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扶贫,是助力乡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人文精神传承的重要举措。短视频平台抖音近日在江西景德镇举行发布会,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帮助超千名手艺人年收入过百万元。会上,记者走近几位“手艺人”,聆听他们在网络时代“守艺”和脱贫致富的故事。
抖音供图
能扫描的竹编二维码
他是一位手艺人。
他用竹子编织成的二维码,真的能用手机扫描出来。
10月22日,家住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的竹篾工匠李年根,要到300多公里外的景德镇出趟差,他带上了自己最得意的几件竹编作品。
10月23日,短视频平台抖音在景德镇举行“看见手艺”计划发布会,李年根作为“网络红人”现场展示了自己精湛的竹编技艺。
他那双粗糙的手接触到竹子便一下子灵巧起来,手指仿佛会跳舞般,几分钟不到,几只栩栩如生的小鸟便展示在大家面前,获得全场喝彩。
而在此前,能在这样的场景下表演手艺,李年根连想都没敢想过。
洞村竹编始于明代,是我国传承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列为新余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竹编传承人,今年61岁的李年根,此前默默坚守竹编52年,也穷了52年。
52年的竹编生涯里,李年根经历过竹制器物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的大起大落。
李师傅从9岁开始向伯父学习竹编,13岁帮伯父带徒弟,15岁自立门户。几十年里,他教过的徒弟有30多个。李年根告诉记者。迫于生计,徒弟们前几年都到广东打工了,早年和自己一起学手艺的老伙计们也都改了行。
为了生计,他买了辆“摩的”,白天出去拉活,晚上才有时间静静坐下来劈竹篾、上色、切割、编织。
因为热爱,李年根一直没有放弃竹编。直到去年,他的生活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7月,他在抖音上传了自己竹编的视频,想不到吸引了上万网友的“围观”。“可能是我用竹子编的东西比较新鲜,生活中遇到什么图案我都想用竹编挑战一下。”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铲车、时髦的皮包、方便整理的化妆箱,李年根都能用竹子制作出来。在他手里,竹编不再只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更具现代化、趣味性的物件。
直到一条竹编二维码的视频发布,李年根彻底“火了”。“真的能扫出来。”“太厉害了,为手艺人点赞!”网友们纷纷留言。
借助短视频平台,李年根现在每月能卖出竹制品上百件,月平均收入5万元。“没想到啊,一下找到这么多愿意欣赏传统手艺的人。”李年根笑着感叹道,“收入提升是一方面,找到愿意看的人更让我开心。”
从自己脱贫到带动大家富裕
李年根“火”了,村里人替他高兴的同时也想搭把“顺风车”,李年根一口应下。只要上门想学手艺的乡亲,他知无不言,同时还把比较简单的竹篮等物件的编制过程画成图纸,发给村里的妇女。
“这些都是很好上手的,我给她们提供竹子。她们做好之后我就一起放到网上去卖,每个人一个月能多1000多元收入,都很开心的。”李年根说。
李年根从没想过,不仅自己过上了体面传承手艺的日子,还能帮助村里60多户贫困户。
像李年根一样尝到视频直播时代甜头的手艺人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为止,有超过5000名手艺人每天在抖音售卖作品,其中超90%的人每天有稳定收入。今年以来,在抖音传统手工艺商品的销售额以每个月近乎翻倍的速度增长,9月相关商品的销售额相比1月增长了71倍。
“希望帮助更多像李师傅这样的手艺人赚到钱,有收入,让真正的好手艺走进大家的生活中。”抖音电商运营负责人木青介绍,抖音“看见手艺”项目,将通过官方流量扶持、费用优惠、官方培训、专属运营活动、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重措施,让大家都能搭上直播电商的快车道,呵护手艺人的匠心坚守。
“对于传统工艺来说,要有传承首先要有市场,手艺人要有盼头。手艺不只是梦想,更是他们实实在在的衣食住行。”木青表示,抖音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帮助超千名手艺人在抖音年收入过百万。
和李师傅一样,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的,还有乔雪。
乔雪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是宁夏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拓展项目“乔家手工皮艺”的传承人。去年5月乔雪通过了抖音非遗扶持计划的申请,一年多来,她在抖音积攒下45万粉丝,皮艺手工艺品的订单接踵而至。
去年乔雪做的皮雕哪吒在抖音火了,播放量338万。“从那以后,网店的订单根本做不完。”乔雪说。
如今,36岁的乔雪创立了自己的皮艺手工艺品公司,还把村里200多名留守妇女培养成了工艺匠人,每个月固定接单的留守妇女匠人60余人,最多的一个月能到4600元。
“有了手艺和收入,她们第一次握住了生活的主动权。”乔雪说。
“知道了这项营生,很多在外务工的妇女都选择了回到家乡。”乔雪说,她们本身就有较为迫切的回乡就业意愿,手工艺时间又比较自由,可以兼顾农工、家庭,这也间接改善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生存状态等问题。
“随着妈妈们返乡就业,很多传统村落的活力也被重新激发了。随着很多妈妈成了主播,有更多的网友认识了她们的家乡,也有网友愿意到她们的家乡看看,亲自体验一把皮雕。这又一定程度促进了乡村旅游。”乔雪说。
注入年轻力量,让手艺延续
竹篾编织手艺是一门细致活儿,要经过多年磨炼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毛竹经过锯、刮、片、分、理、抛、浸、染、晒等若干道工序后,才能进行构思编织,每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抽出来的竹丝才能达到薄如膜、细如丝、柔似纸的要求。因为不能使用手套,手上常年有大大小小的伤痕,厚厚的老茧记录了李年根对这门手艺的热爱。
解决了温饱问题,李年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学手艺苦,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一门收获与付出暂时不能成正比的本事。
“我是篾匠,我要传承。”李年根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要愿意学的,李年根都会免费教。如今,他有近420万“云学生”。
“下个月我之前的一个徒弟要从广东回来了,跟着我继续做竹编。”李年根欣喜地告诉记者,等将来生意再好一些,他想把徒弟们都叫回来,这样就不愁传承了。
其实,不只是非遗传承人、老师傅,年轻人也正在成为用手艺创业的主力军。
周馨是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大学生,因为在抖音分享自己做艺术陶瓷、画画的日常,获赞30万次。“第一次直播,直播间里只进来不到30人,却卖出了50单,打包发货就花了一整天,工作室存下的作品全部售空了。”
“视频直播时代真的是太神奇了。”采访中,周馨重复过3次这句话。
“以前在集市摆摊真的很难,经常亏本。我们学生的作品也没有太多的出口,毕业展之后很多同学就把自己的作品处理掉了。”现在周馨每周直播一次,常邀请班里的同学一起来直播间讲解自己的作品。暑假期间,周馨的小店流水突破10万元,销售额是从前在景德镇上摆摊卖瓷器的100倍。
“最让我们高兴的不是收入,而是我们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了出口,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亦师亦友的网友,他们被我们的创作过程打动,也为我们的作品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周馨说。“我们心中的手工艺不是摆在橱窗里的古董,我们更希望购买者通过观看一件作品的制作过程,了解作品背后的匠心理念,感受手工艺的美好,并且愿意为它买单,让工艺品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工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品,而是蕴含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因为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了手工艺的魅力:它们很普通,可因为代代传承和手艺人们的坚守,它们又不那么普通,在卸去光环之后,那些传统技艺往往带着一份亲切的骄傲。亲切来源于当下的生活,而骄傲得之于历史的传承。
这些天,周馨忙着参加发布会,还积压了很多订单没有发货,她准备通宵画画了,她说:“追求梦想的过程很美好,就像窑火里炽热的感觉。”
越来越多年轻人像周馨一样,沉下心来,择一事、终一生,换来的是传统技艺的代代传承,这也许不再是一门手艺的延续,更是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