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季稻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品种特性和播种时间确定适宜的播种量。结合本地实际,适当稀播育壮秧,尽量通过水肥或化控调控延长秧龄,或者采用大钵体毯状苗机插或机抛等种植方式,缩短返青期,为油菜收获争取时间。水稻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参照当地高产栽培技术。晚稻收获时秸秆要切碎喷洒还田。有条件的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可以开展增产提效新技术路线的试验示范,即采用精量稀播育壮秧,长秧龄带蘖移栽抢茬口,大钵体苗育插秧快速返青控杂草等新型技术,并配套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期实现提高大田光温资源利用率、缓解季节茬口矛盾、主攻大穗和千粒重等提效目标。
(一)选用良种,培育壮秧
1.选用良种,保证用种量
选用早熟、高产、抗寒耐淹、抗倒伏强、生产潜力大的优良品种。其中早稻宜选择生育期为105天左右的早熟或中熟偏早品种,可选用化感2205、湘早籼45号、江早油占、中嘉早17、中早35、陵两优211、陵两优7129、陵两优14229等品种;晚稻宜选择115天以内的早熟、优质品种,可选用泰优398、金珍优早丝、泰优乡占、隆香优130、湘优100、野香优航1573、野香优靓占等品种。
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早稻为2.5~2.7公斤,晚稻为1.75~2公斤,常规早稻为4.0~4.5公斤、晚稻为4.0~4.5公斤。用种量根据千粒重大小相应调整。
2.精量播种
湿润育秧按秧田:本田=1:8~10备足秧田;抛秧每亩本田用434孔秧盘,早、晚稻65~75片;机插育秧按照秧田:大田=1:80备足秧田,早、晚稻每亩用58厘米×25厘米×3厘米的硬盘35~38张。
(二)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1.适时移栽
采用“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要求插足基本苗。湿润育秧或抛秧,早稻秧龄25~28天,晚稻秧龄20~25天。普通机插秧适宜移栽叶龄为4~5叶期,早稻秧龄20~25天,晚稻秧龄18~23天。大钵体毯状苗机插通过化控和肥水管理,早稻秧龄30~35天,晚稻秧龄25~30天。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早、晚稻栽插规格为20×16.5厘米或23.3×13.3厘米,杂交稻每穴2~3粒谷苗,常规稻每穴4~5粒谷苗;早、晚稻亩抛秧65~75片,抛植2.2~2.5万穴;机插秧选择7寸机,早稻机插规格为25×13厘米,中、晚稻为25×14厘米;早、晚稻取最大档取秧量。
(三)施肥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施肥量,亩产在450-500公斤,在前茬秸秆还田的情况下,推荐氮肥用量为10~12公斤,氮磷钾适宜比例为N:P2O5:K2O=1:0.3~0.5:0.5~0.7。对于茎秆纤细、抗倒性差的品种或组合,要适当降低产量目标,严格控制氮肥总量。
氮肥施用按照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20%左右、穗粒肥占20~30%,确定移栽稻各阶段的施氮量,具体施用量可根据叶色适当调整。分蘖肥于抛栽后13天左右施用。穗肥一般在幼穗分化2期施用,促进形成大穗,并掌握“宁迟勿早”的原则。苗数偏多、叶色偏深的,要推迟施用穗肥,并减少氮肥用量。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一半作基肥,另一半作穗肥施用。
(四)大田水分管理
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早返青、早分蘖,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80%时开始晒田。使用“三控”技术一般不重晒田,可多次轻晒,但抗倒性差的品种,或者苗数过多、叶色偏深的,应重晒田。到2叶抽出至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5~7天断水。
(五)预防病虫草害,用药适时统一
1.病虫害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方针,根据当地病虫情报,结合田间病虫发生实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三控”技术可有效抑制无效分蘖,改善田间通透性,增强单株抗逆性,显著减轻病虫危害。移栽前3~4天喷施送嫁药。大田期要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移栽后35~45天防治纹枯病一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2.草害防除
采用“ 一封二杀三补”的除草方法,即:“一封”是在稻田耕整耙平后,灌水淹盖全田泥面,选用可湿性粉剂混合尿素撒施,保水2天以上,芽前封闭除草;“二杀”是移栽后9~13天排水,结合大田病虫防治,喷施除草剂;“三补”是根据水稻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择相应除草剂补杀。
(六)收获
成熟度在95%时及时收获。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档位,秸秆全量粉碎作业,留茬30~40厘米。
(七)注意事项
1.保证栽插密度
确保适宜密度是“三控”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技术要求,合理用种量,栽足基本苗。
2.严格把握施肥时期
早稻移栽后13天左右,晚稻移栽后11~14天施用分蘖肥,起到保蘖作用。穗肥在穗分化2期施用。如果土壤肥力足,基础好的地区,穗分化期叶色偏深、群体偏大的田块,要推迟穗肥施用(待群体落色后施用),并减少施用量。
3.防止额外补肥
采用“三控”施用技术,水稻前期生长较慢,分蘖偏少,叶色较淡,属正常现象。请按规定进行操作,勿着急,也不要额外追施肥料。
4.无需重度晒田
应用“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无效分蘖减少,分蘖期保持湿润灌溉即可,宜多次轻晒田,不宜重晒田。后期防止断水过早,保证谷粒充实饱满。
二、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良种
油菜要选用生育期180天左右,例如阳光131、赣油杂906、赣油杂1009等优质、多抗的早熟双低油菜品种。
(二)晚稻适时排水晒田
稻田适时排水非常关键,宜根据晚稻生育进程、土壤保水能力,特别要注意天气形势变化,一般在水稻收获前7~10天排水晒田,为水稻收获和收后油菜播种创造适宜的墒情。
(三)晚稻秸秆切碎喷洒还田
水稻收获时在水稻联合收割机上加装切草喷草装置,收获时同步将稻草切碎并抛洒均匀,留茬高度30~40厘米。
(四)种子包衣或拌种
推广用“种卫士”等进行包衣或拌种,增强抗逆性,防菜青虫、蚜虫、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等,确保苗全苗壮。
(五)适时抢墒早播
墒情要求土壤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确保机开沟时土能均匀盖到畦面。采用直播方式,油菜10月20日左右,最迟至11月上旬,即晚稻收获后抢墒早播。为抢茬口时间,可采用谷林套播方式,即水稻收获前3天内撒播油菜籽,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油菜毯状苗移栽方式种植。播种时若墒情差,有灌溉条件的,应在播后灌水,水不上畦面。
(六)合理密植
亩用种量300~350克,亩种植密度3~4万株。油菜播期每推迟5~10天,播量增加50克/亩可达高产要求。提高种植密度,可更好适应机械化收获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七)轻简化或联合机械化播种
轻简化播种是在前茬秸秆机械粉碎喷撒还田后进行人工(或辅助机具)撒肥撒种、机械开沟均匀盖土的一项技术。稻田草量较多时,可浅旋耕、施肥播种(也可采用飞播)后开沟覆土;机直播是采用联合直播机,一次性完成灭茬、浅耕、播种、施肥、除草和开厢沟等各个环节作业。
(八)“三沟”配套
播后开好“三沟”,开沟时注意沟要直,三沟相通,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做到雨后田间无积水。要求畦沟深25厘米,每块田四周开围沟,长度超过40米的田块每隔20~30米开一条腰沟,围沟、腰沟深30厘米。及时清沟理墒,保持“三沟”畅通,可降渍防渍,促进根系生长,保证壮苗,提高抗病能力,预防菌核病等病害发生。
(九)合理施肥
适当提高油菜施肥水平,科学施肥,推荐使用油菜专用缓释肥。使用“宜施壮”油菜专用缓释肥40公斤/亩作底肥,对于冬前生长不足或叶色偏淡的可适当追肥,一般全程可不追肥。若采用摘薹处理,摘薹后补施尿素5~7公斤。
(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为减少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建议播种前用“种卫士”等进行种子包衣,可有效防治苗前期各种病虫。①除草。播种后3天以内,可选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油菜4~5叶期防除单子叶杂草;油菜5~6叶期防除双子叶杂草。②防虫。苗期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菜青虫、蚜虫、猿叶虫。菜青虫可选用敌百虫乳油、阿维菌素、溴氰菊酯乳油;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溴氰菊酯乳油、噻虫嗪、抗蚜威;猿叶虫可选用农梦特乳油、菊杀乳油、辛硫磷乳油。③防病。初花期和盛花期采用无人机喷洒啶酰菌胺或咪鲜胺,预防菌核病1~2次,间隔7~8天。
(十一)适时收获
在适宜收获期采用联合收获机一次性收获;或在油菜八成黄时,采用无人机每亩用“立收油”干燥剂80~100毫升脱水干燥,5~7天后采用联合收获机一次性收获;或在油菜八成黄时,采用分段收获,即人工或机械割晒,4~5天后(95%以上的角果已干燥)机械捡拾脱粒。
三、茬口安排
早稻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上旬收割,晚稻6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中旬收割,油菜10月中下旬播种,次年4月底前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