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始鸣,万物生长,一切都变得活跃起来。走进蒋堂镇下汪村蚯蚓养殖示范基地,只见基地工作人员陈广先正拿着肥料往蚓床上堆,堆起的“高地”便是蚯蚓的“爱巢”。

“我手上的这是沉淀过的牛粪,是蚯蚓主要的食物。我们把附近一康奶牛场日常养殖中产生的粪便运到基地,沉淀后养殖蚯蚓。牛粪通过蚯蚓分解,还可以形成天然有机肥。”陈广先说,使用有机肥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强作物抗病能力,提高作物品质,产生一条绿色循环经济带。

在婺城,养猪、养鸡、养鱼甚至养蛇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这蚯蚓养殖却鲜有耳闻。

蚯蚓,又名地龙,营养丰富,繁殖迅速。他是渔具市场的“宠儿”,又因其体内富含高蛋白可入药,此外,在土壤改良、消除公害、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他又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据基地负责人虞洪博,去年,他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位来自宁波的蚯蚓养殖户。交谈中,他深入了解到蚯蚓销售市场宽广,价格节节攀升,少有人系统化养殖,并且其投资较少、见效较快。说干就干,2021年4月,虞洪博在奶牛场附近承包了近20亩土地,引进1000条蚯蚓幼苗,开始规模化养殖。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虞洪博探索出“奶牛—牛粪—蚯蚓—有机肥料—蔬果”循环发展模式。一方面,蚯蚓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生长周期快,只需控制好土壤水分、温度等,约一个月便能采集售卖;另一方面,他与附近的奶牛场开展合作,既解决对方粪便无路消耗的困境,又低成本快速收集到了蚯蚓食物,实现了双方共赢。此外,蚯蚓生长过的土壤,松软透气、富含养分,为周边的蔬果种植村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肥料。

“现在,活体蚯蚓市场价每斤不低于6元,亩产最高可达5000斤,来自兰溪、宁波甚至江西的经销商源源不断,可以说是供不应求。”虞洪博说道,下一步,他将扩大养殖规模,并带动周边村民一同养殖。“如果村民有意向,我会提供技术支持,并解决销售问题。”

近年来,蒋堂镇在发展壮大农业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做足绿色经济大文章。牛粪养殖蚯蚓,不仅串联起了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也“引”出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