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功能 突出效能

创新构建区域特色粮油质量服务体系

四川省宜宾市粮油质量监测

近年来,宜宾市粮油质量监测站深入贯彻落实“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大力提升软硬件实力。紧紧围绕提升功能、突出效能,充分整合市、县检测资源,构建了区域特色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服务体系,助推“五优联动”“三链协同”,为确保全市口粮、酿酒专用粮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站位高远谋发展,高标准推进质检项目建设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区域性辐射作用凸现、优势突出。“十三五”期间,我站质检能力建设纳入了《宜宾市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宜宾市食品安全规划》重点建设内容,着力建设长江上游区域特色粮食质检,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平方米,具备粮油及制品117个产品245项参数的检测能力,基本实现粮油产品检测参数全覆盖。

二、聚焦关键谋发展,高质量服务全产业链

围绕地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特色粮油产业发展重点,统筹安排部署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年检验各类样品1000批次以上。

(一)做好政策性粮油监测,服务行政监管。一是开展流通领域原粮监测。严把关键环节,重点抽查粮食转化加工(经营)用粮企业,确保全市粮食流通质量安全;二是定期开展政策性粮质量安全监测。每年开展2次全市地方储备粮油、军供粮等政策性粮油抽检;三是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运用溯源检测信息化系统,建卡立档,建立风险监测点,加强与市农科院协作,开展酿酒专用粮新收获质量监测,及时发布新收获监测数据,促进“优粮优产”和粮食污染源头治理;四是开展放心粮油监测。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对全市80%的放心粮油店开展2次监测,指导企业优化质量控制,有力促进了“优粮优加”和“优粮优销”,确保优质粮油产品有效供给。

(二)围绕全市重点战略,服务地方发展。围绕特色农业“5+2”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地方特色产业经济,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与宜宾五粮液、今良造、叙府酒业等重点转化企业建立了检企合作机制,累计培训质检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入厂把关、仲裁检测服务,累计监测酿酒专用粮300万吨以上,推进落实《宜宾市酿酒专用粮基地三年提升行动方案》,助推酿酒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突破谋发展,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深刻领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研究、标准制订等工作。

(一)“借智”,推进政产学研融合并进。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进产教平台深度融合,与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签订“产教学研用”协议,开展挖掘酿酒专用粮、李庄白糕等特色粮油产业发展、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工作;获省认定为四川省粮食安全教育基地、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积极创建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

(二)“外联”,深度参与省级重大课题科研。积极参与“天府菜油”行动。与省粮油中心监测站、成都农科院等单位共同承担《“天府菜籽油”质量安全溯源监测及预警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浓香型“天府菜油”特征风味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研究,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天府菜油”产业链,挖掘以风味、营养为特色的价值链,强化以“质量追溯”为手段的供应链,“三链协同”筑牢公共品牌发展基础,增强服务能力。

(三)“立标”,粮食质检基础研究成果丰硕。会同五粮液、市农业科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单位制定《宜宾糯红高粱》、《玉米》、《稻谷》等4项酿酒专用粮地方标准;牵头制定《酿酒专用稻谷脂肪酸值含量测定近红外法》地方标准。参与“基于物联网的粮食质量安全溯源检测系统”项目研究,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批组建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库存粮食质量监测监管方法”研究,搭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型科技企业研究平台,构建“物联网+快检”管理系统,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库存粮食监测监管方法,形成“点面结合”的立体质量检测数据,提升监管手段和预警预测能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