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举办了“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现场展示会,集中展示了技术集成应用的规模和成效。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副院长王汉中,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科技部农村中心科普处处长白启云、农业部科教司推广处处长徐利群、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办公室主任张文韬,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额尔敦、乌兰察布市副市长王心宇、乌兰察布市科技局局长宿守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由所长孙日飞主持。
与会代表观摩了内蒙冷凉蔬菜院士专家工作站、乌兰察布农户大面积示范区、河北张北蔬菜企业甘蓝种植基地等示范基地的技术集成效果。据项目首席科学家、甘蓝课题组长杨丽梅研究员介绍,该项目在华北夏季冷凉蔬菜主产区-内蒙乌兰察布市及河北张家口地区建立3个100亩的甘蓝新品种核心试验示范区,5个种植农户大面积示范区,并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进一步辐射到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地区其它市、县,项目辐射带动总面积15万亩。自2012年在乌兰察布建立冷凉地区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来,结合院创新工程相关研究计划、地方政府、有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成协同攻关团队,成功试验示范了中甘21、中甘628、中甘192、中甘588、中甘590、中甘596等一批甘蓝新品种和胡萝卜、洋葱等蔬菜新品种,通过集成集约化育苗技术、绿色规模化水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主要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针对冷凉地区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提质增效和生态环保效果,实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减少灌溉用水30%以上,减少人工20%以上,示范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10%,平均每亩增值500元,很好的带动了示范区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杨礼胜副司长代表农业部对该项目在乌兰察布成功落地并取得的良好示范效果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该项目的成功示范离不开蔬菜花卉所多个院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撑、离不开院地合作、多部门跨学科的紧密合作,是农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典范。他提出下一步发展应积极着眼于提质增效,打造产业、经营与生产三大体系,从政府角度积极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同时,应协调好政府与市场、企业与农户、任务与环境三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产前、产后经营新主体,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培养一批紧密衔接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与农户的村官队伍,为科技入户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陈萌山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取得的重要进展。他提出针对我国夏季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严重,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等问题,传统蔬菜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加强我国夏季冷凉蔬菜在全国的建设布局迫在眉睫。他强调,冷凉蔬菜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我国高山、高原以及高纬度等冷凉地区夏季蔬菜生产模式,由于与平原地区蔬菜错季上市,为促进蔬菜周年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组在乌兰察布市及张北等地区建立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为提升冷凉蔬菜增产增效发挥了关键作用。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创新性强、运行机制完善,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增收增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冷凉蔬菜产业探明了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很好的契合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导向。针对冷凉蔬菜广阔的发展前景,陈萌山强调,一要加强资源比较分析,优化冷凉蔬菜品种结构布局;二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升市场信誉度;三要打造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运行机制,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打造蔬菜科技协同创新的技术集成高地;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打造蔬菜产销无缝对接模式;以农村合作社与当地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新型种植生产模式;四要研究市场风险防范,引入保险机制。
就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时期全院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陈萌山提出4点要。一是在现阶段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成功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辐射到我国冷凉蔬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二是实现三个技术集成。集成院内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产业经济及农产品加工等方向,打造全产业链技术集成体系;紧密联系国内相关技术优势单位,结合当地科研机构、科协务实合作,保证技术落地与推广;紧密追踪国际先进技术,做好引进与利用,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引领机制。三是从基地稳定性、环境优势、交通等条件出发,选好基点,增加基地的示范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全力提升核心示范基地的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基地管理与任用考核机制,为后续基地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由蔬菜花卉所牵头组织实施的甘蓝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乌兰察布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进一步促进院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此次会议双方共同签署了“冷凉蔬菜协同创新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为下一步紧密务实合作,打造院地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合作典范指明了方向,细化了内容,明确了职责。
我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科技局副局长陆建忠、院办公室副主任姜梅林、我所副所长胡鸿、科研处处长张友军,内蒙古自治区及全国各省有关单位、企业领导、专家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通讯员 李蕾、吕红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