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是我国的优势水产品之一,几乎所有的通海口岸都有天然的大蟹苗和蟹种出产,所以在中国天然的大闸蟹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又因为各种水质和气候的不同,使各地的螃蟹大小不同、口味不同等,也形成了多种大闸蟹的养殖方式。珈沣渔企从事养殖大闸蟹至今已有十多年经验,整理出一套体系化的大闸蟹养殖技术,今天分享给大家。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_中华绒螯蟹解剖结构_中华绒螯蟹的寿命

一、大闸蟹的生物学特征

1、大闸蟹的形态特征

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河蟹的学名叫中华绒螯蟹,在民间俗称螃蟹、毛蟹等,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河蟹身体扁平宽阔,呈方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个部分。背呈墨绿色,腹部白灰色,5对胸足于头胸部两恻,左右对称。

2、大闸蟹的生态习性

大闸蟹是一种生殖洄游性动物,一般两年性成熟,每年秋天开始洄游生殖,到河口地区浅海盐水中交配繁衍后代。蟹苗生长成型后,便会离开海水环境,通过入河口回到淡水水域中生活。

珈沣渔企拥有多年的大闸蟹养殖技术,大闸蟹的生长期分为蟹苗、蟹种和成蟹这三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大闸蟹的寿命一般都在2到3年,个别的最长能活四年。大闸蟹从蟹苗到成蟹需要脱壳20多次,每一次脱壳体积就会增大,每年10月中询左右成蟹就会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脱壳。

3、大闸蟹的生活和食性

大闸蟹属于杂食性动物,在生长前期主要觅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为主,在成长到一定体积后就会觅食水中的水草,成型后的大闸蟹会觅食水中的小鱼、小小虾和螺类等生物。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_中华绒螯蟹解剖结构_中华绒螯蟹的寿命

二、养殖大闸蟹对池塘的要求及设施

珈沣渔企认为大闸蟹的池塘养殖是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一种养殖方式,与其它的养殖方式相比,也是当前人工养殖大闸蟹,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主要体现在:养殖池塘的水环境控制水平、苗种的质量、日常管理的保证三个方面。

1、养殖大闸蟹对池塘的要求

珈沣渔企认为选择养殖大闸蟹的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地方,池塘养殖应尽量选择在较大的水面,大小的原则是,对于养殖户来讲,能够容易操作控制就可以,一般面积达到15到20亩为宜。

2、养殖大闸蟹的池塘设施

大闸蟹养殖技术最重的就是,养蟹的池塘要建有完善的进水和排水设施,进水最好采用高位进水,排水应采用低位排水,将排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最好是天然的河流湖泊,因为河流湖泊拥纯天然的进水排水系统,能够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因为河蟹的攀爬十分迅速,具有很强的逃逸能力,因此要在养殖池塘四周还要建有牢固、可靠的防逃设施。

3、放养大闸蟹前的准备

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到3月初,珈沣渔企建议放养大闸蟹的水温不要低于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应在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大闸蟹具有低栖生活的习性,所以要控制池塘中的淤泥厚不要超过10厘米,可以在放养大闸蟹前进行清塘,将池塘底部的淤泥清理干净,然后在晒塘过冬,并且要使用生石灰消毒,然后在注水种植水草。

中华绒螯蟹解剖结构_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_中华绒螯蟹的寿命

三、蟹苗和蟹种的放养

1、大闸蟹种类的选择

目前,我国用于人工养殖的蟹种主要包括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三个水系的蟹种。三个不同水系的河蟹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原生活所处地理环境的适应性、地理种群的差异,导致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有所不同,养殖效果更是大不一样。

2、蟹种质量鉴别

珈沣渔企建议养殖大规格大闸蟹,必须要有优质的蟹种作基础。蟹苗种的质量是河蟹的养殖关键。如果我们进行商品成蟹养殖,应选择放养-秋龄的蟹种。当年秋季即可收获。目前人工养殖的蟹种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外购的蟹种,另一个是自育蟹种。在生产中我们提倡养殖户放养自育蟹种,因为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能力和商品蟹的成长规格,比外购蟹种更有优势,品质更有保证。

3、放养蟹种的规格和密度

放养的密度应根据蟹种的规格、商品蟹的养成要求、蟹池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蟹种规格为80-120只/千克,要求成蟹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50克以上,每亩可放蟹种600-800只。如蟹种规格为120-200只/千克,要求成蟹出池规格达到每只100-120克,每亩放蟹种1000-1200只。

中华绒螯蟹的寿命_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_中华绒螯蟹解剖结构

四、饲养管理

大闸蟹养殖技术的饲养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饵料的投喂、水质的调节、水草的管理和日常管理。

1、饵料

因为大闸蟹属于杂食性动物,所以饲料来源也就比较广泛。其中包括: 天然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等。天然饲料主要是指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各种水生植物。动物性饲料是指投放的螺狮、小虾、小杂鱼等。还有就是专为河蟹养殖而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河蟹的人工养殖提倡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2、投喂

养殖大闸蟹的人工池塘养殖从放养蟹种到收获,中间有6到8个月的生长期,为了促进河蟹生长,应合理分配,控制饵料的投喂。我们可以在池塘中培育的螺蛳、水草等天然饵料,这样就解决了大闸蟹在生长期的部分饲料来源。但是为了满足大闸蟹的生长需要,我们还要在养殖过程中,按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等动物性饵料。

3、水质管理

在整个饲养期间,始终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控制在30到40厘米,在不同的季节和河蟹不同的生长期调节池水深度。在3月和4月表层水温比底层水的水温高出3到5℃,而高水温是幼蟹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饲养前期水深应控制在50厘米为宜。

4、水草管理

珈沣渔企认为,想要养出一塘好蟹,就要种出一塘好草,因此在养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草的生长情况,控制好水草的面积。气温低的时候,水草的生长就会变慢,如果水草没有生长就起来池塘就会清澈见底,这样就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繁衍,这个时候就要及时补种水草,通过生物剂来降低氨氮,促进水草和天然饵料的繁衍。如果水草生长的过旺,可能会在水底腐烂,恶化水质环境,这个时候就要定期打捞腐烂的水草,并且割除过多的水草。

5、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观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查看水草天然饵料和螺蛳的数量,及时调整补充;随时检查防逃设施,严防河蟹逃逸;提倡健康养殖,生态防病,做好病害预防。

6.捕捞时间

成蟹的捕捞时间-般在每年的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成蟹的出池规格应在100克/只以上。商品蟹上市前15天应停止使用任何药物。常见的河蟹捕捞方式有地笼捕捞,和在每年秋天河蟹性成熟后,开始生殖洄游经常上岸时,采用人工收集的方式进行捕捞。采用地笼捕捞时,先将地笼下到虾塘四周,等待1到2小时左右,将地笼拉起就可以收蟹了,捕起的商品蟹应先放在防逃箱中,经2小时以上的吐泥滤脏后才能包装销售,到这时一次河蟹的养殖周期就结束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