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发展,加强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传播和经验分享,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指导下,“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专家组秘书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华中、西北)开展了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经过申报或推荐、撰写培训、修改、专家遴选、公示等环节,共确定123个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其中区域建设类30个、学校实践类77个、解决方案类8个、研究成果类8个(详见:)。
本期为您带来学校实践类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基于大数据下小学生体育健康监测与干预。
基于大数据下小学生体育健康监测与干预
尹慧红 胡峰
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
一、学校概况与研究基础
武昌区三道街小学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北省数字化校园、武汉市智慧校园,已经沉淀了近40年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基础,能利用智慧设备与平台实现学生体育健康数据的监测与分析。为提升学生体育健康水平,学校在2018年以“基于智能手环大数据对学生体育健康监测干预的发展评价”为指导方针,引入了智能手环和体测设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体育健康管理平台对学生体育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教师依据学生健康数据的深度挖掘开展精准教学和有效干预,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学生历史数据的内涵价值,激发学校时时锻炼的运动风潮。
二、组织形式与具体做法
(一)增加评价维度,完善体质标准
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了学生体育健康的基本部分和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学校进行了全部的保留和沿用。学校增加了对心率、睡眠、视力和学生活动时长/频次的评价指标,并在咨询权威专家和参考其他体质标准文件后,制定了相关的评价细则:
表 1 学生体育健康评价标准体系
(二)提高监测效率,强化健康意识
为了完成学生体育健康数据的采集工作,学校定制了适合小学生佩戴习惯的智能手环,建设了体育健康数据管理平台,以及方便耐用的测量仪器和测试设备。根据学生体育健康数据产生时间的不同,学校将数据采集工作分为以下三大类,并对常规监测工作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1.平台利用智能手环采集伴随类数据。伴随类数据包括心率、睡眠、活动时长和活动频次。这些数据产生于学生白天和夜间的生活行为,需要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施监控。
2.学生通过健康小屋上报生成类数据。生成类数据包括身高、体重、视力。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收集测试类数据。测试类数据包括肺活量、50米跑、一分钟跳绳等。这些数据需要学生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运动行为,而测试设备则将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学生运动情况进行评定。
通过以上三大类数据的汇总,学校体育健康数据管理平台就能形成全面的、动态的学生体育健康电子报告,教师和家长可以登录账号后查看学生在各项监测活动中的每一次数据。开放的查询平台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人都更加关注体育健康状况,促进了他们健康意识的觉醒。
(三)优化分析策略,聚焦真实问题
为帮助体育教师精准定位各班学生乃至每个学生体育健康发展中的真实问题,学校将智能手环、测量仪器和测试设备实时采样到的各类原始数据,利用体育健康管理平台转换成了百分制的分数,并进行数据的横向对比和分值的纵向排名。
1.学生个人身体健康情况分析。通过学生的排名变化,教师和家长可以轻松发现学生进步与退步的项目,并展开关注进行单独的指导和干预。
2.年级班级身体健康情况分析。体育教师可查看所教班级的学生健康数据整体情况,通过同一班级前后数据的对比,掌握班级学生的发展趋势;通过不同班级同期数据的对比,了解班级整体在年级中的水平变化。
3.两校区身体健康情况对比分析。学校每学年将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体育健康管理的本校区学生与常态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分校区学生的体育健康数据进行对比,开展了诊断策略和运动干预有效性的研究。
(四)夯实指导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层级:
1.定制健康食谱。体育教师通过膳食研究和调查问卷,在学生需要补充的各类营养元素和他们比较能接受的各类菜式中找到契合点,定制了一套低成本、易搭配的健康食谱。
2.指导运动训练。纵览每个班、每个学生的体育健康数据,体育教师能对班级年级之间、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了若指掌。为了保证学生运动时动作的标准性,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微课视频,同时鼓励学生上传训练短视频到班级空间。
3.举办专项比赛。为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定期举办了团体操、跳绳、踢毽子等专项比赛。
三、成效与总结
经过2018年至今四年的持续研究及试点工作,学校积累了大量的学生体育健康原始数据,已采集并上传平台93680条有效数据,大数据的积累,增强了学校对小学生体育健康发展规律性的认识,为分析和改善学生体育健康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经验基础。通过连续三年数据对比,充分验证了本研究对于学生体育健康状况的积极影响。学校通过对学生体育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以及综合评价机制的创新变革,建立了更加科学的人才观。
往
期
推
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