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王爱明主持召开全市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和包保责任落实汇报会。他强调,要抢抓农时、聚焦重点,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推动农业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实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卫红,梅河新区管委会主任、梅河口市政府市长牟大鹏,市政协主席汤培成出席会议。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听取了相关包保市级领导履行村“第一书记”职责情况以及各乡镇农业产业项目落实情况。
王爱明指出,农时不等人。当前春耕在即,正值梅河口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要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调度推进农业产业项目落地情况,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推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开思想“总开关”,营造全市上下齐抓农业产业项目的浓厚氛围。
王爱明强调,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任务,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引领作用发挥得好,各部门行动迅速、包保责任落的实,各乡镇精心谋划、项目推进力度大,村两委班子认可,农民积极性高,做到了组织动员到位、安排部署周全,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形成了工作闭环,为后续工作全面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爱明强调,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也是实现培育2万户市场主体目标任务的最好载体。通过千军万马下农村,可以充分整合生产资料,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美好生活。同时,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项目落地,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抓手。
王爱明要求,在下步工作中,要围绕“双万双千双百双十”工程,聚焦种植结构调整、肉牛养殖、品牌笨鸡养殖、庭院经济4项重点任务,坚持政府主导,以乡镇、村、农民为主体,通过“一村一特色、一镇一支柱”建设,抓好特色化、规模化生产,把各家各户组织起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要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政府服务,各级党员干部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的信贷员、技术员、收购员、保管员、运输员、销售员,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有市场、有仓储、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有兜底,切实给农民吃下“定心丸”。要大力鼓励劳动力回乡创业,鼓励各级干部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村主战场,实施村集体增收致富“双百工程”,建立优秀村干部提级管理和收入合理增长机制,常态化开展督导考核,通过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加快实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目标。
牟大鹏指出,年初以来,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我们抓好农村产业发展明确了目标,谋划了路径,细化了举措。“双万双千双百双十”工程,是梅河口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
牟大鹏要求,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要紧紧抓住“双万双千双百双十”工程历史性机遇,扛起责任,树立信心,通过产业发展,让农民真正受益。要围绕问题导向,狠抓落实。要重点围绕当前梅河口市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部门要主动担当作为,各乡镇要提高谋划水平,主动出击,破解难题。要耐心细致,谋划长远。要尊重农民意愿,消除农民顾虑,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温暖,确保取得预期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