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艰难多 药材种植闯新路

8月5日,康定市雅拉乡雀公村,一场大雨之后,天空如洗,青山如玉。康定市雀公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梁发林和陈继平来到药材种植基地,查看药材生长情况。茂密的大黄已经齐腰深了,满目葱翠。“这段时间雨水比较集中,杂草丛生,害虫滋生,要增加人手和请教农科所的专家解决病虫害的问题。”梁发林和陈继平商量,药材种植已经到了加强管理的关键时刻了,不能掉以轻心。

望着186.5亩的秦艽、大黄、波棱瓜、刺龙芽,梁发林和陈继平喜形于色。“我们这个药材种植合作社可谓一波三折。2016年初,我们从成都买回来蓬杆和篷布,购买了羊肚菌种,春节期间,康定市突降暴雪,膝盖深的大雪,将我们的羊肚菌毁灭。央视都播放了我们羊肚菌遭受惨重损失的新闻。”梁发林说,眼巴巴看到20多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他和他的伙伴们心都凉了。

雀公山距离四川省藏文学校7公里,一条狭窄的通村水泥路是该村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因为交通不便,山上的村民主要种植土豆、豌豆、胡豆、青稞、小麦、荞麦等,由于鸟和野猪的侵扰,几乎颗粒无收,年收入才50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没有收成的买卖,让村民无心种庄稼,一年的收入主要依靠采挖虫草,村民的生活更加穷困潦倒。

梁发林和陈继平不甘过贫穷落后的生活,他们和部分村民去九龙县收购牦牛,历经千辛万苦收回来牦牛后,实行圈养,几个月后出栏,一头牦牛只能赚1000多元,除去人工成本,收入很低。他们只好联系打工,靠出卖苦力,一个月的收入才2000多元。康定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很多村因地制宜发展了富民产业。雀公村的产业如何发展?梁发林、陈继平和胡俊伟等人合议:雀公山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于是,他们将一纸报告递到了康定市有关部门,希望得到康定市的扶持。他们到雅江县买回来网围栏,按照荒地300元一亩、耕地800元一亩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了186亩土地。租用挖掘机对荒山荒坡进行开发,在康定市经信局、农牧科技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5月,雀公村和二道桥村的30户村民集资入股成立了康定市雀公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由于药材生长期长,要三五年才能见到效益,所以还有很多村民正在观望。”梁发林告诉记者,村民是比较现实的,没有立竿见影的效益,他们是不会轻易投资的。现在合作社还处于投资阶段,农药、药材种子、网围栏、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成本、人工工资等等,他们已经投资60多万元了。但信心比黄金珍贵,作为合作社的领头人,他们必须要有信心,因为州委、州政府和康定市十分重视发展中藏药业,有很好的扶持政策。

“合作社究竟能够发展到哪一步?我们希望经信局和农牧科技局等相关单位能够在资金、技术和销售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要让老百姓看到发展中藏药业带来的实惠。”陈继平说,在合作社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康定市经信局给他们提供了15万元的资金支持,州农科所和市农牧科技局的专家也经常到基地来进行技术指导,但他们希望支持力度再大一些。

“我们想通过州和康定市的组织,让我们能够去外地学习借鉴别人种植中药材的经验做法,尤其是学习中药材种植管理和市场营销。”梁发林说,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绝不退缩,党的政策好,还需要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

梁发林说,再过一年,部分药材将见到效益,据州农科所的专家评估,一亩秦艽的收入在20000元左右,这让我们很有信心。前段时间,国内的药业企业纷纷和我们洽谈药材收购事宜,北京中国汉广药材集团有限公司派人来进行协商,对于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们不愁销路。州农科所对我们的药材基地非常重视,打算把我们药材基地建成甘孜州中药材种源基地,将于近期挂牌。“有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合作社一定会走出困境。”

种植合作社 助力贫困户脱贫

60岁的陈家富是雀公村的村民,无依无靠,视力不好,没有就业门路,生活困难。康定市雀公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后,梁发林首先考虑让陈家富到基地务工。他的主要工作是除草、打农药、种苗、施肥、浇灌等等,年收入有20000多元。

“对于这份工作,我十分珍惜,我是一个老农民,文化不高,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出去打工,没有人愿意用我。合作社给我安排了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还不错,我一个人的生活足够了。”陈家富十分满足地说,合作社的带头人不嫌弃他,他就要尽心尽力地把工作干好。

雀公村村民梁发成家里一共有三口人,每年的收入主要靠挖虫草和捡菌子,还要受气候、产量、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年收入一万多元。“微薄的收入,只能维持家里的基本开支。”梁发成说,因为没有技术,外出打工,非常辛苦,每天能够有100元的收入就不错了,还要担心能不能按时拿到血汗钱,家里也不能照顾。现在他在药材基地务工,领头人又是本村的村民,不愁拿不到钱,一年有20000多元的收入,加上虫草和捡菌子的收入,年人均也有10000元的收入了。希望合作社做大做强,造福更多的贫困村民。

“这段时间,雨水太多,药材生了锈病,我们去咨询一下专家,看看用什么药能够防止。药材种植就像种庄稼,是一门精细活,大家务必要管理好。”陈继平对正在管理药材的村民说。

二道桥村村民王小莲今年54岁,丈夫于几年前去世,为了生活,她央求村组干部帮助寻找打工门路,甚至每天只有100元,搅拌沥青这样的粗活,她都愿意干。现在,她也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有150元的收入,除草、浇灌等工作也不是很辛苦,管理完药材,我还可以回家照顾家里,我很感谢合作社给予了我这样好的挣钱机会。”王小莲说,药材合作社就是她们的依靠,许多短期工随时都能够领到一两千元的工钱。

“在用工方面,我们首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我们办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脱贫。”梁发林说,他和几名带头人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和药材基地管理的问题。

政策大支撑 中藏药业扬帆起航

中藏药产业是我州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主要出产川贝母、冬虫夏草、天麻、当归、羌活等,是很多中药的道地产区。记者从州中藏医药产业办获悉,为加快全州中藏药产业发展,今年我州提出了围绕“四个导向”,实现年新增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生产藏药制剂190吨,中藏医药总产值9亿元的目标。

围绕目标导向,抓落实。按照产业富民战略要求,全州从推进药材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厂建设、制剂生产等方面确定全年产业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县市及州级相关部门,实行序时进度安排,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围绕问题导向,抓督导。实地调研指导九龙县驴养殖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和道孚县中藏药材体验中心建设、督促州医药公司启动运行、康定恩威公司开展卷叶贝母道地药材认证标准制定工作及现场指导饮片厂建设,下派农牧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药材种植技术指导。

围绕重点导向,抓对接。就鸳鸯坝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园建设向省食药监局沟通汇报,希望得到技术、政策支持;同时与四川省中医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就科技助推产业扶贫进行对接,分别拟定合作协议,并储备好合作项目。

围绕特色导向,抓推介。赴广东省与医药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就药材供应、基地建设、药材加工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加快全州中藏医药网站建设,全方位展示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完善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文化展示中心建设,邀请专家和社会各界参观考察展示中心。

今年以来,州农牧供销合作局下派专家服务团队93人深入田间地块,指导羌活、大黄、木香、秦艽等药材的种植技术培训。抽派3个技术督查组深入各县开展药材种植相关工作督导,大力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规模化种植,以企业带动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全州完成中药材基地建设4.8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96.4%。

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州长肖友才指出,我州复杂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海拔、气候、土壤等条件,孕育了独具特色、药效独特的药材资源。州委、州政府强力推动我州中藏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一园多点模式,我州拟在康定鸳鸯坝建设甘孜州中藏医药产业园,以中藏药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以争取药品注册等扶持政策为切入点,精准培育优势企业,大力扶持有市场潜力的企业,尽快打开无优势企业落户发展的局面。我州把中藏医药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推进,符合甘孜实际,符合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也符合省委、省政府对甘孜的定位,有利于优势资源发挥,有利于传承文化,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藏区长治久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