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在专业场地里,你打这个羽毛球的话,看得不是很清楚,尤其当杀球的时候,这个球速非常快,黑色,人的视觉反应来不及,经常会有漏球。

一打黑球的价格比白球便宜三四十元,可是黑球的弊端让很多人无法接受,很快地,黑球就被挤出了市场。现在偶尔也能看到,都是一些厂家特意定制的。

张太阳:黑球那都是做的玩的,做得有些厂家做一点点,送送小礼物,来用的。

黑羽毛用来做球存在缺陷,那如果把黑羽毛漂成白色呢?这个想法让姜楠非常兴奋。因为他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巨大的金矿。

姜楠:中国364个羽毛球厂,他们一年生产的各类的羽毛球是1.6亿打,我们自己计算出来的数字,大约是需要用400万公斤的羽毛,羽毛片,那我们如果是最大量的生产这个黑毛的话我们所能替代出来的产品是越来越多。

国内羽毛球一年销售额接近100亿,而且这些球都是用白色鹅毛制成。制作羽毛球的白鹅毛一片价格大约2角钱,而一片黑鹅毛的价格才2分钱,是白鹅毛价格的十分之一。如果能把黑鹅毛漂白,那么姜楠就能靠着巨大的成本优势获取震动人心的财富,同时,他还将改变中国羽毛球制作的原料来源,占据产业有利位置。

2006年9月,姜楠开始行动了,他联系了自己在牛津大学一些学化工的朋友。

姜楠:朋友里面有做化工的,也有在国外读书的,我就让他们帮我去找这方面的资料。

结果回来的消息全都是正面的。因为英国人是最早研究黑鹅毛漂白的这个技术,他们在七几年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专利。

姜楠托朋友在已公开的专利的基础上做实验,三个月后他就收到了从英国寄回来的漂白过后的羽毛。他觉得是时候实施自己的黑漂白计划了。

2006年底,姜楠把上海的羽毛球销售公司托付给一个合伙人打理,自己则拉了一车化工原料回到了老家——山东石岛。

姜楠:我的朋友把原始的配方给我们做好了,并且他们在实验室里用实验室的设备真的是能做出来的。那么我们后期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实验室的这个设备给它放大就可以了。

这里是高村镇,距离姜楠老家石岛40公里,有丰富的水源和大功率的变压器。姜楠投资20万元租下一处废弃的厂房,买了一台小面包车。同时招来17个工人,创业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姜楠:有一次一个朋友过来看,到这儿来一看,说,姜楠,我好像到了一个兵工厂一样,我说,不,我们在做生产线,并且我们的生产线现在全是手工打造的。

满心兴奋的姜楠谋划着一个大的计划,他要做大规模的生产。在高村人看来,姜楠创业的动静弄得不小,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高村镇的村民发现,姜楠的工厂不但没有什么起色,相反就连姜楠本人,也再也没见到。

姜楠:感觉自己一种疯癫的状态吧,那时候跟个刺猬一样。真的跟刺猬一样,我大约有一年没有出这个厂子门。

姜楠在那一年时间里到底遭遇到了什么,为什么一个设想中震动人心的财富计划在那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声息了呢?

从2006年6月开始,姜楠就按照朋友提供的配方和数据,开始从头摸索。黑鹅毛漂白的技术虽然早就有了专利,可国内还没有人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到工厂的规模化生产,要把商机变成产业,期间要经历小试、中试和大生产三个阶段。为了做成这件事,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

姜楠:那时候我胡子最短有5公分吧。

记者:5公分?

姜楠:不剃,做不出来的话不剃。

姜坤:蓄须明志。

黑鹅毛漂白的中试每次需要用一斤的鹅毛切片。可当他们做起来的时候,却发现事情远非他们想的那样简单,仅仅一个中试就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姜楠:当时,我、弟弟、厂长我们三个人,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做了三百多斤羽毛的实验,没做出来。

张辉:就是一根筋,我们想做到最好,就是做得和原毛一样。

姜楠:非常苦恼,然后我跟弟弟合计了一下,叫上厂长,我们把300斤羽毛搬到这里来,烧,烧掉我们从头再来。

直到2007年12月,他才过了黑漂白中试的那道关,有了规模化生产的基础。可是还没来得及为自己庆祝,一个更大的问题出现了。那是2008年1月,一个工人着急地找到姜楠,向他说出了刚发生的情况。

主人公:完蛋了没做出来,是黄色的,这个羽毛是黄色的。这怎么办?

技术上的一个个问题已经弄得姜楠心力憔悴。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加令他心惊肉跳的消息传了过来。他一直为自己发现黑鹅毛漂白的商机沾沾自喜,并且还当做秘密暗中保守。而传来的消息却是,在安徽省舒城县,早就有人尝试黑漂白,却都没有结果。

李永财:但是因为这个技术的问题,原毛洗这块不是很成功,所以很多厂家都选择了放弃。

张太阳:因为它一要把这个黑的色素要去掉,二呢还不能把那个毛的釉质损坏掉,还要保存它的原样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这个消息让姜楠进退两难,往前走看不到黑鹅毛漂白的希望,往后退又不甘心放弃其中的巨大商机。两年时间里,他陆陆续续已经投入了一百多万元。到2007年12月,工厂已经连续6个月没有发工资了。有的工人看到厂里没有希望,干脆离开了,留下的也意见多多。

张辉:我们就是安抚,说这个工资是不成问题的,现在比较紧张,往后拖一拖。

母亲:也是愁得,实在的那真是说是说不好听是走投无路不好听,真的也是走投无路了。

2008年1月,厨师找到姜楠,说没钱买菜了。没有结果的试验,困窘的生活,让姜楠大受刺激。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从上海传来消息,姜楠的羽毛球公司财产被合伙人悄悄地转移了,连电话都搬走了。

2008年2月3日,姜楠至今都记得那一天。那一天是腊月二十七,父亲拿着四处借来的7万块钱来到厂里。给工人发完工资,全家只剩下500块钱过年。尽管父母对他们做的事情越来越质疑,却始终不曾在孩子们面前提起。

父亲:反正他们已经弄起来了,没有办法就得支持他们。

一轮又一轮的打击让姜楠意识到,他只能向前,没有退路。2008年,刚过完春节,姜楠决定筹集资金,亲自拿着样品去趟英国。后来,他索性把上海的办公室也卖了,用来缓解试生产紧张的资金压力。

姜楠:上海的办公室也贱买了,我三天之内把房子卖掉了,决定卖房的第一天我还在文登。第三天我已经回来了,我已经卖掉了。

2008年4月,姜楠去了英国,他觉得这一次前途未卜,然而就连姜楠自己都没有想到,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仅仅三天时间,连试验都没有做,困扰他一年多的问题就解决了。

姜楠:朋友一巴掌拍醒我了。

回到老家后,姜楠兴奋地告诉父母,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已经找到了成功破镜黑漂白难题的答案,三天时间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能让他在随后两年时间里,从身负百万外债,到实现七百多万销售收入的呢?

这是42瓶水,重21公斤,姜楠就是带着这样等量的水去了英国,他给42瓶水编了号,那些水是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所提取的水样。

姜楠:我那时候是用一个军用背包,也就是这样,一摞一摞地放进去,背着走,然后到机场托运。

在漂白多次试验失败之后,姜楠排除了所有的原因,慢慢地他把注意力放到了水上面。绝望中的姜楠,要为自己的选择做最后一次努力。如果不成,就放弃。

姜楠:急了,因为我们再也拖不起了。

他本意是要带着水到英国找朋友化验,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然而到英国的第三天,朋友见到他带的水,突然说了一句话。听完这句话姜楠扔掉水扭头就回国了。

回国后姜楠马上组织生产,就在从英国回来的第7天,他成功地把黑鹅毛漂白了。

姜楠:那天给我兴奋的第一个电话打给我妈妈。应该是不到半夜,快12点了,打给我妈妈,我说我做出来了。

母亲:反正就是高兴,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那么姜楠到底做了什么呢?其实正如他所料,以前黑鹅毛漂白不成功,问题的确出在水上。可这么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仅仅用了三天时间,还不需要任何化验就得以解决了呢?

姜楠说别看这个问题困扰了一年多,解决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可眼下他不打算全部说出来,因为这是他的商业秘密。

在这一年里,姜楠和弟弟姜坤还未雨绸缪地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对他们日后打开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姜楠:这是弟弟的办公室,这也是我们这里的情报中心,应该说我们这里是有中国最全的应该是最全的羽毛球生产企业名录和羽毛制品的生产企业名录。

2009年7月,姜楠的工厂正式开工了。他把漂白过后的羽毛球片寄给国内制作羽毛球的厂家,很快,就有了回音。

张太阳:他们说能把黑毛漂白,我们感觉到也很惊讶。当然我们也很高兴,因为这个白毛老是涨价,成本是逐年增加。但是黑毛价位就相当便宜,他们有这个技术把它搞白以后,我们肯定省了很多,一根白毛相当于三四根黑毛的价格。

尽管漂白过后的羽毛球并不能全部代替白鹅毛做的球,但作为中档球,已经完全被市场接受了。

张太阳:黑洗白的球一些国内初学的,初学手的一般大家都在用,目前出口也有了。

黑漂白羽毛球凭借着很大的成本优势,逐渐赢得了羽毛球生产商的青睐,现在,他的羽毛球切片供不应求,2011年销售额达到了500万。

编导:韩阿娟

摄像:高元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