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村里的吊瓜就熟了,这里会是红澄澄的一片。”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驻村第一书记邹艾欣喜地告诉记者。行走在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只见眼前一派勃勃生机:一只只拳头大小的吊瓜正由青转黄,有几只已露出熟透了的红。这个面积达540亩的种植基地,是2019年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示范项目。
冲刺脱贫攻坚,东西协作让这个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仅1238人的黔东南小山村,与两千公里外的杭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19年,烧茶村获得杭州市滨江区27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支持,开始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的项目建设。
站在基地田间,记者看到,这里上头架着吊瓜藤,下头种着板蓝根。吊瓜瓜囊可作中药,瓜子可以加工成休闲食品;板蓝根的根系是有名的中药材,茎叶则可制作成当地苗族蜡染的染料。夏秋之交,烈日当头,吊瓜藤蔓封顶,板蓝根则喜阴、耐阴。两种作物习性互补、共生共荣。
这一套种方案,由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和丹寨县当地干部一同研讨制定,大大增加了耕地的亩均效益。邹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盛产期,两种作物的产值每亩高达8500元。
“基地把我家的田地租走,我再来基地干活,都有收入的。”大棚里,63岁的烧茶村村民龙九兰熟练地掰开刚刚采摘的早熟吊瓜,一边清洗瓜子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从加入基地项目,她家已经成功脱贫。
记者了解到,烧茶村的吊瓜套种板蓝根项目由村级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带领实施,产出的吊瓜瓜子由浙商企业贵州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统一以每公斤20元的保底价收购,村民通过土地租赁、参加劳作的方式获得收益,大大提升收入水平。每年合作社还会对项目年利润的70%进行分红,覆盖了村里68户251名贫困群众。
套种项目不仅让村民鼓了腰包,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去年我们村的村集体收入增长到120万元,其中90%都来自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自2018年4月到烧茶村驻村起,邹艾见证了这一贫困小山村的可喜变化。如今,村里泥泞不堪的机耕道已修整成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村里还为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交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套种产业深受老百姓欢迎,今年我们村还要增加300亩。”
如今,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项目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已经在丹寨县全面铺开。丹寨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建刚透露,丹寨县吊瓜套种板蓝根面积已由2018年的不足500亩,发展到了今年的1.2万余亩,惠及当地贫困群众2975人。
吊瓜田间,来自浙江的发展智慧,正在黔东南的大地上播撒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