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水蛭,大多数人可能会感觉害怕、头皮发麻,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也可以是致富的法宝。9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新洲区道观河桐子岗村的水蛭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纱网,纱网下整齐排列着一列列养殖水池,里面蜷缩着一条条大小不一的水蛭。
水蛭,俗称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可以治疗中风、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被称为“水中软黄金”。
“我养蚂蟥是从去年开始的,这里总面积有14.7亩,一部分蓄种苗,一部分养殖,精养水面共有3亩,每亩可以吊干清水蛭一百公斤,总共能出三百公斤,起产的话,目前市场价是1600元一公斤。”养殖户王树章介绍,他养殖的是宽体金线蛭,并不吸血,而是以水中田螺、贝类为主饵。养殖水蛭每年从春季抓种苗起来产茧,产了茧以后就孵化,正式的养殖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养到十一月初就起产,用铁丝把它串起来、吊干,就可以到市场上销售了。
水蛭养殖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技术难题和风险。“水蛭它的这个种苗,人工养的话,留种,它的活力不强,野生的活力就强,野生的经过自然淘汰,不健康的或者抵抗能力差的,越冬能力差,逐步就死了,所以我这边留种苗这一片面积比较大。”为此,王树章特地在自己的养殖场中模拟水蛭生存的野生环境,帮助提高水蛭的活力。解决完种苗问题,水源又成为饲养水蛭的一大难题。
因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水温较高,在人工高密度养殖下,需要注意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王树章经过多次考察最终选择在道观河桐子岗村建立自己的养殖场,这里不仅水源充足,而且水质好,常年稳定在Ⅱ类水体,是武汉地区“最干净”的水源地之一。
有了优质的水源,王树章还在养殖水池上利用水浮莲为水蛭遮阴、扒边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明年还计划种植水生蔬菜替代水浮莲,改善环境的同时增加收入。
据介绍,王树章的水蛭养殖场是在2021年底引进道观河桐子岗村的,对带动整个村的经济发展、农民就业有很大的帮助。桐子岗村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持续培育、引进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