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镇“竹海”。
英德市西牛镇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以特色产业发展撬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打造百亿农业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度,成效明显。
以业为基▶▷
麻竹笋产业朝现代化发展
深秋时节,天气微凉。在西牛镇小湾村,万亩竹林满目青绿,村民穿梭在竹林间,抓紧砍收今年最后一轮麻竹笋。
麻竹笋是西牛镇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该镇从事麻竹笋行业人员约5700多户2万多人,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二。目前,全镇麻竹笋面积达20.8万亩,年产量约35万吨,综合产值18亿元,带动大批村民增收致富。
自去年西牛麻竹笋被纳入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以来,该镇全面推动“绿美西牛”建设,大力开展树竹同种,在公路两旁见缝插竹。同时发动群众整合山林,开展了“千人植竹”活动,425多亩荒山全部种上了麻竹苗。今年8月,西牛镇(麻竹笋)还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西牛镇也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麻竹笋生产供应基地。
在清远、英德两级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镇制定出台了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资金等试点金融政策,目前已有3家企业获贴息贷款放款1550万元。与此同时,强化政银企对接,创新出台“金竹笋”贷款,为麻竹笋产业群体发放涉竹笋贷款共755笔,贷款金额达7275万元;推出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承保农户98户,投保面积超16798亩,为麻竹笋种植户提供价格风险保障,提高重点区域麻竹笋抵抗价格波动风险能力。
西牛镇还聘请了专家团队,为麻竹笋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麻竹笋研究所、聘请专家教授;在西牛镇赤米村建设174亩的麻竹笋种植试验基地,主要研究种苗培育、种植标准、土地改良等,探索打造高产、高质的麻竹笋标准化种植“样板”。今年7月中旬,西牛镇邀请麻竹行业领域专家在当地开展麻竹笋产业发展交流会,围绕竹盐产品开发及价值利用、林下经济开发利用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为当地企业及农户增产增收提供新技术、新思路。
随着西牛麻竹笋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兴麻竹笋企业迅速崛起。全镇现有麻竹笋生产企业1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清远市级龙头企业4家,并通过“西牛麻竹笋”公共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动,打造出“笋嫂”“食憨说”“快乐酸笋”等品牌,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统筹发展▶▷
农村城镇化提升幸福感
起笔于造福农民群众,落笔答和美乡村建设。西牛镇牢牢握紧“百千万工程”这支“扁担”,一头挑起城镇化加速推进,一头挑稳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这几年,村里真是大变样啦!房前屋后干净又漂亮,闲暇时大家都聚到树下,或聊天或锻炼,十分热闹!”小湾新城村村民陈阿姨打心底高兴。
西牛镇全力打造生态优美、乡风文明、镇村整洁的乡村美景,按照“抓点、连线、促面”的思路,选取小湾村、花田村、花塘村等作为典型,打造乡村风貌带,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风貌双提升。目前,全镇已完成216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创建112个干净整洁村、86个美丽宜居村、14个清远市级特色村、4个清远市级生态村。
在“硬件”不断提档升级的同时,西牛镇着力绘就民生“底色”。实施西牛镇新建自来水厂建设、西联村大窝生产道路硬底化工程、鲜水村上塘组机耕路工程、西牛社区防洪堤安装太阳能路灯项目、石金村至兴塘村村道遇车位建设工程……60余件民生项目陆续完工,一件件群众身边的难心事、烦心事得以顺利解决。
此外,该镇还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在镇敬老院旧址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联合镇卫生院推进医养结合项目建设,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适老化服务。
以德润心▶▷
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美丽乡村不仅需要环境整洁“外在美”,更加需要文明尚德“内在美”。西牛镇坚持以人为本、群众主体,通过“一评、二立、三育”,在农村持续涌动起崇德向善的美丽文明乡村新风貌。
以典范引领社会风尚加强文明示范引领。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典范评选活动,成功获评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文明户33户;成功创建文明村镇13个、文明校园3所,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更多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行动,全域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以“二立”立标立榜。在群众广泛认可的基础上,西牛镇各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包括自来水收费标准、宴请制度、日常卫生管理等内容,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全镇13个村(社区)实现了村规民约上墙、3个村建立的红白理事会,文明培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其中,小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以“三育”抓文明培育。“这种宣讲形式非常接地气,我们听得懂、坐得住,也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了西牛镇这几年发展的巨大变化。”村民在听完镇里举办的文明实践宣讲后向志愿者感慨道。
当前,西牛镇依托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广泛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共340场,努力用乡音传党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农村农户农民。今年8月,西牛镇还创新推出“方言课堂”“凳子流动课堂”“赶集课堂”等特色文明实践宣讲形式,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声音讲入群众的心里。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焦莹
通讯员 李碧霞 郑秋岚 黄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