填引法。对蔸顶凹凸不平或残茎过高的树蔸,在近地面部位砍或锯1个深约10厘米的L形缺口,将菌种填放在缺口内,外用松树皮或干松枝遮盖,然后用土掩埋至接种缺口以上部位,并向外缓缓倾斜,呈圆土堆状。
③侧根夹种法。在已干燥的树蔸上,选较粗的侧枝一个至数个,削去部分外皮,将引种夹放在侧根间隙中,若间隙较大,可用细料筒或干松枝填在侧枝中间,再接种。接种后用松木片或树皮遮盖保护,覆土封蔸。
④根下垫种法。选较粗的侧根一个至数个,将侧根下的土层掏空,并削去根下方的部分根皮,然后将引种垫放在根下,用沙土填紧固定,覆土封蔸。
树蔸栽苓接种
4、栽后管理
(1)查窖补种:接种1周后适时检查,若未传引或引种被杂菌污染,应立即换补。
(2)清沟排渍:接种后经常疏通排水沟,防止水渍及窖面水土流失。
(3)及时覆土:随着菌核逐渐生长膨大,窖面表土常发生龟裂,使水分渗入,导致菌核腐烂。离土表较浅的菌核常长出土面,应经常检查,及时覆土,加以保护。
(4)修筑围栏:在苓场周围修围栏,防止人畜践踏,影响菌核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茯苓生长期间,木霉、青霉、根霉等易浸染料筒及菌核,造成病害。防治方法:种植前苓场要翻晒多日。料筒及菌种要严格挑选;菌核生长期注意防渍。发现污染及时处理。
2、虫害:主要有白蚁、螨及茯苓虱(一种昆虫),噬害木片菌引及茵核。防止白蚁方法:选场忌北向及无白蚁潜居的场地。发现白蚁为害,立即挖除蚁巢,或用亚砒酸、西维因等药物毒杀。螨类使用氯杀螨砜或洗衣粉(烷基苯磺酸钠),茯苓虱使用西维西水剂驱杀。
五、采收
一般7~8月开始起窖。茯苓接种后,经10~12个月的生长,材质呈腐朽状,菌核皮色开始变深,表皮裂纹渐渐弥合(俗称封顶),呈淡棕色;苓场不再继续出现新裂纹时,即可选晴天采挖,并注意从中选出优质菌核,做菌种扩大繁殖。
茯苓采收
团队介绍: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团队是由贵州大学农学院徐彦军教授领衔一批专家学者组成的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的专家团队,以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技术示范区、攻克产业技术难题等方式,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助力全省脱贫攻坚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
文字/图片 贵州大学食用菌产业团队
作者 简薏晔
刊发时间:2020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