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旱田

一、玉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玉米的栽培方法比较落后,前茬谷糜5月上旬播种,采取畜犁扣种、垄作,垄距80公分,人工点籽,株距40公分,亩保苗2000株左右。苗长到10个叶左右,结合铲头遍地间苗,打单株,田间管理两铲两趟。秋后人工廉刀收割,掰捧运回后,自然干燥,人工脱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米的裁培方法有所改进。60年代,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推出新措施,原垄埯种,一埯留双株,每埯施农家肥半斤左右。

70年代,玉米的裁培技术取得较大进展,采用与高梁杂交种取代自交种植,比自交种植亩产提高30%以上。施肥上,除施埯粪、口粪外,苗期还追施化肥,每亩追硝酸铵10公斤左右。播种方法上,采取机械垄上精量条播,3—4叶期间苗留单株,亩保苗3000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技术有了突破。在良种应用上大面积采用“吉”字号杂交品种,打破常规,实行越区种植,充分利用了有效积温。为提早成熟,推广了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催芽和催大芽坐水种,抢墒早播种等新技术,增加施肥量,亩施底肥二铵10—15公斤,深施肥,种肥隔离。为防止脱苗,苗长出8片叶时,亩追尿素8—10公斤。

80年代末期,对玉米开展了测土施肥(亩施5公斤)和施锌肥(亩施2公斤),解决玉米因缺锌出现白苗病问题。在化肥氮、磷、钾的比例上,一般做到2∶1∶0.5。在种植密度上增加保苗数量,株距20公分,亩保苗3300株左右。田间管理采用铲前趟一犁和深松,三铲三趟促进增温保墒。许多农户亩产达500公斤以上。

二、高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高粱的裁培方法比较落后。前茬一般大豆,裁培方法与玉米相似,不同的是播种用点葫芦点籽,有扣种也有耠种,每亩保苗4000株左右,秋收用镰刀割穗捆成捆,拉运上场待打镰或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科技人员不断探索高粱栽培新方法。70年代,采用玉米高粱杂交种取代自交种植,除施埯粪、口粪外,苗期还追化肥,每亩追硝酸铵10公斤左右。播种方法上,推广垄上双条播种。留拐子苗,亩保苗5000株。

三、谷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谷糜栽培方法落后,前茬一般是大豆,5月上旬播种,用马拉耲耙,原垄耲种,用点葫芦点籽,为了引墒,随播籽随踩底格子,后用小拉培土盖籽,之后再踩实待出苗。苗高半尺左右人工薅草间苗,亩保苗10000株左右,田间管理两铲两趟。

四、大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豆的栽培方法落后,前茬一般是玉米、谷糜,5月上、中旬播种,大犁扣种,垄距70—80公分,人工手点籽,拉拉稀,亩保苗10000株左右,田间管理两铲两趟,秋后镰刀收割,入冬前后拉运上场,打压脱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种田方法有所改进,改粗放种植为精耕细作。50年代,垄距改为50、60、70公分,垄播或机械平播,结合秋翻或春翻施农家肥作底肥,亩施1吨左右,并推广根瘤菌拌种。

60年代,在传统作法的基础上,采用良种,提倡早播(4月末),推广平播后起垄,收获采用脱谷机脱粒。

70年代,作物栽培技术获得较大进展。大豆栽培,在田间管理上推广苗期覆盖蒙头土压草(大豆子叶顶上时,用农机具趟地,使垄沟土覆盖垄上2公分厚,达到压草目的,豆苗仍破土而出),结合头遍铲趟,采用机械进行深松(趟深15公分),达到松土保墒增温(增加土壤温度1℃以上)的目的。同时起到加深犁底层,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在施肥上,推广增施磷肥作种肥(一般采用过磷酸钙制成的颗粒肥,同种子一起播到地里),亩施颗粒肥15公斤,满足对磷元素的需求。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大豆产量提高20%左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技术有了突破。改进常规栽培方法,阿城采取垄上扎眼种(用大豆扎眼工具),每眼一粒,眼距2公分,垄上3行。达到苗均、苗齐、苗全,充分发挥单株和群体生长的优势。呼兰县大面积采取垄上机械精量点播,达到种子入土深浅一致,分布均匀,深施化肥和缩短播期的目的。全市基本上取消了大犁扣种的粗放种植做法。亩施化肥量由过去10公斤增加到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2∶0.5。大豆结荚初期,用0.2%尿素水喷施叶面肥。普遍做到苗期深松土和三铲三趟,精耕细作。许多农户亩产达200多公斤。

五、小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小麦栽培方法比较落后,前茬大豆,4月上旬播种,用劐耠子原垄破土,点葫芦播籽,小拉盖土后,用砘葫芦轧压引墒,亩保苗30万株左右,苗后无田间管理。8月上旬,人工镰刀收割后,地里堆大垛待拉运上场滚压脱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种田方法有所改进。50年代后期,改粗放种植为精耕细作。采用良种和农药拌种,实行平播、机械条播,行距7.5或15公分,亩保苗30万株。70年代,小麦栽培除采用良种外,还推广细整地,达到地土平碎,机械条播平播,亩施底肥10公斤,播后用镇压器镇压保墒,苗期(分孽期)喷洒2.4D—J脂化学除草剂。还推广宽行条播,苗带10公分、带距20公分,苗期人工松土除草。

六、甜菜

甜菜种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垄上直播(人工点播,机械条播),一种是纸筒育苗移栽。前茬玉米、谷子、小麦、白菜等,轮作期5年以上,忌重茬和迎茬。秋亩施农肥1—2吨,种肥二铵15公斤,叶丛繁茂期追尿素10公斤。结合秋施肥进行秋翻(20公分),打垄,垄距65公分。播种前用甲硫磷1公斤、种子50公斤或0.5公斤福美双、100公斤种子混拌闷种24小时,防治根腐病和立枯病的发生。苗期,一对真叶疏苗,二对真叶定苗,结合铲前趟一犁进引深松,三铲三趟。苗期发生甘兰夜盗和草地螟时,用溴氰菊脂2500—3000倍液喷洒。10月上旬收获,随起、随削、随送。1990年,纸筒育苗移栽面积达3万亩左右,占播种面积的20%左右。

七、亚麻

亚麻前茬玉米或小麦,不重迎茬。玉米茬刨净拣净,耙、耢、压连续作业;小麦茬,伏秋翻地,早春耙耢,达到土壤平整细碎,上虚下实。播前晒种,并用0.3%福美双拌种防治炭疽病。5月5—15日播种,采用7.5公分行距条播机播种,亩保苗80—90万株,亩施底肥二铵10公斤、硫酸锌2公斤。苗期人工除草1—2次,或亩用0.05—0.1公斤拿扑净加0.05公斤二甲四氯加水15公斤,于出苗20—30天,杂草3—5片叶时喷洒。发生草地螟、粘虫、甘兰液蛾危害时,用敌敌畏或敌杀死1000—1500倍液防治。8月上旬三分之一麻挑变化,三分之一茎杆变黄、三分之一叶片脱落时,人工手薅收获。

八、烤烟

烤烟栽培采用优良品种C140、NC82、G28、7011、6042,育苗移栽。3月15日开始育苗,5月终霜过后栽苗。栽烟前7—10天,结合打垄,亩施农肥2吨、饼肥20公斤、二铵15公斤、硝酸钾15公斤,垄距80公分,株距40公分,亩保苗1600株,长出20片叶时,进行掐尖打叉。苗期,在封垄前二铲二趟。9月上中旬采收,把摘下的烟叶,叶柄向下,叶尖向上堆放,烟叶与地面成70—80度角。烟堆宽1—15米的长条形,每平方米堆积1800—2000片叶,烟堆温度保持在31—35℃,烟叶堆黄时间2—3天烘烤(烟叶下部变黄5—6成后,将烟叶上杆装房烘烤)。

九、西瓜

西瓜栽培,一种直播扣地膜,一种露地定植。露地定植的经济效益较高。4月5—10日播种育苗,5月15日左右田间定植(2—3叶龄),定植前进行整地深翻施肥,亩施腐熟农肥3吨、二硝2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定植株距40公分,垄距30公分,隔三垄种两垄,亩定苗1200—1300株。定植后铲趟三遍,瓜秧长到30公分左右时定向整枝,主蔓长到50公分压头遍蔓,以后每隔3—4片叶压一道蔓,共压3次。压第二道蔓留瓜,每株留一个瓜,开花时人工辅助授粉,苗期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氧化乐果和甲基托布津混合液,用600倍敌百虫灌根防治虫害。

十、甜瓜

地膜覆盖甜瓜是主要栽培方法。4月10日左右播种覆盖地膜,结合整地起垄,亩施农家肥3吨、二铵10公斤,垄距70公分,埯距40公分,亩保苗2500株。苗期按蔓留瓜,主蔓长出5—6片真叶时摘心,留二、三、四子蔓,子蔓见瓜就留,子蔓坐瓜后,瓜前两叶掐去,每个子蔓长出三个孙蔓,每个孙蔓留一个瓜,孙蔓留瓜后,瓜前二叶去掉,一株结8—9个瓜。香瓜开花期和坐瓜后,喷两次叶面激素和敌百虫、甲基托布津防治病虫害。开花30天左右即成熟,采收上市。

十一、糜子

糜子前茬玉米、高粱、拿冷茬子,机引耙垄上宽条播(播幅15公分),垄距65—70公分。4月25—5月10日播种,亩保苗6—8万株。苗高15公分左右进行间苗,薅净苗眼草。铲前趟一犁和铲“梦生”。一般亩施底肥二铵15公斤,追尿素10公斤。用杀虫药剂防治跳甲虫和钻心虫、粘虫。植株籽粒70—80%成熟时收获。

十二、小杂豆

小杂豆前茬玉米、小麦,忌重茬和迎茬。短日照的小豆、绿豆,发芽的最低温度8℃,最适温度25℃,5月20日左右播种。长日照的饭豆、豌豆,发芽最低温度2—6℃,最适宜温度15—18℃,4月10日播种,亩施底肥二铵10公斤。种植密度,群众说:“小豆一窝,绿豆一棵”。采取垄上埯种,埯距30公分。小豆、饭豆每埯5—7株,亩保苗2—2.5万株。绿豆采取条播,米间苗数15—20株,亩保苗1.8万株左右。苗期针对蚜虫的危害,用乐果防治。

第二节水田

水田主要是水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尔滨水稻栽培方式主要为水稻连作几年后进行休闲,即稻—稻—稻—休闲。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灭草的目的。每年春耕春种,翻地方式主要为人工锹翻或牛犁仗翻,耕翻深度为15厘米左右(一锹深)。人工漫撒,亩用籽17—20公斤。人工拔草,不施肥或少施肥。出苗后,建立深水层,根据亩龄大小,植株高低,水深5—15厘米,实行串灌,主要是深水灭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田栽培方法采用机械条播、机械埯播,部分稻田以农家有机肥作底肥,春施肥、春整地。1966年,全市推广水稻育苗、水插秧栽培技术,亩产量提高40—50%。70年代,水稻开始实行水旱轮作制,普遍使用化肥进行追肥,亩施化肥10公斤左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技术普遍推广。化学除草剂的使用,使水稻的生产实现连作。1981—1982年,方正县在日本水稻专家藤原长作的指导下,经过试验示范,水稻旱育稀植取得成功,1983年开始在全市推广。播种规格采用9×4寸,每穴3—4株,每平方米70—100株。每亩用种减少2.35公斤,比水育苗省种7公斤,比直播田省17.5公斤;比直播田和密植田节水30—40%;比密植节省育苗面积50%;节省育苗用膜;早熟、高产。亩施化肥15公斤,主要为尿素,插秧反青后,追孽肥,追穗肥。化肥施用由单一的氨肥发展到氮磷钾复合肥,比例为1∶0.5∶0.4。至1987年,全市30.14万亩水稻田,除少部分直播外,全部采用了旱育稀植新技术。

1989年,全市开展推广水稻秋翻秋整地活动,以保证早放水、早插秧,延长水稻生长期。1990年又开始水稻超稀植生产,栽植密度9×6寸,每穴1—2株,亩产达550公斤以上。

第三节地膜覆盖栽培

80年代,保护地栽培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得到应用。1984年,部分瓜农开始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西瓜和甜瓜,获得较好效益,不仅亩产量提高,而且瓜果上市期比传统的露地栽培方法提早15—20天。1986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平房区平新乡长胜村西瓜种植面积由过去的几十亩增加到1000亩,种瓜户占全村农户的50%。阿城市新华乡薛家屯36户农民都栽种覆膜甜瓜,出现了一批致富户。至1987年,哈尔滨市西瓜覆膜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0%以上。玉米覆膜栽培,1984年开始在部分乡镇进行试验、示范,呼兰县双井乡一农户搞2亩玉米覆膜试验,亩产866.5公斤,比常规栽培方法增产48%,增加收入45.8元。1987年阿城市玉米覆膜面积达到4177亩,1988年呼兰县玉米覆膜面积300亩。由于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990年全市玉米覆膜面积下降到不足100亩。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