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离不开农村、离不开农民,让农民的利益最大化,才能共同创造价值。”说起三农问题,王登社颇有心得。2018年,由政府组织、雪川为核心企业牵头,联合4家上下游企业、6家科研机构、2家银行与广大农民,共同成立雪川马铃薯产业联合体。
由477名农民、27名返乡大学生、35家合作社联合成立雪岩农业合作联社,出资7000万元租赁政府的废弃沙坑,填平后建成总储量8万吨的现代化仓储库,既降低成本,也使得荒废资源得以有效利用。雪川农业深度参与联合体的管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聚合各方资源,免费提供技术管理和仓储业务,向联合体的农户提供种子和各种生产资料。
2019年,政府将扶贫资金280万、建设银行扶贫资金150万入资雪岩联合社,使扶贫资金形成持续收益能力,覆盖建档立卡户215户,涉及810名贫困农民。
“咱们联合体最大的特点,是雪川农业在联合体中不参与投资,也不参与利益分配,让利于其他参与者。”王登社介绍说,“雪川农业也获得了可靠稳定的原料来源,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保障了人力资源供应。同时,将用于原料种植和储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中,加工业获得更多方面保障,促进产业链延伸。”
对于农民合作社来说,收益来自订单种植和存储两方面。而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入资合作社的方式,能得到双重收益。村里的返乡青年通过入资获益,安心归乡就业。2019年联合体实现总收入1.04亿元,分红收益1000余万元。对口帮扶的张北县落花营村、地局子村、戴家营村,建设标准化马铃薯种植示范1000亩,解决种植配套资金30万元,资助30万元进行村容村貌改造,为三个村累计增收570万元。
创新
发展深加工应对变化的市场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工艺、产品。”王登社总是这样提醒自己。近30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面积增长70%,总产量增长170%,平均亩产增加61%。由于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发展马铃薯产业也成为帮助农民脱贫的重要手段。2015年,国家提出马铃薯主食开发战略;2016年《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出台;农业农村部计划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5000万亩,重点支持发展马铃薯种植。“国家从各个方面扶持马铃薯产业,在政策上是利好,也是产业的机遇。”王登社说。
但目前,我国马铃薯总产量虽占全球21%,但深加工比例不足18%。马铃薯依然以鲜食为主,价格随供求的波动剧烈;加工品主要为淀粉,附加值低。“马铃薯产业的出路,是提高马铃薯深加工的比重,那么科研、选育新品种、提升工艺等环节都要有所投入。而最重要的,是和市场需求衔接。”王登社认为,现在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是营养、健康、方便,所以未来所有的创新都要围绕着这几个理念进行。
雪川农业的马铃薯加工生产线
王登社总结,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深加工,首先是品种创新,要选育和种植特色马铃薯新品种;其次是技术创新,针对不同的品种发展适合的加工方式。第三是产品的创新,“国外的马铃薯加工不外乎冷冻薯条、薯片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衍生的系列产品。而全国各地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马铃薯吃法很多,营养也很丰富,马铃薯产品还有更多可能性。”对未来马铃薯的加工,王登社还有许多设想:“比如提取马铃薯的蛋白、纤维素,去制造医药保健类的产品,比如医疗面膜等等,最大程度地挖掘马铃薯的潜力。”
雪川农业的马铃薯全粉产品
此外,还需要在供应链上进行创新。针对不同的马铃薯产品,在运输、储藏、销售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标准,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王登社说:“雪川在马铃薯产业中是拓荒者和开创者,所以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持续发力。在未来,科研和加工环节是雪川发展全产业链的重中之重,让土豆成为农民兄弟手中的‘金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