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与海参生态健康混养技术

日本对虾与海参生态健康混养技术

_张国清等

自 2005 年以来,海参养殖产业是辽宁锦州市渔业支柱产业,年产值 20 亿元以上。这一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水产捕捞、加工及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渔民的生产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北方海参养殖业充分利用海参养殖池塘资源套养日本对虾,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笔者于 2019-2022 年进行混养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养殖模式应用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符合水产绿色健康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日本对虾与海参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要点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技术要点

1.养殖池塘池塘面积选择50~100亩,东西走向,池塘水深 1.5~1.8 米,泥沙底。参礁采用遮阳网和编织袋组合建造,编织袋要求可承重25 千克,遮阳网宽 1 米,采用双层网铺设(底层波浪式铺设,上层再直铺一层)。采用高70厘米槐木桩固定,编织袋每 2 个为 1 组,编织袋内装入 1 千克碎石,分别挂在木桩上,每行礁距以 6 米为宜。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参礁建造,实践证明,既节约成本,又简便实用,有利于参苗投放和夏眠、冬眠,礁体利用效率高。

2. 海参养殖方式 采用生态健康立体养殖模式,采取大、中、小苗种结合投放,利用网箱中间暂养培育技术提高海参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适量适时投放日本对虾苗。该模式主要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环境资源,充分发挥池塘最大养殖容量,利用微生态制剂调整池塘水质在最佳状态,以实现海参、日本对虾养殖最佳产量和质量。

3. 水质调控 以施用微生态制剂为主进行水质调节。3 月下旬冰层融化后,适当降低水位至1.3 米左右,进行水体消毒;1 周后,当水温达到15℃时投放嗜冷芽孢杆菌,配合使用适量光合细菌调节水色及透明度,每亩投放适量促进底栖硅藻生长的营养盐,保持水体透明度在 80~100 厘米。底栖硅藻大量生长繁殖不仅产生溶氧,降低水体氨氮、硫化氢浓度,还能为海参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海参生长速度快、质量好。

4.苗种投放密度及方式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日本对虾苗投放。选择 6 月初投苗,放苗前池塘水深保持在 1.3~1.5 米,适当进行水体消毒,清除池塘野杂鱼等敌害生物,1 周后适当换水,全池泼洒光合细菌、EM 菌,调节水色以黄绿色为佳。日本对虾苗放养密度为 2 000~3 000 尾/亩。一般前期不用人工投喂,如果底栖生物较少,则投苗1周后适量人工投喂卤虫、蜾蠃蜚,以提高对虾成活率。

(2)海参苗种投放。投苗时间在 5 月和 9 月,分春、秋季。春季投苗规格为 2 000~4 000 只/千克(中规格苗)、14 000~16 000 只/千克(小规格苗),以中小规格为主;秋季以投放较大规格苗为主,投放 400~600 只/千克的网箱苗。投苗量以100亩池塘为基准计算,规格2 000~4 000只/千克的参苗投放500千克左右,14 000~16 000只/千克的参苗投放 50~75 千克;秋季投放网箱苗 500 千克左右。

投苗方式:中规格苗可直接均匀投放至网礁上;小规格苗可投放至 10 米长、直径 30 厘米的60 目网笼中,也可投放至 3 米×1.5 米×1 米的网箱中进行中间培育。网箱数量不宜过多,200~300 个 即 可 , 待 秋 季 再 投 放 至 池 塘 中 。 400~600只/千克的网箱苗可直接投放至池塘中。

对虾养殖实用技术_对虾养殖技术大全_对虾养殖技术讲解

5. 投苗后的中期管理 春季投苗以后,保持水体透明度在1米左右,水温在20℃以前保持水位1.2~1.3 米 ; 水 温 在 18~19℃ , 及 时 捕 捞 6~10只/千克的成品参,既可保证产量,又可及时降低池塘环境及饵料压力,保证池塘内较小规格的海参有充足的饵料和生长空间。当水温达到 20℃以上时,逐渐加高水位至1.5米以上,施用适量的光合细菌,适量施用促进硅藻生长的营养盐,降低水体透明度,保持透明度 50~60 厘米为宜,有利于控制池底杂草的繁殖,有效保护池塘底质,防止水草大量繁殖、腐败后污染池底,给海参生长带来危害。保持溶氧 4 毫克/升以上、氨氮小于 0.5 毫克/升、盐度25以上、pH 7.5~8.5。

(1)夏季高温期池塘管理。夏季来临之前,池塘水位保持在 1.8 米左右。入夏前池塘进行 1 次改底,同时适量泼洒光合细菌、乳酸菌,保持水质清新、嫩爽。立秋之前,一般不再进行换水,保持池水稳定,透明度保持40厘米即可,pH保持在7.5~8.5。

(2)雨季池塘管理。池塘排水口要设淡水排放闸门,在降雨较大时随时排放池塘表层淡水;降雨过后要机械或人工搅动池水,防止池塘水体分层现象;定期适量投放光合细菌,每半个月投放 1 次即可。

(3)秋季池塘管理。立秋以后,逐渐降低池塘水位至1.3米左右,此时以投放芽孢杆菌为主,提高水体透明度至1米左右,尽量保持水质清新,较高透明度使光照能达到池塘底部,有利于底栖硅藻的繁殖生长,为海参结束夏眠生长提供优质充足的天然饵料。在此期间每半个月少量换1次水,换水量20%~30%为宜。水温降至10℃左右(每年11月左右),及时采捕6~10只/千克的大规格海参,水位增至1.6~1.7米,准备越冬。

(4)网箱中间培育管理。投放网箱的 14 000~16 000 只/千克参苗,培育期间既要保证饵料充足,又要保证网箱内不生长杂草,及时投放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控制杂草生长,保持网箱通透性。投苗前先清除水中桡足类,也可用生物方法,每个网箱投入20尾左右体长1厘米的虾苗,及时捕食掉桡足类等原生动物。网箱加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参苗生长。根据海参摄食情况,可适当人工投喂幼参饵料。

二、养殖结果与效益

海参捕捞以6~10只/千克成品参为主,5月末和 10 月末起捕;9 月初日本对虾规格达到 60~80尾/千克时起捕。

本养殖模式投放大、中、小海参苗规格合理,投放海参苗密度科学。日本对虾投苗密度适当,能充分利用池塘自然饵料资源,既节约成本,又能保护养殖环境。海参亩产100千克以上,亩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对虾产量达到5千克/亩以上,亩产值1 000 元左右,较一般传统养殖模式总体效益提高15%~20%(表1)。按此推算,锦州市海参、对虾养殖总产值增加 3 亿~4 亿元,是较科学合理的养殖生产模式。

表1 日本对虾与海参生态健康混养技术模式效益情况

对虾养殖技术讲解_对虾养殖技术大全_对虾养殖实用技术

三、分析与讨论

本养殖模式是总结 10 多年海参养殖经验,研究探索出的一种生态健康、立体养殖新模式,集我国现代水产养殖技术成果进行生产管理,并应用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包括海水立体多品种混养技术、微生态制剂水质调控技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网箱生态培育技术、应对高温多雨等极端天气防灾减灾技术等。

该模式关键技术是把好苗种质量关,消除野生杂鱼等敌害,保证参苗、虾苗的成活率;做好投苗前及养殖中后期管理工作,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及时做好高温期及雨季应对管理工作。

对虾养殖技术讲解_对虾养殖技术大全_对虾养殖实用技术

请关注,点击我的头像进入或 在今日头条搜索{吉山花瑶}个人主页可以查看我的更多作品,今日头条会对关注者推送我的更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