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园蚯蚓养殖法:

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一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

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法:

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

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

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o.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蚯蚓养殖床,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一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雨水浸泡。

(5)利用防空洞养殖法:

城市防空洞是地下室,冬暖夏凉,周围湿度较高,适于养殖红蚯蚓。养殖方法同箱养与坑池养殖。晚上可点盏灯,既可防止逃逸,又有一定光源有利于蚯蚓生长。

3.工厂规模化养殖法

主要用于赤子爱胜蚓的大规模养殖。

这种养殖法,必须有一定的专用场地和设施,包括饲料处理场、控温车间、养殖床、卵茧孵化床、蚯蚓加工车间、肥料处理及包装车间、成品化验室和成品仓库等一整套设备。当然,也可采用分散养殖、集中处理的方法。如养殖部分,可分给集体或个人进行养殖,而工厂集中成品处理或加工。下面着重介绍养殖设施。

(1)饲料处理场:包括饲料的堆积发酵或分选粉碎之用,面积大小视规模而定。

(2)养殖车间:可采用砖木结构,也可采用塑料大棚。温度控制在18—28℃。控温设备,冬季可利用锅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或其他工厂的余热进行保温。夏天可用通风、喷水、缩小养殖堆等措施降温。养殖车间的宽度以4—5米为宜。塑料大棚宽约7米,长根据需要而定,如30米、60米或100米,高2米为宜。

(3)养殖床:宽以1.5米为宜,一边砌一高40厘米的矮墙,近走道一侧设高10厘米的小埂,床面稍倾斜,里高外稍低有利于饲料中多余水排出。养殖床四周设宽25厘米、深25厘米的水槽,供排水和预防鼠类、蚁类危害,两床之间留1.2米的走道。

在养殖车间内,可在两床的外侧设饲料发酵池,冬季可放人新鲜马、牛、猪粪,利用发酵热提高棚温,夏季则作卵茧孵化床之用。

五、饲养管理

蚯蚓养殖简便,投资少、收益大,繁殖率高。但在实际养殖时,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繁殖率的高低差别很大。在饲养管理中要抓好对温湿度、通风、饲料投喂、密度等几个环节。

(一)饲料的配制(包括基料)

1.饲料种类

蚯蚓对食物的要求不太严格,凡无毒的植物性有机质,如稻、麦、高粱、玉米的秸秆,杂草、树叶、木屑、瓜果皮、菜皮、厨房下脚、家畜粪便、造纸厂废渣、纤维加工厂或面粉厂下脚料,屠宰、食品厂废物和污泥以及有机垃圾等,经发酵腐熟后均可作为蚯蚓饲料。

2.配制

饲料配制和蚓床基料的配制很重要,它是蚯蚓生理所必需的栖息环境物质,也是其生理活动和生态要求的条件,要求饲料和基料松、爽、肥、净。

首先把作物秸秆或粗大有机废物切碎,除去垃圾中的金属、玻璃、塑料、砖石或炉渣,然后把家畜粪及木屑等直接加入进行发酵处理。

操作过程:把处理过的有机物质混合均匀,加水拌匀,含水量达45%一50%,堆成梯形或圆锥形,高1.0—1.5米,外盖草帘或塑料薄膜以保温、保湿。经4—5天料温上升至45℃以上,最高达60℃。再经15—20天后温度逐渐下降。最好在堆放中途上下翻动一次。最后在料堆上喷水,水分达60%一70%,再进行低温发酵,经5一lo天已无臭味,并散发出清香味即可使用。使用前,先检查饲料酸碱度(pH)是否合适。一般用pH试纸检验,pH在6.5—8.o都可饲用,过酸可添加适量石灰。过碱可用水淋洗,能把过多盐分或有害物质排除。喂前还需用少量蚯蚓试饲,如无不良反应,即可大量放人蚯蚓。

(二)温湿度与酸碱度的控制

1.温湿度

蚯蚓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但青蚯蚓和红蚯蚓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例如威廉环毛蚓生长温度是8—32℃,繁殖温度在15—25℃,最适繁殖温度20—24℃。爱胜属蚯蚓,生长温度6—30C,在10—28℃都能繁殖,最适繁殖温度23—26℃。

蚯蚓喜潮湿。但品种不同,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温度适宜时,威廉环毛蚓和湖北环毛蚓要求土壤含水量30%左右。水分与饲料充足与否,能影响蚯蚓增殖速度。赤子爱胜蚓、北星二号、大平二号等品种,主要生活在饲料中,一般要求饲料(基料)含水量60%一70%。

当然由于饲料品种不同,吸水率不同,如稻草、木屑等,吸水力强,水分达到70%仍不够;而有些饲料含水量60%已够了。含水达到70%,虽然蚯蚓还能栖息和活动,但不利于产卵与孵化。但如含水量低于40%以下,也会易引起死亡。

卵茧孵化要求湿度以56%一66%为宜。湿度过大,卵易变质发黑。如发现湿度过大或通气不好,可添加木屑进行调节。

2.酸碱度(pH)

蚯蚓对pH的适应性比较广。有些种喜湿而耐酸,有的喜碱性,但绝大多数喜中性至微碱性。环毛蚓属pH在4.5—9,5条件下能生活,最适pH在6.0—8.5。赤子爱胜蚓、北星二号、大平二号适宜的pH为6—8,太高或太低都有不良反应,如体变形、体节成链珠状、皮肤变色、脱水萎缩或感觉迟钝等。

所以饲料发酵后,一定要对pH进行测试调节,方能放蚓养殖。

(三)投料方法

(1)田间养殖,投料方法较简单。一般在植物行间开沟,把经发酵的有机肥料集中施在沟中,上面用土覆盖,保持含水量30%左右。以后利用植物、残落物,自然补充饲料或每隔30一40天再添加适量的饲料即可。

(2)坑养和温床池养殖,在土坑或温床池中分层加人饲料和土壤。肥、土相间,一般2—4层。

(3)工厂规模化养殖,大多采用发酵的有机饲料,以饲养爱胜属蚯蚓为主。要求饲料含水量保持在65%一70%。投料方法有轮换堆积法、表面添加法和侧面添加法。

①轮换堆积法:

在养殖床前端,留2米空位,堆上高40厘米、宽1.5米的发酵饲料。当饲料消耗完后,可在前端空床铺人新饲料,料堆上面覆一4平方米的铁丝网,网眼1.0厘米。然后把附近边上的旧饲料堆连蚯蚓一起移在新料堆的铁丝网上,再在空出的床位铺上新饲料。如此轮换堆积,依次采取一倒一的流水作业法,把全部养殖床的旧料更新完毕。

蚯蚓在光线或灯光的照射下,自动向下钻人下层,然后用刮板将旧料取走一半,连同卵茧一起放人孵化床,继续刮取旧料,驱使蚯蚓向下通过铁丝网钻入新料堆中。当蚯蚓大部分移人新料堆后,提起铁丝网,把消化产生的蚓粪连同卵茧移人孵化床,以便孵育幼蚓。

②表面添加法:

当养殖床饲料已消耗、粪化后,在旧料表面添加10一15厘米厚的新饲料。所添饲料消耗后,可再添加5—10厘米新料。一般添加2次为宜。该方法便于观察饲料消耗情况,投料也较方便。添加次数太多、太厚,不利于通气,影响蚯蚓生长和卵茧孵化,甚至因湿度大而造成卵茧沤坏变质。

③侧面添加法:

把养殖床分成两半,一半堆积饲料进行养殖。当饲料消耗完后,在旧饲料堆的侧面添加新饲料。经2—3天,蚯蚓(尤其成蚓)大部分移人新料中,幼蚓及卵茧则留在旧料中,可将其移人孵化床,进行培育。

(四)养殖密度

要提高产量,必须增加养殖密度。但养殖密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有一定限度。超过密度,反而使个体生长和繁殖速度下降。养殖密度小,成活率和增长速度快,但产量低。密度大,增长速度慢,成活率也低。密度适中,生长速度虽不太快,但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因此可获得较高产量。合理的养殖密度对幼蚓的增长、繁殖速度有密切关系。

当然养殖密度大小,也不是绝对不变,随蚯蚓个体大小、饲料质量、管理好坏、温度的高低适当变动。选择合理的养殖密度要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如饲料充足、质量好,管理完善,密度可大,反之应小。

此外,幼蚓期密度可大,成蚓可小。以获取蛋白质为目的的,密度可大;以繁殖为目的的,密度可适当减少。

(五)蚓粪与卵茧分离法

蚯蚓在箱养和大型养殖床中的蚓粪与卵茧需要分离,分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框漏法

对经过几次加料,成蚓密度大,卵茧数量多,饲料已基本粪化的养殖床,把蚯蚓和粪粒一起装入底部有1.2厘米X1.2厘米的铁丝网的大木框,利用蚯蚓避光的特性,在光照下,蚯蚓会自动钻到下层,然后用刮板逐层把粪粒和卵茧一起刮人料斗车,直至蚯蚓通过网眼、钻人下面新饲料为止。然后,把粪粒和卵茧移人孵化床,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经30—40天,卵茧全部孵化,并长成幼蚓后,再继续采用上述框漏法,把幼蚓与粪粒分离,幼蚓进入新养殖床粪粒经风干、筛选、化验和包装成为有机复合肥料供应市场或白用。

2.饵诱法

当养殖床基本粪化后,采取以下方法:

(1)停止在表面加料而在养殖床两侧添加新饲料;

(2)将成蚓诱人新饲料中,待绝大部分诱出以后,再将含有大量蚓茧的老饲料床全部清出,然后再把老床两侧的新饲料和蚯蚓合并,清出的蚓茧和蚓粪,移在放有新饲料的养殖床表面进行孵化;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