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柳州7月18日消息 七月盛夏,八桂大地生机盎然。柳州市三江县高迈村的稻田里,棵棵秧苗挺立在水中,翠绿喜人,禾下石螺繁殖正旺。梁军站在稻田旁,俯身拾起一把石螺,“2022年初,我们村发展了石螺养殖产业,现在一共养殖了20多亩,每亩最高可以收到1万斤石螺。”梁军说。

养殖石螺的利润_石螺养殖致富视频_致富经养螺

梁军手捧石螺,满怀希望(央广网发 何宁 摄)

梁军是高迈村土生土长的一名“90后”返乡青年,也是高迈村村民委常务副主任。2019年退伍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梁军不得不待在家中。“如何帮助家乡的人们走上致富路,把高迈村建设得更好?”家乡的经济状况和乡亲们的收入困境一直牵动着梁军的心,于是,他决定留在高迈村。

高迈村位于三江县八江镇东北部,山多林密。长期以来,村民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与种植茶叶为主。“这样是富不起来的。”面对村里不成规模的产业与单一的村集体经济模式,返乡后的梁军看在眼里,想在心里。

当时,梁军担任村民委常务副主任还不到一年,对于如何带领让群众致富增收可谓是一知半解。2021年10月7日,梁军走出侗寨“取经”,奔赴广东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参加由粤桂协作工作队与碧桂园集团、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致富经养螺_养殖石螺的利润_石螺养殖致富视频

梁军(左四)参加全国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合影(央广网发 宋金敏 摄)

从2016年开始,碧桂园集团与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粤桂协作号召,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搭配实施N类不同档次产业模块项目的“1+5+N”帮扶模式,促进被帮扶地区在防返贫、产业发展、就业培训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自2020年11月9日首次开班授课至今,该基地现已面向广东、广西、贵州、山西、青海、甘肃等省区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86期,受训人数4234人,参训学员带动就业人数67498人。

在2021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第二期培训班上,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针对三江县学员的具体情况,围绕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五大板块展开教学。“走出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让我的眼界和格局有了很大的提升。”梁军说,在培训过程中,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实地参观连樟村后,他领悟和学习到了农村的经营发展模式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他认识到必须要因地制宜发展新产业。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这是高迈村谋发展的一道新课题。何解?探索“螺”产业是梁军给出的答案。

“柳州现在大力发展螺蛳粉产业,本乡本土出产的石螺和花生,是螺蛳粉不可或缺的原味食材,市场供不应求。”于是,梁军结束课程回到高迈村后,盘点了全村三个屯的发展状况,并于2022年3月因地制宜创办石螺养殖基地,探索推广“稻+螺”特色种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改变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

石螺养殖致富视频_致富经养螺_养殖石螺的利润

高迈村石螺养殖示范田(央广网发 何宁 摄)

但是,万事开头难。由于高迈村以前没有养过石螺,村民大都保持观望态度,起初没有村民产生养螺意愿,甚至连闲置的土地也不肯租来养螺。梁军没有因此放弃,“在‘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到的一点就是坚持。老师用自己电商销售农产品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有些事情要经过二次、三次甚至无数次失败之后,才有可能有结果。”他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协调土地,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村民理解为止。

村民吴国鹏跟着养殖石螺尝到了甜头,“种田辛苦,租出去还有两份收入。家里种植茶叶每个月能卖三四千块钱,今年开始养螺也能增加收入。”

梁军介绍,高迈村和农业企业签订保底价包销协议,解决所产石螺销售问题。现在,石螺正是繁殖高峰期,田里的仔螺已经密密麻麻,几个月后,全村近3000名“养螺人”都将获得可观的收入。

“高迈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往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是5万元,刚刚好压线。”高迈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向腾向记者介绍,“去年村里一共有三个人参加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他们回来后发展石螺、黑皮花生等产业,弥补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预计到年底能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20万元左右。”

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后,梁军打算在村里修建休闲娱乐场所,吸引年轻人回乡。除了扩大石螺养殖规模外,梁军也盘算着在村里大力发展花生、木耳等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产业,让“小原料”变成促进高迈村村民增收的“大产业”。(何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