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口,弥漫着一缕混合着烟熏味的香甜气息,掰开冒着腾腾热气的烤红薯,既可以暖手,还能够暖胃,这是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也是至今仍时常出现在人们身边的生活场景。
红安苕因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称之为健康粗粮,更是与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齐名,滋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主力。而现在,这不起眼的红苕走进商超和餐桌,成了抢手的健康佳肴。
据悉,“红安苕”是全国第一个甘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安县是湖北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红苕)创建区,全县种植面积7.5万亩以上,年产量15万吨,年产值3亿元左右。为加快推进红薯产业发展,该县通过实施“一县一品”战略,拟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种植、加工、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让其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专业种植产好薯
“逶迤藤蔓垄间爬,翠绿垂荫掩地瓜。”11月1日,红安县二程镇首届红薯节开幕,游客边看歌舞表演边吃红薯,各村种植大户还带来各自的“宝贝”,现场展示评比,交流种植经验。
“我们不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带动了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二程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柯长青介绍,该镇良种繁育基地还为全县9个乡镇50多家市场主体提供了600余万株红薯苗。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二程镇围绕“扶持红薯产业 建设特色小镇”发展目标,推进红薯特色小镇建设,全镇近半农户从事红薯种植。为了延长销售周期,该镇还配套建设储藏保鲜库,实现红薯反季节销售,以此提效增值。
今年,该镇西林村被确定为“县红薯生产专业村”。4年来,西林村从最初的耕地抛荒严重,到现在的大棚育苗、规模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出售、囤积储存,红薯种植面积达700多亩,产业链条日渐完善。
为推进红安苕稳步发展,红安县政府出台产业发展相关文件,从种植、加工、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给予奖补,并给予红薯生产专业村“六位一体”的支持,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免费向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统一机械整地起垄、统一肥料供应、统一提供产中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
“政府免费赠红薯苗,专家下田指导种植,今年虽遇干旱产量减少,但也收了500多公斤。”二程镇三里桥村贫困户罗居文身残志坚,今年种植红薯60亩,已全部卖出,增收1万多元。
此外,红安县还将红薯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点,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开展集中种植。通过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减少人力成本,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7.5万亩,带动1.2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目前,红安县红薯产业链联合体正在筹建,长青种植合作社、瑞沣种植合作社等63家市场主体抱团发展,将带动5万农户种植红薯,总面积超过3万亩。”柯长青说。
技术革新创新品
“以前红薯种植采取直插,现在则是平插,斜向栽种,留一节在土壤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增产。”在种植技术上,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大胆革新。村支书姚峰介绍,全村共种植600亩红薯,2016年亩产量仅1000多公斤,改变栽种方法后产量几乎翻番。
为了改变红薯品质,姚峰还决定走“脱毒组培”这条路,引进了省农科院研发的脱毒种苗。“到明年,紫檀红、骑龙红等脱毒组培苗进一步扩繁,将逐步替代传统红薯,产量和品质都会进一步提高。”
创新不仅在源头。今年9月,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红薯生全粉生产线,在首届中国《红薯与健康》高峰论坛亮相。“把红薯产业做强做大,光种还不够。”该公司董事长周德顺提出,要向发达国家学习,走深加工之路,把红薯制成生全粉、薯丁,变成老百姓方便吃、喜欢吃的健康食材。
然而,全球掌握红薯生全粉技术的,只有少数几家日本企业,周德顺想引进该技术,被对方开出的“天价”吓住。为此,根聚地公司联合省农科院组建研发团队,经过3年努力,成功攻克红薯生全粉技术,并申请多项专利。随后,该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兴建数字化红薯生全粉生产线,生产出的生全粉,可做红薯包子、红薯面条、红薯面包、红薯蛋糕、红薯饼干、红薯冰淇淋、红薯奶油等。摇身一变,曾经的“土疙瘩”成为高附加值产品。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消耗生薯近1万吨,加工红薯丁、生全粉1170吨,并联合皇冠蛋糕等公司,推出红薯面包、馒头等特色产品。11月,周德顺还远赴日本,签回110吨红薯生全粉订单。
“我们与中国科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院校合作,推出的‘红曲宝宝’系列产品,以红薯为主要原料,采用全球先进的微生物菌种发酵专利技术,通过筛选优质的红曲霉生产菌种,制成纯天然、安全性高、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红曲液态发酵原液饮品。”湖北藻上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静介绍,该饮品已经取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FDA认证,将于明年在美国上市。
科技创新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红安县专门设立红薯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建设技术创新平台,依托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组建产业发展专家智囊团,加强高产、优质、高效和专用型技术的引进、研究和开发。目前,该县正在制定红苕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对研发或成功引进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获得国家、省、市县创新系列奖项的,将给予相应奖励。
市场引领塑品牌
11月23日至26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武汉农博会上,红安县集中展示6家红安苕核心加工企业生产的14种红薯加工食品,大力推介正宗红安苕。其中,“红安苕王”重达26.6斤,大家纷纷围观、合照留影。红薯酸辣粉、红薯刀削面等产品价廉味美,吸引不少采购商前来洽谈合作。农博会还发布了“湖北省20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红安苕成功入选。
“今年8月投产的新产品——红苕波纹面,很快就打开了市场,3个月卖出800万元。”湖北阿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吉清说,为了跟上“一县一品”战略,推进红安苕品牌建设,公司继去年推出红薯刀削面后,又研发了这一新产品。
红安苕皮薄肉红、少粉多糖,质量好产量也高,但不易长期贮存。为破解这一难题,阿帆食品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将生苕制成红薯粉,再与面粉以一定比例融合制成面条,使得面片白净无瑕、滑溜爽口,备受消费者青睐。
不仅阿帆食品公司的红薯产品产销两旺,红安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苕大哥”系列产品,也进入各大电商平台和农副产品渠道,订单不断。此外,红虹食品公司的“红安苕酸辣粉”、根聚地公司的红苕生全粉和“薯说”、红福食品公司红安苕健康旅游食品、藻上好公司研发的红安苕健康旅游饮料等都打出了品牌。龙头带动之下,预计全县今年可加工转化红薯3万余吨。
近年来,该县“阿帆”“红福食品”“薯说”“颐颢”“苕大哥”“嗨吃家”等红苕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以红安苕为主题的“将军故里庆丰收”活动已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国70个最具特色乡村庆丰收活动。
“我们将通过3至5年努力,使红薯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0家以上,开发健康旅游食品30种以上,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带动5万农户增收致富。”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表示,全县要把红薯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红薯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引进重点企业,推广“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力打造知名品牌,做大做强红安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