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技术_土元养殖技术_养殖场技术

发生洪涝灾害时,大量畜禽因灾死亡,尸体腐烂,病原容易感染扩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暴露,易污染水源等环境;畜禽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疫病侵袭,造成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血吸虫病、炭疽、猪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切实做好汛期畜牧业生产工作,确保汛期及汛后畜禽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有力保障养殖户的生产收益,漯河市畜牧局组织专家服务团队针对我市畜禽生产管理现状,在汛期及汛后安全隐患排查、防水防涝、养殖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提出汛期畜禽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措施,以供参考。

一、汛期准备

养殖场户应在汛期前有计划安排人员,健全防汛、洪涝应急处理措施,建立工作值班制度,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汛、防洪、防雷及后期生产自救等预案措施。检查防汛物资及应急照明设备是否完备、充足且存取便利,检查各类物资标志标识是否醒目,保证通讯畅通。确认编织袋、沙袋、防洪用砂石到位情况及临时取土区域。根据畜禽养殖规模备足饲料,精料要满足15天以上,粗料能满足30天以上的储备,确保汛期养殖场不断料。养殖场户应建立对周边地区饲草料供给能力的定期评估制度,每年至少评估1~2次,分别评估距离养殖场周边1~5 km和10 km以上范围内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的各类饲草料情况。根据评估情况调整确定畜禽养殖场的精饲料和青粗饲料的储备情况。

二、畜禽生产

(一)通风引流强储备。灾后气候高温湿热,要加大畜禽栏舍通风引流,将舍内水汽排出,及时清理或深挖栏舍周边的排水沟,使畜禽特别是幼畜禽远离潮湿地面,预防小猪腹泻病等。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保持畜禽栏舍内卫生,定期杀蚊灭蝇及灭鼠,及时清理粪尿,保持畜禽栏舍内安静,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降低栏舍内饲养密度,商品畜禽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及时淘汰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畜禽,降低饲养成本。综合考虑人员生活与生产需要、动物疫病防控、外部交通等因素,做好人员生活和养殖生产所需各类物资的储备,重点做好饲料、消毒、发电机等急需物资装备准备,应对停电、断路等不利影响,确保暴雨期间场内生活、生产不受较大影响。

(二)防暑防寒防污染。要及时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防止屋面漏雨或墙体受雨水长时间浸泡发生的坍塌。如重新建场,畜禽圈舍应建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地势高燥和没有污染物污染的地方,圈舍四周应挖排水沟,以减少洪涝灾害时对畜禽生产的危害。为避免触电等灾害事故,水灾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组织人员对畜禽栏舍、围墙、粪污处理场及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对已损坏的水管电线等设施设备及时维修加固与更新,做到不漏电、不漏雨,不积水。重点检查加固雨污分流设施,做好沼气池、贮存池等设施运行监测,坚决防范雨水倒灌和粪污外溢,避免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三)饲草饲料保供给。饲料致霉霉菌主要有黄曲霉、烟曲霉等,水灾后饲料堆积或贮存过久霉菌会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烂,霉变饲料不能直接饲喂畜禽,以防霉菌毒素中毒;对结块或轻微霉变的饲料经脱毒处理后可少量搭配饲喂。饲料保存要注意干燥清洁,空气流通,饲料使用现配现用,同时可添加克霉净防霉,在每吨配合饲料中加入 0.5 kg 的克霉净,可使饲料 2 个月不霉变结块。灾后要特别注意给畜禽增加精饲料喂量,少添勤喂,以防剩料过夜后发生霉变;合理搭配青、精、粗饲料,日粮组成尽量营养全面,提高饲料的营养成分,增加蛋白质含量;适当增喂一些复合多维,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 和亚硒酸钠、电解质、微生态制剂及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以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抵抗力。如牛羊可多喂能量含量较高的玉米、麦(麸)等谷物饲料,饲喂优质青贮饲料,使膘情和体质尽快恢复,防止妊娠母畜流产。为清凉解暑,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新鲜蔬菜、西瓜皮等,避免畜禽过量饮水导致体液代谢紊乱。

(四)饮水充足要安全。畜禽饮用水源消毒,使用地下水的猪场,应先用明矾等对其沉淀处理,再用消毒剂如每立方米水加漂白粉6-10 g,将井封闭6 h后再用;饮水消毒药物应选用效力强、毒性小、无残留的消毒剂,可选用双链季铵盐类、二氯异氰尿酸钠及碘酊等消毒剂,如可在牲畜的饮用水中添加 1:1000-2000 比例的碘福龙,做到安全有效消毒。

(五)生产计划要稳定。对体弱、伤残、病情较重的受淹畜禽要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要根据畜禽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适时出栏或转栏,减少单位面积舍内畜禽饲养数量,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畜禽因个体产热上升而提高舍内温度,造成热应激。汛期日照大大减少,应加强光照。产蛋鸡种鸡舍每天给予16—17小时的连续光照,光照保证不低于32勒克斯。灾后不宜立即补栏,在准备补栏的同时,要观察了解本场及周边畜禽养殖的健康状况,一切正常后,方可考虑引种补栏。鼓励转变生产方式,按标准化的要求,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做好母畜的保胎,肌肉注射黄体胴,对已流产的母畜,要增加营养,及时配种,同时加强仔畜禽的保育工作。要及时改良配种,因灾延误配种的畜禽,要抓紧补配。对有繁殖障碍的牲畜,要尽快治疗。

三、饲草生产

通常情况下,被洪水浸泡过的饲草易造成根部腐烂,再生恢复的价值不大,最佳办法是尽早落实饲料种植任务,种植、补植青贮玉米或其他饲料作物,保证草食动物后续生产需要。根据我市实际和当前季节特征,建议种植青贮玉米以保证牛羊饲草所需,其种植及管理技术方案如下:

(一)选地整地。选地与整地方法与普通玉米相同,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有利于获得高产。深耕,耕深20—25cm,结合耕地施入肥料,一般每亩施投复合肥30kg。

(二)品种选择。选用青贮专用型玉米,夏季一般选用英红玉米或中原单32号玉米。播前,选晴天晒种2—3天。

(三)播种时间。在7月底前完成播种。

(四)播种量。合理密植有利于高产,若采用精量点播机播种,播种量为 2—2.5kg/亩;采用人工播种,播种量为 2.5—3.5kg/亩。一般青贮玉米的亩保苗数为5000—6000株。

(五)播种方法。采用大垅条播,实行垅作,行距60cm,株距15—20cm。

(六)田间管理。苗期应及时间苗、定苗,并适当蹲苗,保证苗齐、苗全、壮苗。合理肥水。进入拔节期后,须及时重施拔节孕穗肥,每亩施尿素 15—20kg。青贮玉米需水较多,拔节与授粉时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雨水过多时及时排涝。

(七)及时采收。青贮玉米的最佳收割期为玉米籽实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此时可获得产量和营养价值的最大值。

四、病死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在洪水期溺死的畜禽,尤其天热易腐臭,还可能把疾病传染给健康畜禽。为消除隐患,养殖场户应及时打捞运走尸体,将病死动物投入无害化处理池(化尸池),或在远离水源、地势高燥的地块挖坑进行深埋,并对相关场地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菌传播危害人畜安全。对病(淹)死畜禽要严格采取“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死亡畜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和危害人畜安全。

(一)处理方法

及时打捞死亡畜禽尸体、集中处理。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是深埋,深埋应选择高岗地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焚烧后深埋处理,或直接投入无害化处理池,条件好的地区可以集中定点进行化制处理。

(二)灾区畜禽尸体深埋处理技术要点

1、设施设备。根据死亡动物处理数量大小,准备好作业工具,如卡车(在卡车底层接触面铺垫塑料薄膜)、拖拉机、挖掘机、推土机、装卸工具、动物尸体装运袋(最好密封)等。运输车辆应防止体液渗漏,接触面应易于反复清洗消毒。

2、畜禽尸体运输。动物尸体最好装入密封袋,运输车辆密闭防渗,车辆和相关运输设施离开圈舍和掩埋点时应进行消毒。动物尸体不得与食品、活畜禽同车运送。

3、畜禽深埋坑选择。有足够封土掩盖,土壤渗透性不高(如土壤渗透性较高,掩埋点坑底至少高于地下水位1米),与江河、湖泊、池塘、井水等水体有一定距离,至少100米~150米,另外要考虑便于动物尸体运抵,避开公共视野,距离居民区至少100米,避开洪水经常冲刷之地和岩石层。特定情况下,饲养场死亡动物可考虑就地掩埋。零散小动物(如鸡等)可掩埋在树根下等地方。

4、掩埋坑体的挖掘。坑体体积一般为动物尸体体积的2倍到4倍。坑体宽度一般不小于1.2米,深度一般为2米,不超过3米,长度要能够容纳所有死亡动物。坑底应相对平坦。如果需要多个掩埋坑,坑间距不小于1米。坑体体积可按动物尸体估计重量计算:动物尸体体积(立方米)=动物尸体估计重量(千克)/1000。

5、掩埋方法及要求。在掩埋坑底铺撒生石灰,然后铺设一些干材;再将尸体置于坑中后,浇上燃油进行焚烧,待焚烧过后,加土覆盖,覆盖土层厚度不得低于1.5米。当小动物尸体数量较大时,可分层焚烧掩埋,每层尸体厚度一般不超过0.3米,中间铺设干材至少0.3米,依次分层焚烧掩埋,最后覆盖土层厚度不得低于1.5米。掩埋过程中,掩土不得压实,以免影响自然腐化。掩埋后,应防止野生动物(野狗、野猫等)刨挖。

6、警戒与巡逻。在无害化处理场周边拉设警戒线和警告牌。防止人员误入发生危险;第一周安排工作人员定时巡查,防止不法分子盗挖畜禽尸体倒卖。

7、其他。对因炭疽等共患病死亡的畜禽尸体,绝对不能直接进行掩埋处置,必须用先焚烧处理,待焚烧彻底后再将焚烧物质一同深埋。对在野外发现的动物尸体也要及时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工作人员的防护安全

一是工作人员在无害化处置作业时,要穿戴防护服、橡胶手套、口罩、护目镜和胶靴。二是处置完毕后及时清洗消毒,接受健康监测,出现不良症状时应尽快到卫生部门检查。

(四)畜禽排泄物及污水处理

畜禽粪便、垫草、污水都必须全部进入沼气池或集中堆积起来,密闭发酵42天后才可还田使用;对于少量的粪便或垫草可晾晒、干制后集中焚烧处理;饲养场的污水必须经3次沉淀,流出的清水才可排出。告示养殖户,禁止向水源、河流、路边等处随意丢弃畜禽尸体。

五、消毒消杀

洪涝灾区连续遭受强降雨,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等环境易受到污染。同时,土壤中的病菌被雨水冲出来,也会引发疫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大消毒。

(一)消毒范围

洪灾过后要指导灾区养殖场(户)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一要做好畜禽舍环境的清扫工作,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二要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重点是畜禽舍、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牲畜市场、农贸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特别是对死亡动物的圈舍进行彻底、多次消毒。

1、圈舍及环境消毒:灾后要对圈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一是对倒塌的圈舍消毒,重点是对死亡动物的和圈舍进行彻底消毒;二是对可继续使用的养殖场消毒,大型养殖场要定期清扫,定期用消毒剂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和环境卫生,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重点是经常性地清扫圈舍和处理粪便,保持清洁。如发生疫情,就要用化学消毒药品或消毒剂进行消毒。三是对重建的圈舍消毒,除按常规消毒外,灾后还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增加消毒次数,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沼气池,发酵处理粪便,防止蚊蝇滋生。

2、活畜禽交易市场的消毒管理: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进行带鸡和带猪等畜禽体表消毒,对畜禽交易场所、运输车辆和笼具等进行清扫消毒;要建立定期的休市消毒制度。

(二)常用消毒药品及使用方法

1、生石灰:适用刷棚圈墙壁、桩柱及地面的铺洒消毒等。石灰水的配制方法:1公斤生石灰加4~9公斤水。先将生石灰放在桶内,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加足水量。注意石灰水现配现用,放置时间过长会失效。

2、烧碱:2%烧碱溶液可用来消毒棚圈、场地、用具和车辆等。3%~5%的烧碱溶液,可消毒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面。消毒棚圈时,将家畜赶(牵)出栏圈,经半天时间,将消毒过的饲槽、水槽、水泥地或木板地用水冲洗后,再让家畜进圈。

3、过氧乙酸:2%~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喷雾消毒棚圈、场地、墙壁、用具、车船、粪便等。

4、复合酚:复合酚100~300倍液适用于消毒畜舍、场地、污物等。

5、季铵盐类:用3000倍稀释液喷洒、冲洗、浸渍,可用来消毒畜舍、环境、机械、器具、种蛋等。季铵盐类2000倍液可用于紧急预防畜禽舍的消毒。季铵盐类10000~20000倍稀释液可预防储水塔、饮水器被污物堵塞,可以杀死微生物、除藻、除臭、改善水质。

此外,可选用蓝光A+B、灭毒杀、杀毒霸、杀毒先锋、氯制剂、碘制剂、酸制剂等药品,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后对圈舍环境、器械等进行消毒。

(三)消毒次数

要保证消毒频率。灾后环境至少每周消毒两次,圈舍可带畜禽每周消毒3—4次。一旦发生疫情,应增加消毒次数,并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要保证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防止酸碱消毒剂同时混合使用,影响消毒效果。

(四)工作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完成无害化处置工作和消毒工作后,应将脱下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集中焚烧处理;接触污染物后,应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消毒作用时间应不低于1分钟,然后用水清洗。

六、动物疫病防控

结合防控工作实际情况,强化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加强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及时排除疫情隐患,预防灾后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暴发流行。

免疫是防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前期免疫工作情况,结合灾后的实际情况、周边疫情情况和动物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对抗体水平低、即将超过免疫保护期和新补栏畜禽尽快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补免和强化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必要时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进行一次紧急免疫,确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保护水平。面向基层防疫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积极开展《动物防疫法》和相关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防疫水平和广大养殖户的自主防疫意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