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四季生产

食用菌从单核菌丝到三级菌丝,菇农难以用肉眼判断生长过程是否科学,传统的食用菌大棚在夏季的散热散湿能力也较差。因此,培育不出稳定的菌种、种出鸡蛋形状的香菇是很多菇农的通病。菇农不得不将种植食用菌作为副业,仅在冬季进行生产。“研发高质量的菌种、提高菇农的种植技术、实现香菇全年生产。”吴元元带领创业团队齐心协力搞研发。

2015年,吴元元的公司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将传统的地栽式种植变为床架立体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菌种的质量。同时,将大棚由坐北朝南改为坐东朝西,使得大棚在夏季的受热面减少,研发出适合夏季出菇的大棚,创建“食用菌周年生产模式”,带领菇农将种植食用菌从副业变成主业。

吴元元并不满足,她将眼光放到全国。2017年,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国家食用菌改良中心,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科学家亲自指导。有了稳定的菌种,菇农也就有了优质的菌包,公司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单体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惠民县林地面积大,能不能把食用菌种到树林里去呢?”2018年,吴元元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利用海水稻秸秆种植食用菌,建立林下食用菌生态体系,选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桑黄、羊肚菌等林下食用菌珍稀品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把蘑菇卖出去

香菇成规模的生产,菇农卖香菇却比较被动。中间环节的代理商垄断了销售市场。吴元元发现,单纯依靠代理商销售存在问题:“我们无法和市场直接对接,对价格的谈判权也受到局限。”

吴元元先是建冷库,把卖不出去的香菇存起来,等到市场价格提高时再卖,但这终究还是“受制于人”。吴元元决定走出滨州市,到济南、青岛等更大城市的市场去。随着香菇种植技术的提升,吴元元还想带着乡亲们的小蘑菇,走出山东省,走向全国市场。

公司的销售人员到上海发现,很难打开市场。但吴元元和销售团队决定留在上海,要站在一线城市看全国食用菌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再倒逼科研创新。吴元元在公司内部确定“以市场为导向、向科研要质量、以数据为基础,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2017年4月,吴元元注册成立了山东鲜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从标准化基地到餐桌绿色鲜配”“自建物流全方位保证食品安全”“一荤一素一蘑菇”搭配合理膳食结构等为经营理念,实现了农产品电商销售新突破,保证消费者以最快的途径、最合理的价格吃上最安全的农副产品。

带着菇农富起来

“不和菇农抢饭碗,而是用技术带着他们富起来。”这是吴元元的自我定位。随着公司的效益愈加稳定,这些80后、90后年轻人又担起了乡镇的扶贫任务。公司所在的齐发产业园区周边有6个贫困村,吴元元带领这6个贫困村的主要负责人外出学习食用菌的管理理念和种植技术,引导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

广西蘑菇种植培训基地_广西菌菇种植基地_广西种植蘑菇致富

吴元元(左三)和菇农在一起(图片来源:山东省妇联宣传部)

对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吴元元扶持他们直接参与大棚种植,按成本价提供菌棒,按保护价收购产品,菌棒的生产成本由公司垫付,在收购产品时从总价中再扣除,保证贫困户的收入。对没有种植能力的农户,公司在生产园区内提供工作岗位。吴元元还与镇政府签订帮扶协议,对6个贫困村的100多户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

吴元元还依托学习培训基地,引导贫困户发展香菇种植,增强其自身“造血”功能。“我以前以种地为主,现在种蘑菇,一年下来,一个人的收入抵上原来全家的收入了。”菇农张丽萍说。

随着公司效益愈加稳定,吴元元也承担起了更多扶贫任务。2018年,公司通过务工帮扶、扶植创业、直接分红、基金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200余元。而到2019年年底,人均增收达到500元以上。

小蘑菇承载着菇农对致富的期盼和渴求。“我们将带领更多菇农,齐心协力走出一条以小蘑菇为主打的乡村振兴之路。”吴元元说。

来源/全国妇联网信中心综合人民网、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山东省妇联宣传部

音频技术支持/科大讯飞&缔规科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