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第九届政协委员、罗龙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俊仁就是我 县奋斗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最前线的一名 技术排头兵,他生产的食用菌由普通生 产向无公害生产转变,由露地栽培向设 施栽培转变。

专注技术攻坚二十几年

李俊仁所在的大蒙村一直有种植食 用菌的传统,但是要从外面购买菌种,为 了解决菌种的问题,17岁的李俊仁边种 植食用菌边购买食用菌栽培技术书籍,自 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掌握技术要领后,李俊仁到南丹县做了一名食用菌技术员,在 外钻研技术二十几年,食用菌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在总结生产技术和分析产品销 售市场的基础上,2014年9月,李俊仁成 立了罗龙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 年合作社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全年共栽培 各种食用菌25万筒。2016年生产菌筒45 万个,建大棚15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 户参与食用菌栽培6户。

真情帮扶不遗余力

眼下正是食用菌收尾阶段,这段时 间,李俊仁一直忙着给食用菌种植户讲 解秀珍菇后期采摘技术要点。在罗龙食 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里,“这个干 了,你要处理一下,把两头割掉,太大个 的就不要摘了,干了就洒点水,最后有一 批还是能有不错的收成。”李俊仁对正在 大棚里采收秀珍菇的张再国说。

张再国、张再兵两兄弟是龙岸镇大 蒙村白瓜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10 月,兄弟俩用成本价跟李俊仁购买了 2 万个菌包,免费租用 2 个大棚种植秀珍 菇。张再兵说:“现在我回家种秀珍菇 和在外务工的收入差不多,但是更方便 照顾家里,合作社提供菌包,有技术指 导,还帮忙回收,不愁销路,丰产时一天 采收食用菌1000多斤。”

李俊仁在基地外带动农户参与食用 菌栽培,所有生产统一纳入基地的计划, 由基地统一备料、生产培养菌筒,部分由 农户购买进行出菇管理,产品由基地统 一收购包装销售。近年来,种桑养蚕是 我县部分镇、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每 年7、8月,李俊仁就与周边村屯一两百种 桑养蚕农户预定采买枯桑枝,利用桑枝 作为食用菌产业储备原料,还能为种桑 养蚕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合作社以生产 袋装香菇、秀珍菇、姬菇、灵芝为主,并结 合我县桑蚕产业发展,利用桑树剪枝下 来的枝条以及其他多种农作物秸秆经粉 碎加工而成,既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促进农村环保和生态建设,又能二次利 用,增产增收,带动农民致富。

罗龙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 引领示范,大力推行食用菌种植技术, 由合作社统一协调合作社成员,积极为 成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跟 踪服务,提高产量和质量。合作社的成 立还为该镇龙凤、物华、莲花等周边农 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并 逐步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 经营模式。

建言献策发挥优势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和农业专业合 作社的负责人,特别是成为自治县第九 届政协委员之后,我经常在想,如何才能 把合作社办好,使社员能获得更多的利 益,同时,又能使它在我们落后的地区发 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 农业产业化开发,让更多的农民在家乡 就能实现增加经济收入。”作为自治县政 协委员,李俊仁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 民意,利用自己在农业战线上工作的优 势,长期深入基层一线,及时反映基层群 众所思所想,积极为我县农业发展建言 献策。

目前,罗龙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 生产的食用菌主要销往南宁、宜州、柳 州、金城江等地,每年销售额 300 多万 元,李俊仁在研发食用菌新技术的同 时,还致力于如何把产量提高,引导更 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把更多 的食用菌销往外面的市场,帮助贫困户 增收致富。 (卢秋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