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人工种植蘑菇新技术随着社会发展,健康理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食用菌这一被誉为“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对身体的好处,食用菌消费数量大量增加。但是纯野生菇数量少,根本不能满足人们的大量需求,于是棚室蘑菇就迎应而生。随室内栽培蘑菇的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诸多问题也日见显现。本文就针对解决棚室种蘑菇的诸多弊端,及东北具有丰富的野外林地资源,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的食用菌专家梁枝荣教授历经10年研究的新成果---林下种植菌菇的新技术,以建议本地广大菇农充分利用野外边际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野外林下蘑菇生产,提高菇农经济收益,实现蘑菇绿色有机食品的目标和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向,创造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开展野外人工种植蘑菇的原因1、棚室生产蘑菇技术的弊端室内栽培食用菌的优越性是可以集约化生产,短期的大量生产,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固定设施投资大,品质下降。蘑菇的生产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在集约化的生产过程中,只有实现了良好的厂房环境,配套的通风和浇灌设施,用现代化的温湿度调控设备,才可能带来蘑菇的高产和优良的品质。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普通农户种菇,根本达不到工厂化规模和条件,他们只能在塑料大棚中栽种蘑菇,控制里面的温度和湿度就成了一大难题,蘑菇质量就难以保证。
室内栽培的蘑菇,抗病力比较差。单位面积里种的蘑菇比较多,密度过大很容易感染病虫害。有了病虫害的蘑菇,也失去了原有的口味和品质。有了病虫害也就避免不了打药,药物残留的问题就出现了。所以减产、病虫害、甚至绝产、以及由病虫害引来的农药残留等问题在菇农生产中都会经常发生。2、野外人工种植食用菌技术的好处、减少病虫害,达到绿色有机的实质在野外利用自然环境种的蘑菇,生长期比较长,蘑菇组织结构长得比较致密,口感比大棚里种的蘑菇要好很多,而且营养与纯野生蘑菇相比相差无几。并且野外种蘑菇,通风透气好,种植避开了虫害泛滥、蔓延的夏季,蘑菇本身抗病性强,不易长虫和生病。所以根本不用打任何农药,就达到绿色有机的实质。、充分利用自然和谐发展,减少投资成本在野外种植,林地是最好的选择。蘑菇自身生长虽然不需要阳光,可是栽培蘑菇的基质是需要一定的阳光才能释放出大量养分的。树林中斑驳的树影给蘑菇遮阴正合适。野外种蘑菇减少了建大棚和农药投入的成本,蘑菇和树林还各取所需,相互促进生长。蘑菇在林下生长,给蘑菇浇水施肥同时,树木也享受了这些服务,而且栽培蘑菇的基质也是林木很好的养分。森林产生氧气,利用二氧化碳,而蘑菇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蘑菇利用林地的自然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又提高了蘑菇产量,从而就实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互补效应,发展生态农业、循环节约农业的科学种植蘑菇的方法。、增加菇农经济效益大棚菇产量大、但品质差、卖的价格也低;但;野生菌绿色有机、价高,但数量少,采集时间又短。那么现在如果在树底下发展人工种蘑菇,不仅多收了几茬菇,菇的数量也很稳定。并且蘑菇接受了自然的洗礼,品质和口感好,价值也相应增加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在野外林地里种出的白灵菇,几乎个个都长着一张大花脸,有着野生的面貌和口味,普通的白灵菇立刻就身价倍增!野外种蘑菇,农活没耽误,还多得了一份收入,并且菇林共生这个和谐的互利关系,不仅会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巨大的生态价值。如梁教授言之何乐而不为呢!二、野外种植蘑菇的方法、野外蘑菇母种选育的方法母种的选育是科学家从野生及已驯化的蘑菇中,通过组织分离或者原生质体分离培育菌种,再百万选一,经过多次野生驯化,直到得到性状稳定,能很好的适应野外环境,保持良好的遗传特性,经过几年野生驯化后再放到野外去。梁教授说野生栽培,一共就是两步走!第一步,在基质上接种菌种,密封好,放在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中,一段时间以后,菌丝就会大量生长。
等到菌丝把基质吃的差不多了,开始第二步:放到野外去种植,让蘑菇在野外环境中自然生长。、品种选择适应区域栽培季节梁教授指出中低温的蘑菇品种驯化后适应性比较广,所以可以实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有选择性的进行栽种,只播种期不同而已。长城内外就春秋种,大江南北就冬天种,北方甚至高寒地区也可以夏天种,北方3月份农闲,土解冻,地温在5°以上,就可以种,但是不能到20°,一般北方从北京来讲,3月10日左右就可以种,到五一就可以采了,到秋天就九月份种,到10,11月就采完了。不同地域,不同品种,该选什么样的菌种来种,关键是要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紧密配合,因地制宜,主动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菌种这三个要素互相适应,才能选择这个菌种来种。蘑菇里有高温品种,低温品种,中温品种,高温品种在夏季,长的过快,又有虫害,降低了蘑菇的品质,所以野外一般选用中低温品种,比如像双鲍菇,白灵菇,杏鲍菇等适合在春秋季温度比较低时栽种。另外在野外种蘑菇,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有差别,如果在冬天种蘑菇,野外的温度比较低,光照时间短,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山林中,选择阳坡的地方来种,夏天当然阴坡就是比较好的选择了。技术要点是四看,技术核心是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一看天,二看地,三看菌,四看人。看天就是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来选择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开始播种比较适宜,蘑菇在野外每个生长季节,一般可以出2到3茬菇,播种期适宜就能保证出菇的次数;看地,就是看本地的海拔,看本地的生态环境,来决定播种期和菌种;看菌,根据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生态环境,来决定种什么品种。有林地的用林下资源,比如在河北省围场县的林场里,在承德围场这里,落叶松、阔叶林比较多,树林茂密,土壤肥沃,就可以选择种植白灵菇,杏鲍菇,这类珍稀的食用菌品种,如果没有林地,有田地,也一样可以利用田地的空闲季节来种;人的因素也相当关键,公司加农户,公司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之后再收购产品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就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健康持续的发展。、种植和轮作、栽培方法选择好适宜当地食用菌的品种和合适的林地,如果春秋季节种蘑菇,在树间挖25厘米左右深的坑,夏天种,地表温度高,坑挖深点,30厘米左右,坑的大小根据要下的菌种量来决定,坑里透透的浇遍水,等水完全渗到地下,开始放三级菌菌棒,菌棒摆放的位置有要求,菌种不要放的太分散,不能东倒西歪,紧凑,菌丝就会比较密实,丝壮,一个菌棒的菌丝比较少,难成气候,放三个就能出3到5斤,放10个,出10到20斤。
摆好后覆上2厘米左右厚的土,土不能太厚,这样会延长蘑菇出菇的时间,也会影响产量,覆土后要再浇遍水,覆土主要起保湿作用,树林里的腐殖质,就是枯树枝树叶,是蘑菇喜欢的优质又环保的好肥料,撒在覆土上。采完第一遍菇后,再要浇遍水。以后就是注意适时采收各茬菇了。、轮作要求林地和大田种菇,一定要注意轮作问题。因为,今年这一块地种了蘑菇,这里就可能有一些病虫害,另外更主要的是,它会产生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对蘑菇第二年的出菇就有抑制作用,因为蘑菇的子实体是有性繁殖的产物,第一年已经进行过有性繁殖了,已经有后代产生过的这个信号留在这个地方,第二年这个地方蘑菇就会产少了,所以要轮作。这个轮作的方法也只有在野外种蘑菇才能实现!如果是大棚,就不能随便换地方种。轮作种蘑菇,能够保证蘑菇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这块地方也能获得不少养分,土壤肥沃了再换种其他的作物,会有更好的收成。梁枝荣教授的野外人工种蘑菇的模式,大胆的把蘑菇从温室大棚请到野外,蘑菇回归了自然,保有了野生品质。并且野外种蘑菇技术简单,容易接受,又不用投入设备,同时生长规律也被我们牢牢掌握,可以说是今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又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