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深水网箱黑鮶鱼养殖技术[农广天地]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北方深水网箱黑鮶鱼养殖技术(20130910):
黑鲪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含量少,是名贵的海产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的西部水域,中国的渤、黄、东海沿岸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黄海近岸水域。我国自南至北沿海各省的大多数海域都可以养殖,是网箱养殖的优良鱼种,它具有生长快,易饲养,抗病力强等特点。黑鲪鱼最低可耐受0摄氏度,尤其适合于北方沿海养殖。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北方地区深水网箱黒鲪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在本片中,主要以实际操作为拍摄内容,以技术路线贯穿全片,详细地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我国北方地区深水网箱黒鲪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亲鱼培育、鱼苗培育和养成技术。
相关知识:
黑鮶鱼(Gymnocorymbus ternetzi))属鲈形目、杜父鱼亚目、鮶科,又名黑寨、黑鱼、黑头、黑石鲈、黑老婆,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石斑类鱼种,无论是在港口的防波堤、沿海的岸边、海中的明暗礁周围,只要是有礁石缝隙的地方都是它们的藏身之所。
分布黑鮶鱼体长而侧扁,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口大、牙细小。头部背棱较低,其后端具尖棘。眼大,位高,间距宽平,眼眶骨下缘有3个钝棘,前鳃盖骨下方有5个棘,主鳃盖骨上有2个棘。背鳍连续,中间有缺刻,前部有13根鳍棘;胸鳍较大;尾鳍近圆形;臀鳍、腹鳍发达,具3棘。全身除两颌、眼前骨和鳃盖无鳞外,均被细圆鳞。体背侧呈黑褐色,腹部灰白色。侧线明显,由头部延伸至尾部前端。
黑鮶鱼一般在200—600克,个体大者可达1000克以上。
繁殖习性
一般情况下雄性亲鱼2龄-3龄、雌性亲鱼3龄-4龄性成熟,常在10月交配,翌年4月底-5月初产仔,产仔水温大约在12℃,属卵胎生。人工育苗选用的亲鱼大多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采捕于自然海区捕获的即将产仔的雌性亲鱼,要求体表无伤、腹部膨大、手摸有颗粒状感觉,体重1.5kg/尾-3.0kg/尾为宜,个体过大则所产仔鱼的畸形率高,初产仔鱼的死亡率也高。一般全长1000px的4龄雌性亲鱼可产仔鱼10万尾左右。
亲鱼育苗管理
利用海水养殖育苗室,亲鱼培养池水深在1.0-1.2米左右,育苗水体500m3,育苗池50个,水深在1米左右,平均水体为10m3,动物饵料培育水体200m3,植物饵料培育水体140m3。在每个动物饵料培育池中配备6一8kw加热器控温,充气采用11.5kw罗茨鼓风机充气。
1 亲鱼来源 我们采用从青岛收购并在室内人工养殖一年的四龄以上的黑鮶100条作为亲鱼,雌雄比大约为2比1。亲鱼培养期间,进行流水培育,日换水量4一5个量程。
2 亲鱼的暂养及管理 亲鱼暂养于容积为15m3-20m3的方形或圆形水泥池中,池水水深1.0m-1.2m。自然水温且水温较稳定,日换水量1个全量-2个全量,长流水,充气,光线控制在1000Lux以下。
3 亲鱼的前期管理 在长流水的情况下,每天早晚全量换水各一次。定时投喂新鲜的饵料,一般以鲅鱼块为主。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每10天左右药浴1-2次,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拌药饵投喂1-3次。为了保证池底的清洁干净,每7天左右用软毛刷推池底一次。
4 亲鱼的后期管理 黑鮶的生殖腺在腹腔靠近椎骨的背部,鳔的两侧各一个,未发育时为两条细线状的结构,黑鮶常在10月交配,交配时雄鱼通过交接器将精液输送到雌鱼的纳精囊(输卵管)内,从而完成受精过程。在发育过程中,黑鮶卵巢逐渐变大,呈椭圆形的结构,同时颜色也在发生变化,其变化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见表2—1。
主要特征
刚完成受精作用,细线(囊)状结构长约1.5—45px。
为白色椭圆状状,可明显看到卵粒。卵粒颜色为白色。
为淡黄色椭圆状结构,卵粒较第二阶段更大,卵粒内有若干大小不等的油球,油球为淡黄色,此时卵巢呈现出淡黄色可能与油球的颜色有关。
为青灰色椭圆状的结构,卵膜内小鱼已成形,解剖镜下可明显看到眼、胸鳍、尾鳍等结构。
亲鱼发育到后期一定要保证新鲜充足的饵料,同时饵料拌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供亲鱼发育的需要。同时保证足够大换水量,使亲鱼生活在水质较好的环境中。在后期管理过程中,要慎重用药,因为用药可能会影响到卵的发育,从而使亲鱼产出崎形的鱼苗,用药还影响亲鱼的摄食,后期是亲鱼卵巢发育的主要阶段,一定要保证充足的饵料,充足的营养,故要慎重用药。此期的亲鱼喜欢在池中来回游动,并且警觉性比较高。当亲鱼摄食量减少或不再摄食时,说明就要产仔鱼了,要对池内不时的进行观察,同时做好准备。我们统计了5月1号到10号的产仔鱼时间,水温情况,见表2—2
从表2—2我们可以看出当自然水温达到12℃时黑鮶开始产仔鱼,黑鮶一般在半夜之后产,所以当发现池中有仔鱼产出时要有专人值夜班。
苗种培育
1 仔鱼布池
黑鮶刚产出的仔鱼大约在0.4—0.8cm之间,亲鱼产仔后采用2种方法收集布池:一种是溢水法,将健康仔鱼收集于80目网箱内,网箱置于池外集仔槽内,仔鱼随流水从亲鱼培育池的集仔口流入网箱。收集的仔鱼计数后不断移入预先备好的培育池;另一种为原池产仔、布池,然后将亲鱼移入另池产仔。仔鱼布池密度控制在0.5-0.8万尾/m3左右。
2 水质管理
育苗用水为砂滤海水,要求无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6,盐度25‰-32‰。初产仔鱼一般10日内静水培育,微充气,日换水1—2次,日换水率10%-50%。换水时用200目-260目筛绢网做成的网箱换水,以防止投喂的轮虫流失。每次换水后向池中添加小球藻,使小球藻密度保持在50万细胞/mL-60万细胞/mL。10日后开始流水培育,使用40目-20目筛绢网换水,日流水量1个全量-3个全量,至稚鱼、幼鱼阶段流水量加大,日流水量3个全量-5个全量,并随仔鱼的生长而适当加大充气量。从仔鱼入池的第3日开始对池底进行吸污,1日-2日投喂活饵1次。投喂人工饵料后每日吸污1次,至完全投喂人工饵料后每日吸污2次。吸污前停止充气20分钟-30分钟,待粪便、残饵及其它污物下沉后再开始吸污。仔鱼全长10mm以后,每5日-6日倒池1次,一直到幼鱼出池为止。
3 饵料投喂
黑鳍初孵仔鱼口裂较大,产出后1—3天即可开口摄食,即需投喂活饵,开口饵料为轮虫。轮虫须用小球藻饲喂24小时以上方可收集投喂,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在5个/mL-6个/mL;7日-8日后,仔鱼全长8mm以上时,逐渐减少轮虫投喂的数量,增加投喂用乳化鱼油营养强化6小时-12小时的卤虫无节幼体,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密度在0.5个/mL-1.0个/mL;12日-13日后,仔鱼全长达到10mm以后,以上述卤虫无节幼体为主,并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密度2个/mL-3个/mL,同时增加投喂小型桡足类、端足类;经20日-25日的培育,稚鱼全长可达18mm以上,开始投喂死亡的成体卤虫、糠虾、鱼糜、配合饲料等进行驯化,直到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在自然条件下,从仔鱼产出至培育到全长25mm以上的幼鱼约需30日-40日。
4 适时分池、筛选及出池
为促进鱼苗快速生长,减少互残机会,应及时分池、筛选、出池。鱼苗全长10mm后,进行第一次分池;稚鱼全长18mm后,进行第二次分池;幼鱼全长25mm后可完全摄食配合饲料,进行第三次分池,此时最好结束室内培育,出池到室外用网箱或土池培育,以加快苗种的生长速度,提高成活率。一般稚鱼全长15mm-22mm时,进行第一次筛选,使用4mm网目的金属网箱筛出大规格及小规格的稚鱼,分池培育,以后根据稚鱼生长情况选用相应的网目反复筛选,以减少个体间的差异,减少互残现象,加快苗种生长,提高成活率。
5 疾病防治
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坚持以疾病预防为主的原则,勤观察,勤检查,严格日常管理操作,并做好如下工作:
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定时换水,定期清除池内残饵、粪便及池底其它污物,确保水质清新、池底清洁、水体溶解氧充足,以促进苗种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
保证投喂饵料的数量和质量,保证苗种培育密度适宜。投喂饵料的数量要充足,且投喂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须进行营养强化并达到一定的时间,以提高饵料质量。适时分池以减少培育种苗的密度,可增强苗种体质,促进生长,增强苗种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定期全池泼洒消毒剂、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发现疾病应尽快诊断,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连续治疗,直至治愈为止。
育苗问题解决方法
1 亲鱼后期的管理
黑鮶亲鱼培养后期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这时候若发现有个别鱼发病要及时将其隔离,并对原池进行药浴,此时一定要减少药浴时间,慎重用药,以免对仔鱼造成影响。在亲鱼培养的后期,由于发育的需要,一定要在所投喂的饵料中拌以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保证卵巢发育的需要。
2 仔鱼要及时接出
采用溢水法收集仔鱼时,产出的仔鱼要及时接出,因为在亲鱼池时间长了由于水质差,水中溶氧少可造成所产仔鱼的大量死亡。溢水法收集仔鱼时不可避免的会有一部分鱼苗死掉在亲鱼池内,所以当将仔鱼收集后,要对亲鱼池进行彻底换水,换水的同时用软毛刷推池底。
3 及时分池
黑鮶具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仔稚鱼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及时分池,使池内鱼苗规格相当,以免互残造成死亡。
5 成活率问题
种鱼的年龄、水温、光照、水质、饵料等都会影响苗种的成活率。实验证明,大龄种鱼所产仔鱼数量大,但是最终成活率很低,故人工育苗时要选择4-7龄,体格健壮的亲鱼做种鱼。育苗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黑鮶喜欢较暗的环境,所以不需要太强的光照。育苗用水要进行过滤,尽量保持水体的鲜活干净。黑鮶开口饵料为轮虫,以后逐渐过渡到卤虫和人工配合饲料,在投喂轮虫和卤虫前,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营养强化,以保证营养的全面,在饵料驯化过程中,要延长驯化时间。
6 加强研究
进行黑鮶人工育苗加强对黑鮶繁殖生物学研究十分重要,因为对繁殖群体生物学及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相对薄弱,对黑鮶高龄亲鱼产仔成活率低,育苗过程中出现的死亡高峰以及幼苗驯化摄食配合饲料困难等的发生机制尚未清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育苗的成功率。黑鮶人工育苗是生物学技术与非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一项专有技术。对非生物学技术的掌握和认识,对人工育苗有重要意义,如育苗池池底、水面高效清污技术,大规格苗种的安全分选技术,不饱和脂肪酸乳化技术,微粒饲料的制作水平等对黑鮶的人工育苗都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