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优质工作经验_公务员优质经验工作汇报_公务员成功经验

公务员考试、工作、学习经验谈(完全版)

读者有益

这篇文章是我对当年公考经验的延伸和拓展。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但如果你决定干一这行,就要认真干好。这篇文章目的就在此。本人公考上岸已多年。此文原是写给已上岸公务员的,主要讲如何实现公务员的晋升、进步、提高,涉及大量学习、考试、机遇、人生道理等问题。对今年参加公考的朋友来说,我想同样是适用的。为什么呢?机遇&考试篇和学习篇如果你能领会个中真谛,我觉得你凭着它们成为考霸、学霸。追本朔源篇则是根本性的,当你遇到不顺、失意时,或想让自己的公考学习复习最有效,就能派上用场,这是坚定信念、应对困难、引领人生方向的东西。我过去始终强调,公务员考试就是差几分的事。这篇文章也许就能让你多得几分。相信有些地方会让你有恍然大悟之感。且听我细细道来。

破除怀才不遇的思想。

有人说,这世界太不公平了。比如,有人才高八斗,当省委书记都没问题,但他就是一个科长;有人才似“阿斗”,连电话都讲不清,但年纪轻轻已是处级干部。再比如,有人一毕业就考上了中央部委机关,甚至中办、国办,然后提级别如坐直升飞机,但是更多的人是从基层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可能一辈子混个副科、正科就是相当牛了。我们在羡慕的同时,也应该保持足够的平和,问题是,很多人一直为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身才能无法展示,而耿耿于怀、闷闷不乐,然后自暴自弃、无为终生。

其实,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世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仿佛一开始就已经安排好了,它不一定按照你所设想的那样,厉害的人可能不一定在厉害的地方,能力稍差的人可能不一定在稍差的地方。我们工作久了都知道,在基层抓一个人到更高的平台如中直部门干活,照样能成长起来,不一定会比已经在里面的人差,而且基层经常是藏龙卧虎之地。但是总有人“出生”好,一出来就到比较高的平台了;而大多人出身平平,需要从基层干起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很多人喜欢抱怨公务员系统的用人不公、制度不好,其实这种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老实讲,更多的是人生机遇的问题,其实放远点讲,这就是人生。这宇宙运行自有其规律,不是说能力强的一定能主导一切,或者能力强的主导一切就是好的。这世界上有才的人真的太多了,世界并不是非你不可。

心态很关键。对机遇没有一个平和淡定的心态,来的时候你也抓不住。

草根一族最大的机遇来自于越来越透明的现代信息社会。

草根阶级大部分没什么钱,更没天线,好像确实难有什么机遇可谈。但这对大多数人是一致的,可见你并不输给大多数人。正如上面讲的,首先应该先接受它。

那么,是不是真的没有机遇呢?当然不是。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机遇在哪里?在于高度便捷发达、基本透明的信息社会,包括互联网、手机、电话等等,这是我们最大的机会。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有了基础。比如,越来越多地采取公选、遴选等竞争性方式,比如现在国家规定到2015年竞争上岗的比例要占到1/3以上。比如,现在公务员流动性非常大,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机会实际上非常多。比如,中央、各省、市时不时推出的年轻干部培养工程,高校培养工程,挂职交流计划,等等。这类信息都非常有用,往往可以改变公务员的一生,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透明。总体上而言,大方向是公开化、公平化、竞争化,公务员人事管理只会越来越公平、机会越来越多。这在过去根本是无法想像的。只要你有能力,强大自己,抱定强大的信念,就完全有机会实现飞跃。还有笔者身边好几个草根朋友通过公选考上基层的领导,或者实现部门之间的调动,就能证明这一点。

这里,再顺带讲一下文字人员的机遇。因为我自己是从事文字工作的。说实话,目前来看,文字工作是菜鸟、年轻、草根公务员晋升的一大捷径。现在问各个机关,哪个部门最缺人,最难要到好用的人?哪个部门调动政策最轻松、最灵活?一定是搞文字的人员。搞文字的很多都是出身不好的,但是也是出身不好的人快速上升的一大途径。因为文字工作是苦差事,也是难差事,文字始终是一个单位最头疼的事情,也是运转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所以很多单位都有特殊的对文字人员的引进政策,而且不仅是引进,在提拔任用上也有偏向,比如在不少地方,党委办公室系统的人员往往是提拔最快的一批人。因此,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理论水平、文字水平对草根很重要,特别是现在考试、竞争导向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文字功底好的考试明显占优势。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鼓励大家都来搞文字,形势在不断变化,文字不一定永远吃香,文字不是唯一出路,不是唯一需要的技能。

(因为经常有网友询问如何学习做文字工作的问题,我这里直接贴出一个回信的内容,方便大家。

问:我是学理工科,文字工底太差了,怎样提高文字水平?

答: 我也是理工科的。没关系,可以通过努力来加强。文字很多人问过,这里大体点两点:

一、基础:看书。看书主要是让你的文字不至于太差,另外扩大视野等,好处很多,看后面。这是基础工作,不能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读书要讲究读书不二,专精一本,一本一本来。一天读一点点。持恒为要。

二、写作技巧、理论知识的学习。 A:推荐几个重点: 1、中央政治局九常委的讲话,有出席并讲话的会议精神,认真学。2、省委书记、省长的讲话,认真学。3、多揣摩你们领导的风格、意图,看他们过去的文章。4、求是杂志(非常好) 。B翻翻即可的,备着的:1、愿你成为大手笔(此书不错,主要是讲文字工作理论知识,但是也只能是粗浅的了解)。2、朱镕基讲话实录。3、梁衡文集 。学习的过程中,1、切记,一个时间内不要贪多,学习不二。与读书一样,宁可三天学透、记牢一篇文章,不可一天学三篇文章。(后面学习篇会讲到)2、切记:边上放本笔记本,做笔记。目的是为了形成系统的知识,增强信息,便于以后巩固复习。3、建议先专攻一域,如从经济领域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先打一个底,再攻经济的其它领域,再攻社会领域、党建领域等,慢慢拓展开来。还是读书不二的应用。4、文字还是要靠多写,只看只学还是不够的。平时可以写写评论投稿。5、说句老实话,机关文字比较特殊。如果没有直接从事机关文字工作,没有实战,你要学习做理论文章需要花费更多

时间。因为对党委政府文章的口气、特点、习惯等等的把握都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没关系,咱多花点时间不亏,也是为今后自己的人生增加砝码。6学习写理论文章的同时,可以写散文、诗歌等其它类型的文章一起学。7、写日记。如果你能连续写几年日记,那文字基本上就没问题了。当然,还是要持恒。8、顺便推荐一本写作很好的书,《孟子》,对照翻译并细细研读,还是强调读书不二。孟子文章相当大气,而且逻辑性很强,可得文气也。)

上面讲的机遇,其实只是公务员机遇中很小的一部分。我在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一些信息、一些自己的认识,希望大家以小见大,有所启发。 机遇其实没有变少,更不是少到没有,而是越来越多。只是,我们善不善于发现,有没有准备,善不善于抓住而已。

发现机遇、用好机遇的秘密——专注,“臵心一处,无事不成。”这里讲一个理论。曾看过一本非常出名的书叫《小狗钱钱》,它告诉我们,关注一件事情,它就会让你调集所有的资源,让这件事情变成现实。只要专注于机遇,认真、用心,就能为自己增加一些机遇,也让机遇来时为我们所用。专注是全天下成功者的秘密。其实用一句箴言来讲,就是“臵心一处,无事不成。”这是秘密,这是大秘密,一种吸引力的秘密(注:这是很多著名励志书籍如《秘密》的核心)。就是专注一件事情,它就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吸引一切有利于你的资源,让你所希望的这件事情变成现实。专注的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气场强大,也往往容易成功。

专注于好的,好的往往会实现;专注于不好的,不好的也往往会实现。遗撼的是,大多数的人一直关注的是,我不行,我没有天线,我怎么可能会有机遇,有前途。然后你所关注的、你所想的就变成了现实,很多人正如其所关注的那样,最终只能一直原地踏步。如果你一直专注自己没有机遇可谈,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机遇,那么这种理念就会妨害你寻找各种机遇,你会陷入抱怨的深渊,而且机遇来的时候你也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它,你会惯性地认为,这个我应该不行吧,这个怎么可能轮得到我,这个肯定已经内定了,这个太复杂了太难了,总之,机遇一次次地绕道而走。而当你专注希望自己有机遇时,就会从四面八方地,所有有关机遇的资源、信息向你铺面而来,你甚至有时会感到神奇,“哇,这些信息过去是在哪里?”“怎么突然就出现了?”“专注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就是至诚的力量,这就是集中的力量。集中精力去做的东西,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出效果。“臵心一处,无事不成。”请大家记住这句话。不管做任何事情,这句话都是极为关键的。

专注的应用——实战,以此次考试调动为例。

一、发现机遇,心中有根弦,敏感,多关注对个人进步有用的重要信息。要通过一切方式去收集有用的信息,比如,通过百度搜索“公选”,找到很多公选信息网站,然后多看看哪些自己符合条件了;比如,关注每一年的公务员招考,看看上岸几年后能不能通过一考飞跃到更高的平台;比如,结交一些公务员系统的朋友,与别人互通信息,特别是内部招人的信息,因为现在很多单位还是有内部招人的,有的甚至不用考试;如此等等。一旦知道这些信息了,只要条件允许,就要牢牢把握,及时行动,主动跟进,比如报报名,通通气,更加积极主动,看看能不能一次抓住实现飞跃。总之,心里有一根弦,自然就不会错过有用的信息。需知,错过一个信息,可能错过改变一生的机遇。

二、为机遇做好充足准备,加强学习、稳扎稳打、提高能力、壮大自己是最根本的。准备很要命,你必须强大自己,让你在机遇来时,有办法抓住。公务员是一步快,步步快。因为某些东西而错过一次机会,可能会使你陷入“习惯性错过”的恶性循环,再错过下一次机会,然后一直错过。所以,我们应该有长远眼光、战略思维,在力所能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去思考一下,什么技能、什么东西是你晋升、进步需要的,然后努力去提升这个技能,努力去获取这个技巧、这个能力。比如你可以广结善缘广交朋友扩大自己人脉圈,比如你可以学习最新精神、理论文章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比如你可以记忆诗词锻炼文字感觉提高涵养文化气质,比如可以发表一些社论提高文字水平,比如可以自己创造条件训练自己的患者,比如你可以念习书法以在考试时获得额外加分(考试时书法很重要,可惜至今我的字还是很烂,勤奋训练中:)),比如你可以考研考博,提高自己的学历,学历这种东西经常是既没用又有用,需要时你没有就不行。比如尽快入党。比如,你可以分析往年公开选拔的一些题目,其实考试都差不多,可以着手开始准备公开选拔的考试,这样当公选来临时,你就可以从容

地应对,获得时间上的优势。等等。这就需要用到学习方法,学习我在后面会专篇讲。在暂时没有机会时准备,是“稳扎稳打”,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可以提升自己,让自己出类拔萃,在需要时不至于毫无防备,仓促应战,可以立马派上用场。当然,不排除某些情况下,因为能力出众,自己都很意外地得到进步提拔,乃至被领导赏识,从而平步青云。

三、机遇来临时,狠狠地、准准地抓住它。不要犹豫,不要害怕,要在充分考量、分析利弊得失之后,只要确定自己有必要、有可能抓住机遇,就要集中精力、开足马力,有针对性地准备,然后期待着实现靓丽大转身。

下面,以这次准备考试为例,谈谈如何抓住机遇的大秘密。只是案例,共同点在原则上。运乎之妙,存乎一心。

一个是集中用力,勤奋精进。勤奋是我一直强调的,以前我说的天道酬勤,因为勤奋的人总不会太差。当然,这种勤奋精进要集中用力,专注用力,否则收效就不定好,要最大限度地让勤奋的回报放大。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掌握一切可以掌握到的技巧,把力量都用到点上,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个是精细化、全面化地准备。这个是对原则的贯彻实施。就是考虑得细之又细,准备得充分又充分。如果可能,考虑得越细越好,有若干个小目标,若干个重点,然后一一突破。上面的两点,既有原则,也

有举措,提供的是一种思路。实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以上思路完成。

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比如面试,如果你参加要某省直机关面试,这时要做什么?就是如何应用上面两点。1、勤奋精进,集中用力。这段时间其它的工作能避开尽量避开,跟领导沟通沟通,挤出一切可能的时间,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甚至坐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走路的时间、剪发的时间都可以用来思考,尽量减少应酬等时间,集中全部精力用来复习准备。时间是挤出来的,必要时一天坐穿12小时都可以,就是要对自己狠一些。要有技巧,比如总结就是很好的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朋友,发动领导,利用网络,购买书本,请教有关政策,熟悉考纲要点,总之,一切有利于考得好的东西都利用起来。有2、精细化、全面化准备。贯彻其中的,就是总结。A猜题。利用网络等了解这个省直机关的工作性质、内容,了解你所报岗位的工作内容,结合考纲要点,开始死命猜题,尽可以把可能出的题目、题型照顾到,一旦脑袋闪过一些可能会出的题目,不要放过,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思考后写下来认真准备。还有,调动所有同是从事这方面工作(指要考的岗位)的朋友,向他学习取经,问他现在的热点在哪,可能会考什么,问他对考试的看法,问他可能出什么题目。回顾几次考试,我在考公时面试题共四道,猜中了三道,遴选面试四道题,全部命中,与其说是命中猜中,不如说是我覆盖到了,我针对当时的热点、针对觉得自己可能的题目,都作了准备,尽量都照顾到了。

B细化考试动作。收集大量的面试材料,开始细化面试每个步骤、每个环节。在面试细节上,考虑到面试的全过程,从开场白到结束语,从怎么进门到怎么坐下,从自信到谦虚,从穿着到坐姿。在面试答题上,细化为面试可能包括几种题型,这些题型的套路是什么,都分别应该怎么答,怎么起头、怎么答第1第2第3,怎么收尾;细化为怎么样才能为自己拉分加分,比如渗入自己的经历,比如名言典故,比如哲理,比如中央精神等等(如我前两年的2009年大面经里准备的)。总之,就是考虑得越周到越好,然后这些内容每一块弄懂,弄清楚,一一突破。尽量有一些地方可能打造自己的优势,为自己加分。有些时候,你的脑子里会突然冒出一些考试的注意点、得分点什么的,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到时运用。要强化总结,尽量形成一个固定的套路,无论从面试进场次序、答题方式、不同题型等,都尽量形成一个套路。形成套路最大的好处是,以不变应万变,增强自己的信心,任何题目都能够从容应对,流畅顺利完成。C实战演练。调动亲人朋友当考官,提前预演,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演练,可以及时发现各种情形,各种细节,有利于精细化准备,照顾到自己忽略的地方,照顾到细节。接下来,就是去参加面试了。

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实际上,所有的考试都可以参照这种模式。比如公务员笔试,在应用集中用力、勤奋精进时,你要有种学他个两个月,不应酬、不看电视、不到需要时不上网,每天坐透几个小时,下定决心、有恒心啃掉一本书、突破掉几个薄弱模块、做遍全部国考试题(好像不多),然后要有技巧,平时复习时有针对性,花一点时间看看QZZN上别人总结的技巧(不要一直花时间在翻贴子上),运用之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应用精细化、全面化准备时,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覆盖全部考纲的阶段,是啃掉吃透一本书,接着是分模块复习,对高分领域(如言语题、资料分析题)和薄弱环节(如大多数人在数量、图形都较薄弱)和书本可以没有覆盖的领域(自己又觉得可能会考的),进行专项突破,再接着是做真题,为了熟悉考试环境,把握考试节奏,要严格按时间做,而且尽量形成固定的做题顺序,做完一定要反刍,错误的要弄清楚,做的时候不确定但结果是正确的题目,更要反刍,直到真正搞明白为止。

我认为,这种准备考试的方法,是目前为止比较有效、针对性非常强的突击考试准备模式。

第二篇、学习篇——谈谈高效学习的“五大法宝”

为什么专门讲学习?因为它太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特别是公务员,学习是绝对需要摆在重中之重的课题。但是,有人说了,学习这个问题老生常谈,好像很浅显,还要你讲。实际上,你真的懂了吗?你真的重视了吗?学习,可分为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无字之书当然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也是门大学问,这里不谈。我主要谈谈有字之书。主要是各式各类的书籍,当然还有一些重要报纸、杂志等。

说说那些对学习的偏见。

毕业多年,我处处感受了社会对读书的偏见。我把这些偏见总结成几类。大家对号入座。

偏见之一:毕业后还读书真是书呆子的行为。

偏见之二:学习是学校的事,出社会后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不值得,不如多结交几个朋友、多看看新闻、多聊聊花边。

偏见之三:这么忙,睡都来不及睡,游戏都没多少时间打,我哪有时间去学习啊。

偏见之四:学习好像一点用处也没有,见效太慢。浪费时间。偏见之五:书太贵了,一本要二三十块钱。(实际上买衣服好几百眼睛不眨一下)。

偏见之六:书买太多了,很多没看完,太浪费了。

偏见之七:我上网看看新闻、资讯就够了,那知识也很多啊,看什么书啊。

偏见之八:这世界上书太多了,琳琅满目,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啊。算了,不看了。

这些偏见,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过。究其原因,在于忽视了读书的极大好处和极端重要性,殊不知,读书是最一本万利,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

二黑我是笔者的粉丝,在笔者的分享下,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也分享给大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