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上乘等优点。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鮰鱼养殖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

开春季节为鮰鱼疾病的高发期,下面我们一起看下常见的疾病和防治措施。

一、肠道败血症

叉尾的养殖技术_叉尾鮰密集养殖技术_叉尾养殖视频教程

病原: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

病因:饵料营养标准不适宜鮰鱼的消化系统,养殖水域环境恶化,水温剧烈变化,放养密度超过水体负载量,生产操作技术不规范等因素常导致该病发生。

症状:病原体经鱼体消化道感染后侵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转移到内脏器官,引起各组织器官充血、出血、炎症、变性坏死和溃疡。

该病有慢性和急性两个表现型:

1、急性型:发病快、死亡率高,病鱼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停食。典型的症状为病鱼头朝上尾朝下,悬垂在水中,有时呈痉挛式的旋转游动,继而发生死亡。急性型患病鮰鱼腹部肿大,眼球突出,鳃盖、鳃丝、腹部、下颌和鳍条基部充血,肛门红肿;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肠道发红,内含大量黄色黏液。

2、慢性型:慢性型患病鮰鱼头部两眼之间发红,严重的会腐烂成一个洞;病程常由病鱼体经粪便散播的爱德华氏菌,经鮰鱼神经系统感染而形成肠道败血症的暴发。这种病很可能在鱼类之间直接传播,由于病菌可在池底淤泥中生存,因此也可能是感染源之一。

发病的季节性较强,一般在春秋季,当水温在21℃-26℃之间适宜该病原体菌生长繁殖,各种规格的斑点叉尾鮰均可感染该病,导致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1、春末水温上升期增加池塘水体交换量,改善鮰鱼饲养水体水质,维系高溶氧量,透明度达到50cm以上;

2、春季鮰鱼开始摄食,必须确保饵料营养中,蛋白质占34%,动植蛋白比例为1:1;

3、采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留水15-20厘米)用生石灰100-120公斤,鱼种下塘时使用2-3%的食盐水溶液体外浸泡消毒;

4、春季至初秋,池塘水体要定期(12-15天)使用一次0.3ppm二氧化氯,交叉用生石灰每亩10-12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如遇发病,连续使用0.3ppm二氧化氯2-3天;

5、发病前或开始发病时使用氟苯尼考与盐酸多西环素各50%混合均匀,每千克饵料用混合抗生素1.2-1.3克用水溶解拌饵30分钟后投喂,连续投喂3-5天为一个疗程。

二、套肠

叉尾的养殖技术_叉尾养殖视频教程_叉尾鮰密集养殖技术

病原: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或嗜水气单胞菌。

病因:

1、鱼体因素

越冬鮰鱼体质相对较弱,越冬前的筛售,越冬中的挤碰刮擦,越冬后的转塘等所产生的致病因子叠加积累,使之处于致病临界状态。

2、水体因素

水温在18~22℃为鮰鱼套肠病发病高峰期,此时浮游动植物大量滋生,特别是隔温层上下的水体交换频繁,底泥中有害物质上浮,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3、天气因素

3~5月份气温尚不稳定,忽冷忽热的环境中水温,溶氧等经常大幅度变化,同样使鮰鱼产生应激反应,甚至造成肠道痉挛,给致病菌以可乘之机。

4、用药因素

当越冬后的鮰鱼始现虫菌症状时,有些养殖户滥用刺激物,并且一步到位甚至超剂量使用,常常不考虑鱼体,温度,天气等用药条件而盲目施药。

5、投喂因素

水温在15℃之下少投喂或不投喂,15℃之上又过量投喂,导致鮰鱼暴食,胃肠突然膨胀,调整失衡。或因各种原因投喂不合口径的大颗粒饲料,同样会引起消化糸统不适。

症状:体表(特别是腹部和下颌)充血、出血和褪色斑,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有淡黄色或带血的腹水,胃肠道粘膜充血、出血,肠道发生套叠,甚至肠脱,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或含血的粘液。其中以体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褪色斑,腹水、肠炎和肠套叠为病变特征。

防治方法:

1、把控饲料质量,选择高品质鮰鱼专用饲料。少量多餐,避免过量投喂,增加投饵量时应循序渐进。同时内服正大甘康宝+正大常康宝+正大力速来+正大乳酸菌调节肝脏肠道吸收系统,恢复鱼体质,增强免疫力。

叉尾的养殖技术_叉尾鮰密集养殖技术_叉尾养殖视频教程

叉尾养殖视频教程_叉尾的养殖技术_叉尾鮰密集养殖技术

2、定期使用(尤其是天气突变前)氧化性改底产品,并且注重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补菌,以维持池塘的水质稳定,减少应激。

叉尾养殖视频教程_叉尾的养殖技术_叉尾鮰密集养殖技术

3、连续使用聚维酮碘消毒3天,减少水体病原菌,控制继发性感染。

4、内服氟苯尼考+三黄+多维+黄芪多糖,连续7天。

三、腐皮

叉尾鮰密集养殖技术_叉尾养殖视频教程_叉尾的养殖技术

病原:嗜水纤维菌、假单胞菌、爱德华氏菌

病因:

1、水质混浊或者水质差的鱼塘,氨氮和亚硝酸盐长期超标,鱼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尤其越冬后,存塘量大,耗氧量大,增氧水平低,池塘处于亚缺氧甚至缺氧状态,导致鱼体免疫力降低。斑点叉尾鮰属于无鳞鱼,底部环境差,造成鱼体黏液分泌异常,甚至脱落,致使细菌性继发感染。

2、机械性损伤、车轮虫、斜管虫大量生长,细菌继发感染

症状:体表溃烂,溃烂的病灶部位分布不均匀、无规律,体侧、背部都常出现。

防治方法:

1、第一天上午解毒,傍晚改底。

2、第二天开始连续用聚维酮碘连续消毒2-3天。

3、第三天开始内服氟苯尼考+三黄+多维,连续5-7天。

开春季节,气温变化大,叉尾属于无鳞鱼,易应激,易感染细菌。叉尾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损伤大。养殖防大于治,调水和内服工作一定要做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