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共文山州委州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机关党建创新案例和“书记创新”项目评选工作。为强化评选结果运用,引领带动各级党组织主动履职尽责,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现开设专栏,对评选出的10个“十佳案例”予以展示,供大家学习借鉴。
党建带科技“注”企业
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亮农业科研本色
中共文山州农科院机关委员会
一、
提出背景
2022年以来,州农业科学院以党建服务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促进党建,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科技人才集体智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于企业,进而应用于农业生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在优化提升全州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科研单位作用,点亮农业科研本色。
二、
创新做法
党建带科技,激发科技自主创新活力。推行三个工作法,以党建带动科技创新发展,激发科研团队和科技人员干事创业劲头。一是用好项目工作法,年初对在建的省州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任务再分解,明确本年度项目建设内容、进度要求,党员积极主动带头认领,履行项目分课题负责人责任,接受部门和职工监督,每季度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项目晾晒,设立红黑榜,形成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二是用好一线工作法,通过党员带头、党支部先行,组建党员先锋科研小组、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田,42位党员参加了11个党员先锋科研小组、15个党员先锋岗、10片党员责任田,支部定期对项目示范效果进行研判,推进项目建设。三是用好典型引路法,注重选优塑强,挖掘基层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切实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单位内部近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州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省两类人才为榜样,确定不忘初心、科学报国的教育主题,通过讲党课、开展学习研讨,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在全院营造争先进位、勇于担当良好氛围,从而激励全院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政企党组织联建共建,科研成果呈现聚核效果。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和企业产品研发及生产实力,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落地,让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一是支部同建,实现党建、科研、生产共同发展。院属党支部与种业公司党支部构建政企党组织联建共建,实现双方优势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党员推动发展、凝心聚力作用,构建“研、产、销”相结合的发展新思路,落实基层党建共建促发展的新路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让科技成果具有普惠性,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二是项目助企,打造“科企合作”有力载体。瞄准农业良种培育的薄弱环节和核心关键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集中优势力量,构建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种业自主创新体系,“香稻种质资源评价与加工应用研究”“云南岩溶山区抗旱耐逆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辣椒工厂化育苗技术集成研究应用”等一批院企合作项目在州内企业落地,针对高产抗病抗逆宜机收水稻、玉米、辣椒新品种选育与推广中的诸多关键技术难点开展联合体攻关,帮助企业建立科研团队,发掘一批水肥高效利用、抗病抗逆强的优异种质资源,配套良种良法,加快在生产上应用,努力提升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科企携手,科技培训服务有的放矢。针对企业在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主力军和排头兵作用,深入开展“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和“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选派,共选派58名专业技术人员为36个村小组和45家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提供一对一科技服务。
科技成果注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发力,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开展科技研发,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集成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一是聚焦粮食安全发展,抓牢“种质端”,一批科企合作选育的优良粮食作物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二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引入企业共同构建绿色发展体系,推进石漠化区“农林草”生态治理与绿色农业产业循环发展模式研究,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三是助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企业做强做大装上技术核“芯”。围绕丘北辣椒产业发展,做好种源攻关,在全国率先育成丘北辣椒三系杂交新品种“文干椒1号”,破解常规品种丰产不抗病、抗病不丰产的技术难题。
三、
取得成效
一是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中转化应用,有效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围绕“6个百万亩(头)”示范基地建设,突出作物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自主选育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新品种在州内示范推广面积超130万亩。由合作企业开发小麦新品种“文麦14号”占全州推广面积的50%以上,优质陆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面积占全省陆稻面积50%以上,“文单”系列杂交玉米种子在州内制种面积达3000亩,在州内外推广面积达40万亩以上,文青贮2号成为云南省最受欢迎的专用型青贮玉米品种之一。
二是构建绿色农业产业循环发展体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研究集成“林下果-草-畜(禽)-肥”生态治理与绿色产业循环发展模式,合作企业在西畴三光石漠化区实施“优质猕猴桃+饲草覆盖+乌骨鸡、肉牛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800亩,农产品达“绿色食品”标准,实现减少化肥投入78%、减少石漠化区水土流失37%,综合产值超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