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9)摘要唐菖蒲(Gtadiol蛐hybridusHort.)是世界上著名的球根类切花植物,用途}分广泛。本文综述了唐菖蒲的起源、进 化历史及我国有关唐菖蒲的育种研究工作。 关键词唐菖蒲育种 Wang)(iaIl丑lDiLu0 Fengxia (NationalEngineering ResearchCenterfor Vegetables,Beijing,100089) C.1adiokisknownasafamousbulbouscutflowerandwidely usedontheworld.Inthis paper,theorigin ofG/adiolusand breeding research aspects inChinaweIesumnmrized. Key words G/adiolus;Breeding 唐菖蒲(Gladiolushybridus Hort.)属鸢尾科(1r/daceae)唐菖蒲(G/adio/u*)属多年生球根类植物, 应用广泛,是世界上著名的球根类花卉之一,与月季、菊花、香石竹和非洲菊一起并称为五大切花。

享 有“切花之王”的美誉。唐菖蒲大部分起源于南部非洲,只有少部分起源于地中海地区。我国引入数十 种,各地均有栽培。 1遗传资源 唐菖蒲属植物约有250种,是鸢尾科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1171。现在世界各国广为栽培的品种都是 由不同种的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变种问杂交、以及种与杂种、变种问的杂交而成”J。一般认为,唐 菖蒲染色体基数x=15,种间差异很大,染色体数目在30—180之间”l,除部分产于非洲的原种为二倍 体(2n=2x=30)以外,其余包括原产西亚和地中海地区的种类及现代栽培种大部分为多倍体。但有报 道,唐菖蒲还存在有染色体基数x=儿,13的品种【l“。因此,唐菖蒲属植物的遗传背景在细胞学上是 十分复杂的L”j。表1列出了比较重要的唐菖蒲原种及杂交种L1 表1膺蕾蒲主要原始种及杂交种194 中国球根花卉年报 2育种历史及研究进展 自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园艺学家们进行了漫长而复杂的引种、筛选和杂交育种工作,培育出 如今成千上万的唐菖蒲新品种。总体来说,现在栽培的优良品种大部分由南非的原种杂交而来。1737 年,随着一批原产非洲的唐菖蒲被引入欧洲,英国曼彻斯特的教父用绯红唐菖蒲(G.card/n02/*)和卡奴 斯唐菖蒲(G.cgfrr/eus)杂交育成了第一个人工种间杂交种。

此后,由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地的园艺 学家们叉相继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杂交种。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杂交种包括:英国人Colville于1823年 育出的具有香味的柯氏唐菖蒲(G.xco/"///ei);比利时人I-I.Bedaversis于1837年培育的适于夏季开花的 甘德唐菖蒲(G.gandavens/sVanHoutte);Riikogel于1839年育出的多枝唐菖蒲(G,xral?toff.¥Ks)。从1850 年起,法国人M.Souchet用了近30年的时同在同一系统中进行杂交和选择,培育出更为优秀的种类,并 且传人了美国。而美国本土著名的育种家IuutherBurbank于1890年左右从事改良工作,培育出了能耐加 州强光和干旱气候的新品种。1915年美国的孔德培养出杂种报春唐菖蒲(G.xprkn止/nmhybrid),花色极 为丰富。以后又培养出花型大、开花快的大花报春变种(G.xpr/mu//nus vat grandiflora),成为现代夏花种 的主要品系。由此,唐菖蒲的品种改良工作中心由欧洲移至美国。美国唐菖蒲协会(AmericGladiolus Society)也于1910年5月成立。

日本最初引入唐菖蒲是在1844年,1893年开始着手进行改良工作,二 战后,唐菖蒲的栽培急速增加,1952年成立日本唐菖蒲俱乐部,引入并培育出许多新品种【1]。 我国引入唐菖蒲栽培的时间较晚,相应的育种研究工作开展也较晚[21。解放后,北京、沈阳、包 头、广州等地相继开展了唐菖蒲的育种工作。都曾取得~定的成就,并先后培育出了一批品质优良的新 品种。1949年,北京大学农学院的汪菊渊、陈有民曾广泛收集国内外百余个品种的唐菖蒲。并作了杂 交育种工作,后因故中断LlJ。沈阳市园林科研所于1973年至1984年进行了唐菖蒲的杂交育种工作,选 育出91个优良品种。包头市园林科研所等于1982年至1984年培育出43个优良品系【“。黑龙江省森林 唐菖蒲育种研,凫综述 195 植物园在1987年至1990年间,从杂交实生苗中选出7个表现较好的品种,再经白交筛选出3个不同于 原来花色的新品种”!。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于1991年至t993年在唐菖蒲开花习性观察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广 东地区特点的唐菖蒲育种技术,并从杂交后代中初步选出了一批花朵数多、花色新、较抗病的优良单 株。同时,他们还发现,无论是自交还是杂交,其后代性状均表现出很大的分离。

表明栽培亲本都是高 度杂和的,性状分离主要表现在花期、花色以及抗病性等方面L8J。 北京首钢绿化研究所于1994~1998年刹用80多个亲本材料,共作杂交组合925个。后又从300多 个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了30多个株系及品种。在抗病性、商品性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均优于当前在 我国大面积推广栽培的品种u“。 另外,在新品种保护方面,为使育种家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中国农业大学受农业部委托进行了唐 菖蒲属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性状和指标的研究,为制定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接轨的科学、 合理、实践性强的唐菖蒲品种DUS测试指南奠定了基础【l“。 3育种技术及育种目标 3.1育种技术 3.1.1引种及选种从国外或国内引入唐菖蒲品种资源,了解该品种所适应的环境条件和其生物学特 性。在试种栽培过程中,对表现优良的品系加以保留;及时发现表现异常的变异株,对它们进行单选培 育-7J。同时,通过组织培养的手段,将优良变异植株保存下来并进行大量快速繁殖。 3.1.2杂交育种可采用白交、回交、正反交及自然杂交等方法。唐菖蒲染色体数目根据品种不同从 30~180均有发生,并且还有各种多倍体,因此,经常会发生种间不亲和。

据熊佑清(2000)报道【l“, 唐菖蒲的杂交结实率为38%,其中具有杂种优势的性状品种仅占杂交组合的3%左右。因此认为,选择 优良的唐菖蒲亲本品种和保证一定数量的杂交组合是选育唐菖蒲新品种的最基本条件。此外,中国农业 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省)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唐菖蒲研究工作,从40余个自然杂交品系中 选育出“橙红娇”、“紫英华”、“红绣”三个优良品种,并于2000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员会审定命名L9““。另据报道,可以利用鸢尾科其他属的植物与唐菖蒲进行远缘杂交,如:白射干 (1r/s d/chotoma Pa)、德国鸢尾(,.german/caL.2n=44)、香根鸢尾(,.PallidaL.2n=44)‘4,7|。 3.1.3辐射诱变育种除了常规育种方法,辐射诱变育种也被用于唐菖蒲的育种工作中。通过物理(x 射线、a射线、p射线、7射线、电子束、激光、无线电微波等照射种球)或化学(秋水仙素、硫酸二 乙酯(EMS)、乙烯亚胺(EI)、富民隆(PMTS)等)手段对种球进行处理【7J,可造成染色体缺失、加 倍,基因重组、突变等发生,从而导致新品种的出现[“。烟台市农科院用剂量为60。

80GY的电子柬 辐射唐菖蒲种球,使唐菖蒲后代的花色、花型、花序及开花期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其变异率为 8.7%~30.8%。用此种方法已培育出4个性状较稳定的优变系。临沂师范学院生物科学系[”1通过研究 发现,用。Co-'/射线对唐菖蒲种球进行照射,其中4k-1~8研剂量为适宜的唐菖蒲育种的照射剂量。可 明显诱导染色体畸变,并可促进唐菖蒲种球的生长。为唐菖蒲辐射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t4]。 3.1.4分子育种利用基因工程将外源目标基因导人需改良的品种内,从而得到具有育种目标的优良 品种。 3.1.5组织培养包括2个方面,即脱毒和快速繁殖。作为育种工作的辅助手段,组织培养可以在短 期内对培育出的优良品种进行快速、大量繁殖,保证良种繁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2育种目标 3.2.1提高观赏品质,培育多种花色、花型、花朵大小的优良品种,以适应不同的用途。此外,培育 具有芳香气味的唐菖蒲,在目前看来可视为唐菖蒲育种的一个新突破f ^…。据报道,在南非野生种中 有6种体内存在有芳香物质…。并且许多冬季开花的品种具有香味。 3.2.2培育不受日照长短控制的日中性品种。唐菖蒲为长日照植物,培育对光照反应不敏感的日中性 品种,以适应促成栽培,则可以更好地做到唐菖蒲的周年供应[4 196中国球根花卉年报 3.2.3培育抗逆性强的品种,抗病虫害,特别是抗病毒性强的品种,进一步减少种球退化现象,提高 切花的品质和产量。

3.2.4培育耐低温品种,可节约能源及减少成本支出。 4展望 在全世界范围内,唐菖蒲育种研究在整个唐菖蒲研究中约占4.64%,已育出现代唐菖蒲栽培品种1 万多个Ll“。目前我国的唐菖蒲栽培品种和生产用球绝大多数由国外引进,在国内适应性较差,种球经 过一两代种植之后,往往会感染病毒,在栽培过程中,种球逐年退化现象十分严重,最终导致切花的产 量和质量下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虽然一些科研院所进行过唐菖蒲的育种工作,也培育出了许多新品种,但大多仅停留在科研阶段, 很少将成果用于实际生产中,甚至有许多新育出的品种因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而丢失。品种繁育工作明显 不足[16]。 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培育新品种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以期占领国际市场。我国唐菖蒲繁殖栽培育 种等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在育种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品种 资源缺乏,长期依赖进口;(2)种球退化严重,繁殖栽培生产技术落后,切花品质较差;(3)品种选 育、保鲜贮藏技术工作滞后112J。 因此,为解决品种国有化,尽快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今后唐菖蒲的育种工作应注重以下 几方面: (1)加强引种选种工作,收集及整理国内外唐菖蒲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 (2)在做好唐菖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工作的同时,逐步采用分子育种等新技术,加快培育新品种 的速度; (3)加强唐菖蒲遗传信息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4)建立高质量的良种繁育体系,尽快做到种球生产专业化、国产化; (5)重视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维护育种者权益。

参考文献 [1]陈俊愉.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66。274 [2]程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40.352 [3]章守玉.花卉园艺(上).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49.462 [4]杭州市园林技工学校.园林植物育种.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07。21.5 [5】高俊平,姜伟贤,孙世菊.中国花卉科技信息全书.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54。54 [6]王秀珍,李样惠,郝亚娟.唐菖蒲的杂交育种.林业月报,1995(5):20—22 [7]蔡曾煜.唐菖蒲育种.中国花卉盆景,1995(1):12~13 [8]马国华,张启明,李洪清.唐菖蒲新品系的选育.广东农业科学,1994(3):23,24 [9]郭太君,焦培娟,张雅风等.唐菖蒲新品种‘橙红娇’.匿艺学报,2001,28(2):184 [10]焦培娟,郭太君,张雅风等.唐菖蒲新品种‘紫英华’.园艺学报,2001,28(2):18.5 [11]郭太君,焦培娟,张雅风等.唐菖蒲新品种‘红绣’ 园艺学报,2001,28(2):185 [12]熊佑清.唐菖蒲种球退化原因与杂交育种的研究.中国园林,2000,16(6):80—81 [13]孙纪矗.林祖军,崔广琴等.唐菖蒲辐射诱变育种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1,18(1):37一柏 [14]张立富,王学慧.Co-T射线对唐菖蒲染色体的影响.生物技术,2001,11(4):11~13 [15]赵梁军,唐道城,我国唐菖蒲生产及科研现状.中国花卉科技二十年.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62。47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