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理财文章,是苏宁金融研究院薛洪岩写的《年轻人,别老想着理财致富!》
薛先生认为,没有庞大本金作为基础,仅仅存在于理财收益率之间的微小差异,并不会让年轻人的生活有所改变,甚至会诱发贪念导致悲剧。
文章如此阐述: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理财收益率差个5%就不错了,5%的差异会怎么改变你的生活?本金1万块,一年相差500元,改善不了生活;本金10万块,一年相差5000元,依然改变不了生活;本金100万元,一年相差5万元,算一笔小钱了。很多人认为可以改善生活了,问题是,对于百万资产的人而言,多了5万元依然改变不了生活。那些认为可以改善生活的人,恰恰没有百万本金,5%的收益率对他们而言,带来的是只是500或5000元的差异。大把的理财鸡汤苦口婆心地教人如何理财致富,“年复利”演示就是最常见的案例:假设一年存10万元,年复利5%,20年后是583万元;年复利10%,20年后是1867万元……可是理财致富的真相在本金,本金太低,连复利和高利率都帮不了你。而本金高的人,本来就已经致富。基于此,理财致富是个伪命题。
年轻人恰恰缺乏的就是本金,一旦盲目追求收益结果,很容易掉入杠杆陷阱放大本金。高风险杠杆投资一旦玩完,年轻人就只好上天台了。
薛先生给了年轻人三个建议:
1、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收入
2、保护好本金不要瞎折腾
3、正常花钱消费,及时享受生活
有理有据,兜头的一瓢凉水,不知道多少人被泼得一激灵。
近期,著名财经作者吴晓波也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迎接“食利时代”的到来》。
他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一个食利阶层,即仅以资产投资就可获得稳定甚至扩大现金流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多。
在传统社会主义者眼中,食利者和寄生虫没啥区别。
食利者阶层今天依然饱受争议,有人认为,食利者会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和阶层固化,也有人认为食利者催生商业发展、指示机会所在,充分发挥了人的价值。
时代变迁,一部分食利者在中国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偏见。他们追求更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甚至是爱生活、爱自己的一种表现,并不像在改革开放前被评判为不道德的事情。
其实我们也不用客气了,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成为成为食利者,这正是薛洪岩一文写作的原因。
上述两个观点貌似都很有道理吧?
好像也很矛盾?
吴晓波认为,食利时代已经来临。
而薛洪岩认为,食利是个伪命题。
年轻人到底应朝着成为食利者阶层目标奋进(如吴晓波一文所言)?
还是采纳“反鸡汤”告诫,远离理财致富,远离“贪欲陷阱”(如薛洪岩一文所言)?
这个问题大家先想想,我先讲两个真实故事。
十年前,有个湖南的年轻人来到广州,当时的他,完全符合薛文章中年轻人的状态:一穷二白,没有本金。
十年前,他的月薪只有300元,每年收入3600元,即使按照10%的收益,也就顶多是300多元的收入,根本无法改变生活。
但十年后,35岁的他已经达致财务自由。
你肯定会觉得奇怪,这样的收入怎么可能轻易达成财务自由?鸡汤?
这种与众不同的结果,起于他对理财致富完全不同的理解。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理财收入是原因,财务自由是结果。理财收入完全覆盖了日常开支,达致财务自由。
但他却认为,先达到财务平衡后,才有可能提高个人劳动收入,进一步达到财务自由。
按照他的做法,假如一年只能结余1000元,那就把日常的额外支出控制在100元以内,这意味着这结余的1000元收益率能达到10%,就能达到财务平衡。
年轻人在本金太少时,必须克制欲望。他的做法和薛洪岩的建议完全相反。
看到这儿,有人估计会跳起来:这叫什么财务自由?不就是苦行僧吗?
先别急(笑)。他的逻辑是,只有在开始通过微不足道的本金获得收益,覆盖掉自己的额外支出,达到财务平衡,你才会用更加轻松的心态,提高工作收入。在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重大机会面前,轻装上阵,果断出击,将自己的收入提升一大截才能提升本金。
反之,如果钱不够花还要享受生活,月光甚至透支,怎么可能会有良好心态,在原本工资不高的工作中发挥最大潜力,从而获得赏识和晋升呢?
这位朋友在广州10年,完成了两次飞跃——
一次是凭借着工作积累和能力跳槽后获得了收入的大幅提升,另一次是抓住互联网兴起的机会果断创业,达致今天的财务自由。
他的起点与薛的文章描述相同,结论却与薛的文章完全相反。
十年间,他除了持续维持财务平衡,抓住机会以外,不断学习理财、踏踏实实实践理财、适当提高收益的路线,遵循的就是被薛泼了冷水的“理财致富之路”,一步步走到今天。相信
老粉丝们都猜到了,我的这位好友,就是在线理财教育大V、“理财巴士”自媒体的创始人大巴。
我的另一位同龄朋友,早已不从事实业,现在是LP(风险投资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典型的食利者。
在年轻人眼中,他每年的投资回报足以支付日常开支,甚至还绰绰有余,完全可以直接退休、尽情消费、享受人生、随心所欲……
然而并没有。
他平时的工作状态跟“寄生虫”这个词完全不沾边,连我这个创业者都自愧弗如。
从早到晚只见他奔赴各地,各种考察项目,考察领域从机器人、VR、在线教育到无人机;投资洽谈从天使投资、到新三板上市再到并购计划;资金运用规模从上百万、到千万,再到用杠杆撬动过亿元资金……
每天如陀螺般连轴转,他却乐此不疲,甚至比我见过的大多数打工者还充满活力、激情四射,非常享受自己的人生状态。
亲眼看到他的实际行动,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财务自由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始。财务自由后,开始思考的不是能花多少,而是能创造多少价值。
这位朋友,如此乐此不疲的找项目投资,因为他,世上可能兴起一家创造价值、改变未来生活的新企业,而他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衣食无忧后,他们寻找人生价值的动力,甚至会驱使他们比常人更努力。
想必你看到这里,也发现了上述故事和观点的有趣之处了吧?
好像并非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反倒是矛盾统一,相生相克。
如薛先生所言,本金不足盲目贪图收益率来理财致富,确实是妄想。
如果像大巴那样,控制欲望达成财务平衡,保持良好心态抓住发展机会,反倒能通过理财致富。
成为食利者,也并不意味着人生阶段就此固定,变成寄生虫。
相反,可能那时会有更多人像我的第二位朋友一样,步入人生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重新开始寻找生命的另一种价值。
看似回到原点,实际上已经进入另一个境界。
理财的哲学,其实也是人生的智慧。
作者: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