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唐山市丰南区的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养殖技术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丰南区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现状,结合生产实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关键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优化对虾苗种品质,投放对虾一代苗种
放养健康南美白对虾一代苗苗种,是温棚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虾一代苗种具有规格整齐、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不携带病原等诸多优点,在温棚养殖条件下,经过2个月左右的养成期即可达到商品上市规格,收到“短、平、快”的养殖效果,而“土苗”或“普通苗”则没有上述一代苗的养殖优势,因此温棚对虾养殖首先就要选择适宜本区域养殖的优质对虾一代苗种。
两年来的实践表明,我区温棚养殖放养的虾苗为南美白对虾“正大”、“SIS”等一代虾苗,第一茬放苗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第二茬在每年的7月下旬,每茬的放养密度为60~90万尾/hm2,养殖期一般为2个半月,对虾出池时间分别在每年的6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双茬对虾单产可以达到15000 kg/hm²以上,效益达到225000元/hm²以上,一代苗品种的效益优势明显。
2 加强对虾苗种的检测,确保虾苗质量安全
虾苗携带病毒性病原将直接导致对虾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对虾“偷死病”和“只吃不长”情形频频发生,为避免对虾疾病的垂直传染,加强对虾苗种的病原检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对虾对虾比较流行和常见的有5种对虾常见病原,分别是对虾白斑病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肠孢子虫(EHP)、副溶血弧菌(VPAHPND)、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我们随机抽样26家对虾育苗场采集44份虾苗样品进行上述病原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一代虾苗全部为阴性,而土苗和二代虾苗样品不同程度检测出副溶血弧菌、肠孢子虫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3种病原。因此,虾苗放养前,需将虾苗进行检测,有效避免病原由虾苗带入养殖地,提高养殖成功率。
3 严格放苗时机,合理放养对虾苗种
3.1 把握放苗时机
南美白对虾的适宜水温条件为25~32℃。南美白对虾可忍受43.5℃的高温,但对低温的适应性一般,18℃以下对虾停止摄食,长时间的低温条件下会出现昏迷和死亡,因此,温棚养殖放苗水温需稳定在18℃以上才可以放苗。一般情况下,丰南区温棚的放养时间在3月底-4月上旬。
3.2 集中暂养标粗,放养大规格苗种
将育苗室购买的苗种在温棚进行集中暂养,进行二次标粗,当苗种规格达到6000~8000尾/kg后再进行分池放养,通过集中暂养管理,进一步增强虾苗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虾苗的食性转换,可有效缩短养成期。
3.3 合理放养对虾苗种
对虾的放养密度大小应依据虾池生产能力及养殖管理情况综合考虑,避免过高或过低。密度过高养殖中后期池塘环境“负载”过重,导致对虾免疫力下降,诱发对虾病害的发生。反之则池塘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对虾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丰南区近两年温棚养殖情况,我们认为,温棚放养密度应根据虾苗规格的大小适当增减,虾苗规格8万尾/kg,放养密度在60万~90万尾/hm²;规格6000~8000尾/kg,放养密度在45万~75万尾/hm²。另外由于第二茬养殖水体温度逐步降低,因此放苗密度也应比第一茬放苗密度适当减少。
4 严格虾池清整,科学调控水质
4.1 曝晒清塘
首先对池塘淤泥进行清理、曝晒,然后使用生石灰按125kg/hm²剂量干池消毒。
4.2 综合调控水质
使用适量肥水素肥水,并接种小球藻、卵囊藻等藻种,使水质在放苗前水色呈淡绿色、茶褐色,透明度30cm左右,养殖期间采取底部排污方式,排出底部残饵、粪便等污物,并根据池水蒸发消耗情况,补充新水。
使用微生态制剂、底质净化剂调整稳定水质。每3天左右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有益微生物的种群优势,有效控制水体中有害的氨氮、亚硝酸氮和硝态氮。养殖中后期每周使用底质改良剂维护底质环境。
随对虾生长不断增加增氧量。
高温季节为避免发生对虾“应激”和池水“倒藻”,施用红糖增加碳源,同时加泼维生素C、补钙类产品以及水质解毒剂,综合调控好池水环境。
5 投喂优质饲料,确保对虾吃饱吃好
优质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诱食性强、易消化吸收、水中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养殖期间投喂优质饲料可以缩短对虾的养殖周期,消除或减少虾病危害,反之,则对虾摄食后因营养需求不够或者某些成分缺乏,导致虾生长慢,抗病力差,饲料系数高,虾塘污染严重,所以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一定要选择高效优质的配合饲料,才能确保养殖成功。
在饲料投喂方式上,开始阶段可投喂发酵料和破碎料,随着对虾的生长逐步完成饲料0#、1#、2#料适口性的转换,投喂坚持“四定”和“八分饱”原则,做到对虾生长的正常营养供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