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九集镇良种场村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种植,既解决了村民家门口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走出了一条多种经营致富的新路子。
走进九集镇良种场村,一台大型机械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顺着机械的深耕和抖筛,深埋在地下的白芷瞬间被挖了出来,农户们手脚麻利地进行采收和装车,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
“现在我们正在收获的是白芷,机收一天可以收七亩地,前面一个人开机器,把药材从土里翻出来,剩下的村民就是捡药材。”九集镇良种场村村民雷顺清说。
今年60岁的雷顺清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但是种植药材却是他的头次尝试。两年前,村“两委”组织村里的种田大户外出考察学习旱地改种经济作物经验,雷顺清深受启发,回家后便加入了南漳县永菊家庭农场尝试中药材种植,白芷就是其中的一项。
“我们这都是旱地,以往只能种植玉米,一亩地收四五百元,现在种白芷,第一次挖一亩产平均800斤,安徽药材厂回收价格,2元8一斤,我们第二次挖,大概一亩田要挖400斤到500斤左右,售价比玉米要超好几倍。”九集镇良种场村村民雷顺清说。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近两年村里共有六户村民开始尝试中药材种植,目前种植白芷、丹参共100亩。
“通过村里发展药材种植,从育苗到除草到最后的收割,可带动几百人务工,特别是带动55岁以上村民就近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九集镇良种场村村委会副主任袁自锋说。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中药材种植经济价值高,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可有效增加村民收入。通过两年的试验,良种场村掌握了中药材种植的技术,为村民大力发展产业带来了信心。
“经过两年的实践,发现我们村土壤适合种植药材,明年我们准备流转500亩土地进行药材种植,同时发动村民一起种,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和村民个人收入。”九集镇良种场村村委会副主任袁自锋说。(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南融媒 王成波 宋志轶)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