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张时刻,新一届江苏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组建工作启动。有着29年党龄的老党员、江苏省作协办公室副主任汪焰明主动请缨,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扶贫工作,不久就受命前往丰县,踏上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已是夏日炎炎的8月,身为丰县华山镇小史楼村的第一书记,汪焰明头戴草帽,一脸黝黑,被阳光晒得红里透黑的臂膀与身上的黄色T恤形成极大的色彩反差。
当时,他刚去南京参加了一个消费扶贫相关项目推介会回来。在我们驱车前往小史楼村的途中,汪焰明接到了村里“小黄姜”试验田现场管理员毕思保的视频电话,他显得有些焦躁不安。随即,他立即打了个电话给他远在老家安徽岳西的哥哥。电话打完,他长舒了一口气,紧张神情慢慢缓解下来。他告诉我:“我在村上推广种植的小黄姜原来一直长势喜人,可这几天丰县连降暴雨,田间排水不畅,有些小黄姜出现病恹恹的现象,急死人了,我刚才请在老家的哥哥帮忙远程诊断一下,他可是种植小黄姜的行家里手。他叫我们连根拔出坏死的姜苗,并用生石灰消毒处理。有了他的远程指导,我心里的石头可以放下来了。”
自从汪焰明担任小史楼村第一书记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走访慰问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调研村情村貌,与村里党员干部座谈,分析村里脱贫的重点、难点,以及优势、劣势。小史楼村距离丰县县城约17公里,在华山镇镇区南约3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25户2108人,建档立卡户107户186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蒜等传统作物,是省定经济薄弱村。
小史楼经济薄弱是有历史原因的。公元1851年,黄河在蟠龙集至二坝之间决口,冲击出一条长60余公里、宽约2公里的飞沙滩、咸碱窝,就是今天贯穿丰县南北的“大沙河”。历史上的小史楼村就在黄河故道上,“黄河故道白茫茫,光长茅草不结粮”“逃荒去要饭,归来不见房”的辛酸往事在年纪较大的村民的记忆中一直挥之不去。多年来,村里一直种植传统作物,它们的经济价值较小,村里缺乏大面积可推广的经济作物。
通过走访,汪焰明了解到村里拥有800亩可统一管理的集体土地,这可是一笔潜在的可发展资源。这些土地以沙质土为主。而汪焰明的家乡在大别山区的岳西县,田地也是沙质土地,后来家乡的乡亲们包括他的哥哥就是靠种植“小黄姜”这种经济作物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小黄姜又称小种黄姜,切面黄色,味辛辣浓,肉嫩味香,纤维较细,可食用也可药用。汪焰明召集村干部开会:“我老家岳西农户种植小黄姜非常普遍,平均每亩能产4000斤左右,每斤4到6元钱,最高时每斤可达10元,种植户每亩纯收入能有10000到15000元。我们村有大面积的沙质土地,我先种下两亩试验田,如果试验成功,就可以大面积推广。”汪焰明说干就干,很快就启动了“小黄姜”试验田项目。
踏入小史楼村,汪焰明就迫不及待带我去查看他的“小黄姜”试验田。头顶烈日、脚踩湿土,对我而言是新鲜的体验,而对他来说则是家常便饭。实验田里,小黄姜翠绿欲滴,健壮生长,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汪焰明说自己把小黄姜就当作孩子一样来呵护、照看。4月中旬开始启动“小黄姜”项目以来,汪焰明现场指挥,亲自参与整土翻地、施下底肥、挖沟填垄、拔草施肥、除虫打药等,并请他的哥哥现场示范讲解栽植、传授种植技术。在“小黄姜”种植过程中,一旦遇到任何问题,汪焰明就会上网查资料、向农业专家和村民请教,与哥哥视频。他开玩笑地对我说:“我现在可以说是半个农业专家了!”
汪焰明在田间干活时,一直戴着一顶草帽,因此当地村民干部和扶贫队员都笑称他是“草帽书记”。6月中旬,“小黄姜”小苗成功破土而出,丰县县委与帮扶工作队都去现场见证了汪焰明的喜悦。
在村部汪焰明的宿舍,我看到三本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笔记本:一本是“小黄姜”的种植笔记,详细地记录了“小黄姜”的生长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本是工作笔记,记录学习、开会、调研等日常工作;还有一本是“奉县扶贫日记”,他有意地把“丰县”写作“奉县”,这里记录着他奉献丰县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我问汪焰明:“你也是50多岁的人,怎么还到扶贫第一线来?”汪焰明指着“扶贫日记”对我说:“这里藏着我的初心。不瞒你说,我出生在大别山深处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我的初心是大米饭管饱、冬天有件棉袄、脚后跟不生冻包。1987年,当我离开那里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了,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有三个词在脑海中永远无法抹去,那就是饥饿、寒冷、贫穷。一看到有人还在忍受贫困的煎熬,我就受不了,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帮帮他们。这次扶贫工作,正好可以了却我多年的心愿。”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
“小黄姜”项目正常推进的同时,汪焰明还时刻惦记着他联系的建档立卡户,隔三差五嘘寒问暖,无论求医问药还是上学就业,他都想办法帮忙解决。91岁高龄的司奶奶每次见到汪焰明,都要拉着他的手说:“汪书记,你真是大好人,是我的亲人啦!”
江苏省作家协会拟拿出35万元“扶贫”引导资金,与镇、村共同建成一个具有产业效应、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带动小史楼村走上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采访期间,我有幸列席了小史楼村“有事好商量”民主专题协商议事会。会上,小史楼村的村民代表们围绕“中药材种植项目”进行民主协商,村民代表们就项目的销售渠道、技术管理、资金来源、推广应用、效益预期等系列问题充分发表了个人意见建议,汪焰明都一一做了耐心详细地解答。
我在采访笔记中写了一段话:“在小史楼村,我所到之处,所见之人,他们发自内心的笑脸,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让我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这股力量是小黄姜向上生长的力量,是汪焰明务实笃行的力量,是小史楼村迈向全面小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