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去年从外地引进了红薯新品种,长得又大又红,而且生吃口感都很好,又脆又甜! ”正在忙碌着的村民举着一个刚翻出来的大红薯乐呵呵地说道。现在正值红薯收获季节,在枞阳县义津镇红薯党建联盟种植基地,一堆堆刚挖出来的红薯表皮光亮、形态饱满,摆满了田间地垄。这种红薯因质地甘甜、糯度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特点广受市场好评,不起眼的小红薯已日渐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据义津镇红薯党建联盟副秘书长李经邦介绍,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5月镇里组建了红薯党建联盟,当年从山东青岛统一引进高淀粉红薯苗,出粉率提高到18%。党建联盟又多方协调,把各村的废弃学校利用起来,建立红薯洗粉基地7个、红薯粉丝加工基地4个,盘活了集体资产的同时,给附近农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红薯党建联盟牵头注册了“皖义丰”牌红薯粉丝,并通过了食品专业的检测,去年在电商超市开始销售。 2020年党建联盟红薯粉丝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200多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加近20万。
如今,义津镇红薯党建联盟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盟建立了“党建+人才+产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超市+企业”的利益联接机制,发挥组织优势,协调各方关系,在产业发展的用地、用工、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制定统一标准,实行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工艺、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品牌。三年来,通过党建联盟+N模式的实践,义津镇红薯粉丝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当地致富产业、主导产业,一方面农户通过种植、销售红薯实现家庭收入增收;另一方面各村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红薯粉丝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长。
近来,为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枞阳县坚持整合各类党建资源,采取“城市+农村”“本地+外地”“非公+农村”“村集体+大户+贫困户”等方式,组建产业、行业和区域等不同类型党建联盟。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党员联管”的“三共三联”运作模式,形成“党建联盟+城乡联合党委+龙头企业党支部+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岗”的严密组织体系,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蒋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