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来逸晨 赵静 共享联盟三门站 陈玲玲) 近来,三门气温一度冲破43℃,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眼看着自家100亩养殖塘的水温计读数一路走高,花桥镇青蟹养殖户方俊揪心不已:“天气太热,塘里的青蟹容易‘生病’,每天都要死好几只。”
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导致水温高、蒸发量大,养殖塘里的海水盐度上升到了平日的两倍。方俊说,海水盐分一高,青蟹体内渗透压不好调节,加上现在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就很容易出现缺氧情况。
“青蟹无法蜕壳,肉在长,壳不长,胀都胀死了。”养蟹十余年的方俊虽能大概猜测出青蟹死亡的缘由,却依然束手无策。
“养殖塘都在海边,没有条件大量引淡水降盐度,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多开开增氧泵,让青蟹尽量好受些。”在方俊的养殖塘边,记者看到,十几台增氧泵隆隆作响,散开朵朵水花。眼下,他和周边众多养殖户都住在塘边的小屋里,日夜照料着。“电费一个月要5000元,比平时多了3000元左右。”
然而,养殖成本不断增高,塘里的青蟹却生长缓慢。高温酷暑下,养殖户们又辛苦,又担忧。
涛头村村民陈彩爽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青蟹得有三两到半斤重,像小孩的拳头那么大,现在才一二两重,一个火柴盒大小,“怕是难赶上中秋上市黄金期了”。
陈彩爽说,中秋前一周,青蟹批发价能有每斤90元到100元甚至更高,过了节立马会跌到每斤60元左右。如果青蟹来不及长好,又舍不得贱卖,那下一个黄金期要等到明年开春,需再多养小半年,这又增加了大量成本。“怎么算,都是一笔亏本账。”他说。
高温天气引发的疑难杂症,不只困扰着三门青蟹养殖。在临海,养虾大户黄元明的南美白对虾也得了一种长不大的怪病。在长时间高盐度、高温度、高光照的环境条件下,原先用的生物制剂效用变小,塘内蓝藻大面积暴发,导致水质变差,死虾现象愈演愈烈。黄元明一筹莫展:“我的180多个虾塘,每个都要亏掉20万元以上。”
淡水养殖也没有幸免。“鱼身上一旦起了红点点,很快就会浮头死亡。”7月中旬起,湖州市南浔区菱湖镇的黑鱼养殖大户庞土林的30亩鱼塘,每天都要就地深埋掉600多条病死黑鱼。“4月放苗下去,长到现在已经是2斤左右的成鱼了,死了真的太可惜了!”他痛心地说。
高温下的水产养殖之困,该如何纾解?记者请教了省农业农村厅水产推广站的有关专家。他们建议当地水产部门技术人员帮助养殖户们尽可能降低水温,改善水质;还要加强精细管理,提高鱼虾蟹自身免疫力。
目前,在台州、湖州,当地水产养殖专家正通过线上交流、线下走访等形式,为养殖户们出谋划策。“除了日常培训,我们也正向基层养殖户中一批经验丰富的‘土专家’传授技术,再由他们带动周边养殖户,以点带面,加强引导。”三门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陈丽芝向记者介绍。
“提高养殖塘水位有利于水体降温。高温下,虾蟹类养殖应保持1.5米以上水深,鱼类保持2米以上水深”“建议采取‘轮捕’措施,挑选大的个体上市出售,降低养殖密度,提升成活率”“适当减少投喂量,喂到七分饱就行”“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新鲜优质饲料,但不要投喂冰鲜饲料,容易腐烂”……最近,一条条具体可行的建议陆续传给两地养殖户。
“我在现有条件下,正尽可能地提高水位,距离专家建议水深还差20厘米。”庞土林表示,他计划对自己的鱼塘进行清淤改造,以达到高温下2米以上的水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