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刚

作为第一代留守儿童,25年前那个大雨滂沱的傍晚,吴永柏至今难忘。

他记得很清楚,父亲临行前的那个夜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的水井旁乘凉,妹妹嗲声嗲气地说:“爸爸要早点回来,不然二哥又要欺负我了。”那年,吴永柏11岁。

裁缝手艺精湛的父亲去了福建石狮的服装厂打工,不久后就拿到了高达900元的月工资。对于一个兴国乡村家庭而言,这是留在家乡务农或经商都难以获得的高收入。父母外出务工,让吴永柏和弟弟、妹妹的生活和学习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但成长中的少年的人生中也因此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

长大以后,吴永柏希望父母缺席成长的遗憾不再困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时能在他们身边,孩子哭泣时能帮他们擦眼泪。”这样的想法,让他在深圳的IT行业里打拼10年后,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

汽车穿过村庄和田野,抵达位于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油槽组一处山坳里的柏瑞灰鹅养殖基地。在电话中笑得爽朗的吴永柏穿着一身蓝色工装出现了。“先喝茶。”坐在办公室里,他一边泡茶待客,一边通过实时显示基地各处情况的监控录像,介绍自己的灰鹅基地。吴永柏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兴国建起了4个灰鹅养殖基地,2018年共销售灰鹅12万羽。

隆坪乡西南方向400公里,广东省英德市鱼咀村,人称其叔的廖志其在外经商多年后,也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

2017年,廖志其听说了碧桂园进驻鱼咀村,要在这个破败的、行将消失的村庄进行乡村建设的消息。他兴奋得睡不着,预感到自己的家乡“有了一次复兴的机会”,随即决定和儿子廖茂航一起回到鱼咀村。回村后他当选为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并被碧桂园聘用为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编外公益人员“老村长”,承担起沟通村民、协调项目的重担。

返乡创业:从“码农”到“鹅农”

其叔年轻时和乡亲们一起摇船顺连江南下,到广州卖稻米等土产。多年经营,他在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地建立冬瓜基地,从种植到收购再到销售,与各地农民和客户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号称“冬瓜大王”。走南闯北的其叔到过不少漂亮兴旺的村庄,相比之下,鱼咀的破败让他备感失落。当家乡有了千载难逢的复兴机遇,他要为鱼咀这“两千年后的再次辉煌”出把力。

与其叔一样,吴永柏的返乡之路,由源自乡土和亲人的情感诱发引导,亦由理性逻辑步步支撑。

在深圳,吴永柏就职的公司为多家餐饮企业开发菜品管理软件,哪些菜品利润率高,哪些菜品带来了最多回头客,通过大数据分析一目了然。吴永柏为客户提供精准答案的同时,也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机会—鹅肉在深圳、香港等地持续畅销,市场对高品质原材料的需求旺盛,而他的家乡兴国,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灰鹅的原产地。灰鹅肉质鲜美,自1990年代起就源源不断地销到广东。这不正是苦苦筹划的返乡创业的最佳选择吗?

老宅养殖致富项目_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灰鹅养殖基地,吴永柏在育雏室喂养鹅苗。摄影/王晓东

“我小时候,春天和秋天,家里各要卖掉一批鹅交学费。”兴国农村长大的吴永柏熟悉灰鹅,他希望自己能让这个优质禽类品种拥有更大的市场,产生更大的价值。2014年年底,吴永柏开始返乡创业计划的试验期,2016年,他的灰鹅养殖项目正式启动。“用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品质最佳的鹅肉,满足年轻一代对生态、健康和口味的综合需求。”

兴国,赣南的红色将军县,脐橙是当地最知名的物产。早春2月,脐橙已经下市,春节前卖掉大批灰鹅后,吴永柏的养殖基地也安静了许多。两排育雏室里,两批次鹅苗经过每天4至5次的投喂,生长迅速,为了保证鹅肉品质,鹅苗的饲料以基地种植的黑麦草为主,草料与精饲料的比例约为9∶1。

求教专家、与商业伙伴合作建基地、到全国各地拓展市场,挺过了2016年的禽流感和父母不理解等冲击后,吴永柏的“功夫灰鹅”成了响当当的品牌。他坚决摒弃令人产生田园遐想的传统饲养方式,规范养殖技术和流程,并把他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上千名贫困乡亲,带领他们一起建立合作养殖模式,一起发展产业,一起增收致富。

吴永柏为加入合作饲养灰鹅的贫困户提供鹅苗和技术支持,政府和碧桂园集团则通过帮扶资金等方式支持农户和这一产业体系。“碧桂园直接补助每个养鹅农户300元,支持他们购买养殖设备和饲料草籽等。”吴永柏说,灰鹅长成后基地负责销售,扣除前期垫付的鹅苗费用后,销售款全部返还给养鹅贫困户。去年,参与灰鹅养殖的农户每家增收一两万元,靠这一笔收入即可脱贫。“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脱贫,碧桂园的加入让我们能够把帮扶范围扩展得更大、更宽、更广,效益也更大。”站在黑麦草田边上,吴永柏说。

一场由旧到新的革命

兴国有灰鹅,英德有清远鸡。在鱼咀村,碧桂园和广物集团联手帮扶发展清远鸡等养殖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与文旅项目一起,稳步推进。

历史上的鱼咀曾拥有长期辉煌。自汉代到唐代,它作为县治的时间长达800余年,也是繁盛多年的商贸水路码头。筑于公元26年,由岭南通往首都长安的要道之一西京古道,起点即在鱼咀。鱼咀村的村民分属38个姓氏,先辈从五湖四海来到这个繁荣的商业码头经商、定居。斗转星移,随着陆运取代水运,鱼咀兴盛不再。进入新世纪,产业继续凋敝,人口流失严重。到2018年,居住在鱼咀的仅余老人和留守儿童,大约30人。

碧桂园的到来,让这个典型的空心村迎来历史的再度转折。很多村民起初不相信会有“这么大的馅饼”,反过来提醒其叔“不要给人家骗了,卖了鱼咀都不知道”。“我说,你绝对放心,这确实是一个大馅饼。”其叔这样回应对方。

2018年3月16日,鱼咀古城文旅项目正式启动,浛洸镇政府、碧乡农业公司、鱼咀村委会及鱼咀村民理事会联合成立旅游公司,共同运营。2018年年底,项目一期的民宿、餐厅、书吧和咖啡吧等开始营业,古老的村庄面貌一新,建筑依当地传统建筑风格修造,其叔请来的本地工匠作用颇大。目前,项目的二期工程也已经接近尾声。最近,其叔每天都要守在施工现场处理各类问题。

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_老宅养殖致富项目_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

广东英德市鱼咀村凤鸣碧乡民宿咖啡吧。摄影/张健

鱼咀文旅项目四方参与,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产权归宅基地主人所有,使用权和经营权由宅基地主人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经营权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团队。鱼咀文旅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王海洋从去年11月20日开始管理鱼咀的民宿运营,目前共有员工13人,大多是本村村民。“上岗前送他们到碧桂园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去学习,经过封闭式学习和实习检验再回来工作。”王海洋预计,项目的二期和三期建好后,可以解决村里50个人的就业,农家乐也能解决十几个村民就业。

包括古街古铺在内的核心区域,属于文旅项目的三期,将结合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更精细的规划。位于江边的古街,如今人去屋空,但古时商铺云集的样貌仍依稀可辨。老宅、界碑、古井等无声地诉说昔日繁华。“三期是我们鱼咀的亮点,做起来也是很漂亮的,过年了年轻人都回来了,跟他们也聊了这个问题。”作为“老村长”,其叔连接村民与项目各方,协助解决各种棘手问题。他挨家拜访聊天,让大家理解文旅项目这样全新的帮扶模式。“我是做生意出身,做了十几年,都没有做村民工作那么辛苦。”其叔经常带着鸡和酒去村民家里聊,但时常遭遇冷眼。

其叔的儿子廖茂航回到鱼咀承包了民宿餐厅,每天一早采购好食材,就在后厨和前厅间忙来忙去,和父亲一样踏实做事。餐厅食材都来自本地,最受欢迎的鸡正是来自碧桂园和广物集团扶持的贫困户养鸡场。其叔告诉儿子:“不管赚多赚少,一定要先做下去。”

承袭传统 回归初心

与人气一起回归鱼咀的,还有传统风俗。舞草龙是鱼咀最有特色的年俗,已经被列为英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年,村民们用稻草编成龙身,竹和纸片扎成龙头、龙尾,再用9根或18根1.5米左右的竹竿将草龙一节节撑起。一人吹哨指挥,9个或18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依哨声舞动。每逢春节,村民便自发组织到每家每户门前舞“草龙”,炮竹声中,好不热闹。近些年,因为年轻人离开,舞龙已经停了好几年。在文旅项目带动下,今年春节,鱼咀的龙又舞起来了。“今年主要是过年回来的年轻人舞龙。”其叔在电话中兴奋地说。

老宅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_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

春节前夕,鱼咀村“老村长”廖志其组织村民一起排练舞草龙。舞草龙是是鱼咀最有特色的年俗,已经列入英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任玉明

在碧桂园帮扶的另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甘肃东乡,文化传统也在精准扶贫指引的产业发展中得到了关注。

早年到兰州读书、生活的东乡族女孩马箫箫,如今回到家乡东乡县达板镇舀水村时,被当地乡村妇女的境况震惊到了。她发现,村里妇女仍然被困在锅台、羊圈和田地,忙于干活,忙于照顾老人、孩子和丈夫,却并不在意自己。马箫箫想起了自己幼年时喜爱的东乡刺绣,那是东乡女人日常生活中难得的属于自己的一块领地,她们聚在一起,把颜色鲜艳的花鸟刺绣在鞋垫、袜子、枕套、门帘等物品上,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将对家人的祝福、对生活的热情,用一双巧手描绘在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图案中。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马箫箫要改变女人们的观念。

她在自家老宅里开设绣坊,组织村里妇女一起刺绣,为绣品找销路,卖出去可以让大家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入,“可以给自己买点衣服和化妆品,不用跟男人开口要钱了。”创业路上热热闹闹,但也很艰难。直爽的马箫箫说,自己因为创业瘦了10斤,不经意间完成了减肥目标,但产品销路不畅,面对绣娘们的期待,她只能不断自己投钱买原料、收购绣品,刷爆了三张信用卡,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在我最绝望的时候,碧乡产品部经理给我打来了电话。”一笔订单解了燃眉之急,也让马箫箫有了底气。

通过碧桂园的公益销售平台“碧乡”,马箫箫和东乡绣娘们生产的手帕、挂画、茶席、收纳盒、台灯等产品,带着东乡文化气韵走向全国。马箫箫在绣坊微信群发布工作,多的时候有20多个绣娘上工,手艺好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对于贫困的东乡妇女来说,这是一笔非常有尊严的收入。

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老宅养殖致富项目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

唐努给也是东乡手艺一流的老绣娘,这个牵牛花枕套是她年轻时候的绣品,寓意夫妻情投意合。摄影/王晓东

2018年年底,我们和马箫箫一起前往达板镇红柳村老绣娘唐努给也家拜访。年近70岁的唐努给也因为视力问题,已经放下绣花针多年。她找出自己保留下来的几件作品,不同的刺绣样式,针脚细密,颜色搭配鲜亮,构图简洁明快。年轻时,唐努给也是远近闻名的刺绣好手,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一件绣品。她当年为女儿做的一整套绣品嫁妆,让乡亲们赞叹不已。随着唐努给也这一辈渐渐老去,东乡手工刺绣也被机器绣取代,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继承传统,就要发展产业、培训绣娘,马箫箫复兴东乡刺绣的梦想正在逐步推进。在她的绣坊里,我们见到了一群年龄不等的东乡妇女,最小的是一位20岁的年轻妈妈。49岁的马阿西也是手艺最精湛的一位,她的作品曾获得东乡妇联举办的巧手比赛一等奖。马阿西也从十二三岁起跟着奶奶和妈妈学习刺绣,现在则在绣坊将手艺传授给年轻人。“让东乡刺绣走出东乡,让苏绣、广绣都知道,在一个偏远的地方,还有一种绣法叫东乡刺绣。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做的。”马箫箫说。

找回乡村文化自信

第一财经穿行在大山里、江河畔,走访多地乡村,记录下吴永柏、廖志其和马箫箫等人的创业故事。他们眷恋家乡,不舍温暖亲情,他们看到了农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希望,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未来。最可贵的,是他们愿意接受比留在城市更严峻的挑战,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父老乡亲一起,守护、建设那一片无比珍贵的碧野碧乡。

老宅养殖致富项目_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

宁陕梨子园养蜂合作社创始人周世红与拥有20多年养蜂经验的蜂农易天明探讨养蜂技术。摄影/王晓东

陕西宁陕“疯婆娘”养蜂合作社的周世红,和养蜂农户一起把优质秦岭蜂蜜卖到全国;湖南平江的企业家袁先斌,依传统方式生产长乐甜酒、剁椒酱等当地特色食品;陕西耀州的左林斌,发现了家乡漫山遍野的山桃的价值,他和乡亲们的合作社生产山桃核枕等特色产品,在家门口就业脱贫。

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_老宅养殖致富项目

平江县长乐镇甜酒第21代传承人熊湘和正在用古法制造甜酒。摄影/张健

每一个乡村创业故事都令人赞叹、振奋、欣喜。每一个故事,都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多方协作。“做扶贫、做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人,是带头的人。有可能是村干部,也有可能是返乡创业人。”碧桂园赣州区域兴国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项目部负责人、碧桂园高级社会责任经理张重庆说。返乡创业青年被普遍认为是乡村建设的领军群体,多年来专注于乡村公益事业的张重庆认为,这是因为这一群体既能融入乡村,又拥有视野、资金、技术、市场等乡村缺乏的资源。乡村振兴,就是乡村的各类资源合理活化的过程。

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城乡的互动,包括各类资源以及观念的互补、互动。张重庆说,乡村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往往是城市缺失的,在互动的过程中,农民可以看到乡村的优势,进而逐步理解产业发展的规则和模式,并找回乡村文化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应该把文化传承、挖掘出来,让农民知道将这些保留在生活当中的意义。当乡村建设中有组织建设的内容,有产业,有文化和教育,这个模式才能成立。”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共同推进,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

老宅养殖致富项目_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

东乡族自治县山峦起伏,全县有1750条梁,3083条沟。摄影/吴军

和张重庆一样,在兴国、东乡、英德、平江、宁陕、耀州等全国14个贫困县,碧桂园的专职扶贫干部常驻当地,通过为创业企业与合作社筹措资金、开放销售平台、提供产品和品牌咨询服务等方式,推动创业青年们带动贫困群体一起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碧桂园的扶贫干部中,有多位持续服务于乡村公益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将公益发展理念与地方特色结合,在碧桂园集团的全力支持下,开辟企业公益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自1997年的仲明大学生助学金项目开始,碧桂园在杨国强的带领下一步步拓展公益实践,回馈社会。碧桂园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则可追溯到2010年,在广东英德树山村,碧桂园投入2亿元扶贫资金试点,让这个贫困没落的村庄焕然一新。

教育、产业、就业与党建,是碧桂园扶贫的四大领域。实践中,依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展开。他们找到吴永柏、马箫箫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和他们一起整合资源、创新产品、开辟市场,推进产业更新,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扎扎实实地融入社会发展潮流。

他们看到了提升农民和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参与教育扶贫,推动传统文化复兴,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慢慢地,乡亲们参与进来主动保护、开发乡村沉睡多年不被重视的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美味的特色食品、古老的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副总监、英德扶贫项目负责人潘定国认为,乡村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利益博弈过程,也是一个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建立信任的基础需要时间。“鱼咀现在所展现出来的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过程中有很多艰难和阻力。”他说,阻力不仅来自于村民,也来自于整个规划层面,“这就是一个碰撞的过程,在碰撞的过程中让事情慢慢地朝彼此需要的方向发展。”

致富养殖老宅项目介绍_农村致富养殖项目大全_老宅养殖致富项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