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德国留学已经好几年了,第二年的时候开始有留在德国的想法,今年这个想法终于落实啦。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到12月中旬历时共四个月,最后找到了一份自己非常满意的工作。其实自己也只是很普通的留学生,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希望对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先介绍下背景:我大三来德国读本科,当时是学校和德国这边一所FH的合作项目。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我在国内的大学,一所中南地区的985居然只能找到一所FH合作。研究生我申请到了德国南部的一所TU读经济工程(Wirtschaftsingenieur)。我们学校是全德国最好的TU,没有之一(对,不接受反驳的,我就是觉得我们学校比RWTH好,哈哈哈),专业主方向是供应链管理。我成绩并不是很好,研究生期间在快消大厂和一家咨询公司共做过约两年的学生工(Werkstudent),这两家公司在业内都是排得上的。本科期间只在一家德国老企业实习过3个月。这些工作经历都和专业对口但是方向都不一样,有偏工程的,有偏技术的,也有偏管理的。
毕业的时候因为论文压力比较大就把当时的工作辞掉了,直接在老东家拿了一个8月份开始的实习。当时只是觉得没时间找工作,再加上这个实习是我以后想做的方向,薪资也不错就想先干着,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结果到8月份,公司说因为我以前做过学生工,所以只能签无限期的合同,无法实习。当时我以为公司只是找了个借口,后面了解到一部分公司是有这个规定的。所以从8月份开始我就正式找工作了,我做了一个表格统计了所有我投过的公司,每个公司的回复时间,以及岗位的大致需求, 下图是这个表格的一小部分,绿色是投递的时间, 粉色是约面试的时间,红色是拒信的时间:
四个月我一共投了64个岗位,有入门岗位也有需要工作经验的岗位,收到了13个面试邀请。很多求职的网站上都说不要海投,其实这不是一个绝对的策略。对于你很满意的岗位,可以精细化你的简历、求职信等资料,对于一些不那么满意的岗位完全可以海投。我其实对HR是否认真看求职信一直持怀疑态度。还有就是除了常用的几个求职网站,完全可以自己搜索感兴趣行业的公司,比如维基百科列出的某行业排名前50的公司,你甚至可以一家一家的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你会找到一些行业的隐形巨头。
因为我之前有一些工作经验,所以我大概知道我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对公司有什么要求。一份合适的工作真的是一个很个人的东西,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我一直觉得工作作为我每天至少7-8小时要做的事情,如果这份工作我不喜欢,这会让生活变得很无趣。所以我投的公司里没有一家咨询公司,因为我做过咨询,我很明确我不喜欢当乙方的感觉。还有就是我对城市的要求高于对公司的要求,我可以在公司的规模上做出适当的妥协,但我不能生活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
在德国找工作真的不要对公司的回复速度抱有过高的期待,也不要以回复速度来判断对方对你的兴趣,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很多。虽说我个人感觉对你感兴趣的公司不会让你等很久,但是毕竟这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样本有限。基本上,给我面试的公司回复都在2周以内,给拒信的有一周内的,也有2-3个月的,甚至还有不回复的。不回复的大公司是极少数,小公司不回复的概率会高很多。
其实德国普通毕业生毕业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也大有人在,我身边的留学生有毕业前就找好的,有毕业半年内找到的,也有10个月甚至1年找到的,所以大家不要对找工作过于着急,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经济压力又比较大可以先找个半职工作赚点生活费,只要找工作签证没过期,尽量不要自己心态先崩了。也不要因为面试的概率比较低就灰心,作为外国人第一份合适的工作不容易找到很正常。一个岗位没有向你发出橄榄枝只是你不适合而不是你很差。当时有一家日本的支柱企业欧洲分部招管培生,300+进3,我是到最后一轮Accessment Center (一共10个人)被淘汰的。还有其他的德国本土中型企业的管培生我连简历都没过关。每一次面试你都会学到你可以改进自己的东西,但是不要否定自己。
总体来说,我觉得即使疫情期间放出来的岗位还是不少的,想留在德国的同学也不用很悲观。最后我定在了一家北欧企业,具体哪个国家就不说了,不然太容易猜到是哪家公司了。总之公司,岗位,薪资我都非常满意,现在工作每天都很开心,也可以学到新的专业知识。还有关于薪资的问题,其实这个范围也很宽泛,和你具体所在的城市、行业都有关系。其实只要足够拿工作签证,足够你生活储蓄,薪资也是很个人的事情,不用相互比较。比如我们专业起薪45000-50000欧是正常价,但是我也知道一些行业或专业比我们高或者低得多,大家只要记得不要贱卖自己就可以了。
后续会具体写写关于如何找工作的干货,如何前期准备,面试等等。本篇只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经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