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要从下到上都翻一遍,不然竹荪种在上面会干枯死。”近日,在孝丰镇狮古桥林场,该林场场长周相永正拿着锄头,翻动一条培养沟内竹屑、木屑、竹叶混合而成的培养基。上干下湿的培养基经过翻动后变得均匀起来,随后他用锄头在培养基上平行勾勒出两道凹线,将竹荪菌种种在上面。

在他身边,10多个工人正在仔细听讲。

翻动是为了保持湿润,盖土是为了增加重量,覆盖薄膜是为了防止雨水……周相永一边教,一边笑称自己是现学现卖。前几天,省林科院和丽水林学院的专家也是在这个地方手把手教他怎么种植竹荪。

当太阳升起,阳光洒进葱郁的竹林中,周相永已是一身汗水,可他却不敢休息,40多袋菌种得趁早种下,否则高温会让菌种“烧”坏。

菌类喜阴,而茂密的竹叶就是天然的大棚,竹林里适合培育菌类。县林业局林业服务总站的汪建明介绍,去年县林业局和省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发“竹菌立体经营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经过前期挖沟、填充培养基等基础建设后,在气温合适的当下,100亩的试验区开始种植竹荪。

“外地竹荪种植的培养基全部用木屑,我们则按照35%木屑、50%竹屑和15%竹叶的配比来形成培养基。”县林业局介绍,木屑的市场价是400多元/吨,而竹屑只需要200多元/吨,这是依照我县特点进行创新,仅这一点,就让原本只能进锅炉的竹屑变废为宝。据了解,该项目预计亩均投入3000元,每亩毛竹林每年可增收8000元。

“现在种下,7月就能收获,一年可以种2季。”汪建明说,如果项目试验成功,则为靠竹吃竹的竹农们开辟了一条新“钱”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