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的常见病怎么预防啊?
预防热带鱼生病
增强热带鱼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是预防热带鱼患病的主要措施,因此,在饲养热带和繁殖热带鱼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管理。
隔一段时间进行1次水质检测,一定要保持水持清新。喂好热带鱼也是关键所在,给热带鱼喂食要做到定时、适量。
一般每天喂2次,第一次为早晨7时左右,第二次晚上7时左右,这样可以使热带鱼吃饱吃好,增加食欲,增强消化能力,保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鱼食在投喂前一定要冲洗干净,以免将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带进水中。造成不要用变质鱼食喂鱼。
热带鱼的常见病
(1)水霉病鱼的体表擦伤或打斗造成创伤,使水霉菌侵入伤口形成。病状是鱼唇、鱼体表出现棉花状的东西,严重时,白毛长满鱼体,鱼食欲减退,终至体衰力弱而死。
(2)白点病鱼的体表及鳍上长有许多小白点。
(3)车轮虫病病鱼的头部和嘴周围呈灰白色。
(4)口丝虫病鱼鳃和皮肤覆盖一层淡蓝色的粘液,严重时部分鳃丝坏死。
是蒙眼病,又叫复口吸虫病,并与眼中的水晶体混浊,呈乳白色,严重了以后,整个眼睛失明,或水晶体脱落。治疗方法,只有在病鱼的初期,多投喂一些活的饵料,像水蚯蚓,之类的。对病鱼初期有一定疗效。如果严重的到了后期,就基本没什么办法了。这个疾病也是观赏鱼领域的难题,严重了就没办法治疗了。不过现在市面上出了一些治疗蒙眼的药,比如像蒙眼灵之类的药物,你可以去鱼店买回来,用药治疗一下,如果是初期,应该都会有效。好了以上是给你的回答,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养鱼成功。
2、鱼类的病毒性疾病应该怎么预防和控制
鱼类的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业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通常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目前,预防鱼类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免疫预防,我国已经有针对如草鱼出血病等病毒性疾病的疫苗。中草药的使用也是预防和控制鱼类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中草药不仅可以杀灭一些病原,而且可以整体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和抗感染能力,从而免受病毒病原的感染。一些杀灭病毒的消毒剂,如碘制剂,可以较为有效地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从而控制疾病的迅速传播。此外,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一定要具备一些鱼病的基本知识,不要误将病毒病诊断为细菌或其它疾病,延误治疗时机或加重病情。在预防和控制鱼类病毒性疾病的过程中,还要有良好的卫生和健康操作习惯,比如工具消毒、病死鱼处理、药物的正确施用、人流物流管理等,特别注意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3、水产养殖的动物发生疾病的病因有哪些?为什么水产病害要实施综合预...
水生动物、环境、病原体三个交互,使水生动物出现异常状态的生命活动,导致水产动物疾病。原因而言,基本可以分为第二病,一种是病原性疾病,另一种是病原性疾病。
1、病原性疾病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原性疾病已被养殖者所充分的认识,它们一般都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常见的病原性疾病有: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藻类疾病。
A、病毒性疾病常见的病毒性疾病有草鱼病毒性出血病、鳜鱼虹彩病毒病、对虾白斑病等。病毒性疾病一般通过水平传播与垂直传播而传染。病毒性疾病多发于季节更替(如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水质突变(如鳜鱼虹彩病毒病)、气温骤变(如对虾病毒病)等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也有与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同时并发的情况。突发性强、死亡率高、难以治愈是病毒性疾病的重要特点,同时发生病毒性疾病的养殖品种一般生长速度更快、长的更肥。因病毒在机体细胞内增殖,所以使用常规药物难以做到有效治疗,通常的办法是使用免疫疫苗进行预防,也可通过投喂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穿梅三黄散、芪参免疫散等)进行预防。
B、细菌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疾病有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等,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常与寄生虫寄生、水质或底质不良、机械损伤等有关。细菌性疾病常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死亡量大或不间断的持续死亡是其重要的特点,不论是在季节交替时还是在连续阴雨天气和高温养殖期经常发生。寄生虫病的防治与维护良好的水质与底质、提高抗病力是防治该类疾病的重点。
C、寄生虫病寄生虫病种类繁多,既有体表寄生的也有体内寄生的,常见的种类有纤毛虫类、孢子虫类、单殖吸虫类及甲壳类等寄生虫。通常情况下,患寄生虫病的鱼类表现为不安静、鱼体消瘦、体色发黑、摄食不旺等现象,常见的有“弄水”、“翘尾”、“跑马”及漫游、溜边等现象发生。防治寄生虫病的方法有直接杀灭与切断其生活史的二种方法。使用药物防治寄生虫病时必须注意水产养殖动物的安全性及寄生虫的耐药性。
D、真菌性疾病水霉、鳃霉病是常见的真菌性疾病。一般情况下,真菌性疾病的发生常与机械损伤、适宜的水温等密切相关(如水霉病),有时也因细菌感染而继发感染真菌病(如鳃霉病)。
E、藻类疾病藻类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分为二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引起鱼类的疾病,如嗜酸性卵甲藻和三毛金藻;第二种是因藻类形成水华而引起水质不良的藻类,常见的如铜绿微囊藻、颤藻、纤维藻、角甲藻、多甲藻、飞燕角藻、血红裸藻、扁裸藻等。防治藻类疾病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种类的藻类对营养盐、水温、PH值等的要求合理施肥,使用药物杀藻时必须关注水体因藻类死亡后而缺氧、死亡藻类产生的毒素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影响。
2、非病原性疾病因非病原性原因产生的疾病并不象病原性疾病一样有明显的外部或内部的病征,更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非正常活动的异常表现。水产养殖动物常见的非病原性疾病为:因水质、气候、有毒有害物质、营养不良、机械损伤、滥用药物及养殖模式不适宜、施肥不合理等引起的疾病。
A、水质与底质引起的疾病水质及底质不良一方面造成慢性或急性中毒死亡,亚硝酸氮过高、蓝绿藻水华等到,另一方面因为水体形成氧债造成环境胁迫效应,降低水产养殖动物抵抗力,诱发细菌及病毒性疾病的发生。
B、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出现“倒藻”或“转水”现象使得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发生障碍而诱发各种疾病
C、有毒或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养殖水体有毒有害物质有二类,一类是杀虫农药及重金属盐类等,二类是藻类毒素,它们不仅消耗水体大量的溶氧,还对水产养殖动物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三类是指水体自身物质循环产生的如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对水产养殖动物会产生慢性或急生毒性。
D、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常见的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有肝综合症、维生素缺乏症等,通常与营养不全、饲料腐败变质等因素有关,其中普遍发生的肝综合症可能与因投喂全价饲料,其生理机能适应不了过快的生长速度,特别是饲料霉变后饲料毒物蛋白和抗营养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以及有毒化学药物滥用、水质长期恶化等综合因素有关。
E、机械损伤拉网、捕捞、转池、转箱以及运输时操作不当等,都会引起水产养殖动物体表受伤,并产生应激性反应,从而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真菌性疾病,如水霉病、溃疡病等常因体表损伤而引发,拉网后产生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应激性死亡最为普遍。
F、施肥引起的疾病过量使用氮肥易造成水体氨氮超标。经常或过量使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易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形成氧债,有时也会使水色长期变为黑色,其中藻相不合理、水质老化最为普遍,使水产动物长期处于一种环境应激之中,从而诱发病原性疾病的发生。
G、滥用药物引起的疾病病急乱投医、不注意药物禁忌、不管水质好坏用药与无针对性预防用药是突出的现实问题。引起水产养殖动物发病的原因很多,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大多依赖经验,但相同临床症状的疾病并不能采用同一方法治疗,不良水质首先必须先改水然后才能用药治疗,用药必须了解药物的性质与注意事项,否则就会产生药害事故。
H、养殖模式引起的疾病本类情况在鳜鱼、乌鳢、河蟹等名优养殖品种的池塘养殖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每一个养殖品种都需要其独特的生态环境,都需要依靠藻类而改善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所以淡水养殖中鲢鳙鱼的合理搭理配是必须的,二八模式及931模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合理的密度应与水体自净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