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口县官和乡江溪屯村水产养殖(村集体经济)基地,一排排鱼池错落有致,一尾尾鲟鱼、山麻鱼正在嬉戏,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片片水花。技术管理人员覃三金向鱼池高高抛撒了鱼食,捕捞查看鱼儿长势情况,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主打鲟鱼和山麻鱼两个品种。鲟鱼从苗到出鱼,一般要养一年到一年半左右,3斤半开卖。山麻鱼每年6月份进苗,第二年的6月份开卖,到11月至12月份就基本卖完了。因为这是活水,从山上自流水来养殖的,所以水质对于养冷水鱼来说是最好的。水质好、水温低,鱼的肉质比较紧,口感也相当不错。”覃三金说。

养鱼有门道,好水是关键,冷水鱼养殖对水质水温的要求很高。江溪屯村位于江口县西南部,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现有户籍人口515户1735人,森林覆盖率86%,四周群山环绕、气候宜人、水质优良,非常适合鲟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2014年江溪屯村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2015年正式投产,并成立江口县江溪屯村村集体经济种养扶贫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18亩,拥有规模化标准鱼池18个,每年可以生产鲟鱼6万余尾、山麻鱼30万余尾。目前,该村向外聘请了1名技术人员,解决周边短期务工村民8人就业,共发放工资6.8万余元。冷水鱼养殖不仅成为江溪屯村的一个特色产业,也成了附近村民就近务工的重要渠道,铺就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养殖冷水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好的水质养出的鱼口感更好。挑鱼分池、投喂鱼料的比例也很讲究,所以,我们村养出来的鲟鱼、山麻鱼肉质细腻、口感富有弹性,越嚼越香,味道很鲜美。主要销往湖南、湖北及江口城区等周边市场。今年已出售山麻鱼6万斤,产值90万余元。售出鲟鱼2万斤,产值24万余元。”江溪屯村党支部副书记胡万国说。

为振兴乡村经济,江溪屯村“两委”创新以“合作社+农户”的水产养殖发展模式,吸引了本村村民胡世平回乡创业,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7年注册成立江口县大岭山清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冷水鱼养殖产业,探索新的增收致富路径,成为当地村民增收新亮点。

走进江口县大岭山清水鱼养殖基地,凛冽的寒风袭来,阳光照耀在鱼池上,波光荡漾,大口鲢鱼、江团等冷水鱼类畅游其间,胡世平和村民们正忙着赶鱼、捞鱼,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是2017年响应农民工返乡创业,到这里建了冷水鱼养殖基地,总面积80亩,主要产品是江团、大口鲶鱼,还有其他套养的草鱼、鲤鱼等,累计带动当地老百姓60余户增收。希望今后我在水产养殖中做得更好,继续带动周边老百姓,让他们也富裕起来。”江溪屯村大岭山清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世平说。

一条冷水鱼,让胡世平夫妻二人感受到热腾腾的新生活,认识到冷水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萌生了以鱼为主题,将“养殖基地”转向“餐饮”融合的发展想法。2023年,夫妻二人到江口县城开办起了一家清水鱼火锅店,于7月25日正式开业,探索出了一条集养殖、生产、销售、餐饮为一体的产业致富增收链,冷水鱼已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

“我养殖冷水鱼有6年了,我们的鱼品质好,市场的前景也比较好。今年我和我老婆商量之后,就在江口开了一家‘清水鱼火锅店’,想把我们养的鱼,端到餐桌上,让更多的消费者来品尝我们健康、生态的食品。”胡世平说。

既发展冷水鱼,又跳出冷水鱼。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5A级旅游景区梵净山的金字招牌,夜宿县城源源不断的游客涌向店里,店里的鱼基本不愁销量。与别家餐馆从批发商处采购原料不同,廖新珍家的鱼是从自家养殖到端上餐桌的自产自销一条龙。

“我们的鱼是自己养的,顾客进店就直接在鱼池挑选,现杀现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持鱼肉本身的鲜美。我们店主打的是大口鲶鱼、江团片片鱼火锅,分清汤、麻辣、酸汤3种口味,其中,麻辣和酸汤非常受顾客欢迎。目前,月收入可达5万元。”胡世平的妻子廖新珍说。

近年来,官和乡江溪屯村结合自身优势,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合理利用境内良好的水资源优势,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理念,以抓投入、调结构、扩规模、建精品、提效益的工作思路,瞄准市场需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精心打造冷水鱼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冷水鱼产业养殖,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真正把冷水鱼发展成了“热经济”,走出了一条水清、鱼肥、民富的新路子,也鼓起了当地老百姓的钱袋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