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和雷正宝母亲谈如何增收。本报记者 蔡颖辉摄
原本想靠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养殖竹鼠赚钱脱贫,在县里政策扶持与自己的努力下,赣州市崇义县聂都乡农民雷正宝引进的竹鼠种慢慢长大,眼看到了要产生经济效益的时候,1月24日,突然接到县林业部门下发的通知,即日起停止养殖的竹鼠交易。3月底,又接到林业部门通知,必须将养殖的竹鼠全部捕杀处置。
雷正宝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身患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贫困,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42岁仍未结婚。2019年10月,崇义县开办了新型职业农民竹鼠养殖技术培训班,免费传授养殖技术,并在引进竹鼠种时给予每只30元的资金帮扶。当时他非常高兴,认真学习养殖技术,没想到竹鼠养殖被叫停。“虽然国家有补偿政策,但我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未将证照办齐,听说不能享受补偿。我本来就是刚脱贫的贫困户,养竹鼠贷款了2万多元该怎么办?”雷正宝非常担心,将来没有收入是否会再次返贫?
对此,4月8日,记者赶到赣州市崇义县进行调查。从该县林业部门了解到,崇义县确实于去年办了竹鼠养殖技术培训班,鼓励农民养殖竹鼠。“但在今年暴发疫情后,根据有关会议精神和要求,从通知下发之日到疫情结束前,禁止驯养野生动物交易行为。3月25日,再次下发通知,要求对全县范围内人工繁殖的竹鼠、豚鼠、海狸鼠、果子狸进行集中扑杀无害化处理,对配合处置并有人工繁育许可证和经营利用许可证的养殖户进行补偿,标准为每只42元,如养殖户转产并验收合格后,每只再补偿28元。”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雷正宝这种贫困户养殖竹鼠脱贫的特殊情况,虽然证照不齐,但只要他配合处置竹鼠,也可以按有证照的养殖户一样补偿。
“虽然我也能得到补偿了,但下一步该怎么办?种田我没力气,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并偿还养竹鼠的贷款呢?”雷正宝低着头直叹气。
陪同记者一起到雷正宝家中的聂都乡武装部长吴鸣英介绍,考虑到雷正宝的实际困难,乡里已经安排他做了护林员,每年1万元工资,下一步乡里准备再安排他到附近的扶贫车间从事轻体力工作,月工资有1千多元,同时县财政还会根据他的工资标准再补助一点,最高不超过300元。
“雷正宝的母亲每个月也有1000余元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母子二人的生活绝对没有问题。”吴鸣英表示,除了工资性收入外,村干部还在教雷正宝在屋前荒地上种南瓜,县里有企业包销,也能增收几百元。“乡里还打算送雷正宝一批种鸡苗,他可以利用门口的荒地养土鸡,鸡养大后乡里也包销,增收又有几千元。”
当着记者的面,乡领导和村干部给雷正宝算起了增收细账。
“听你们这样一说,我也有了信心,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你们的关心,把日子越过越好。”雷正宝激动地说。
本报记者 蔡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