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耕”新。眼下,正值中药材黄芪种植的黄金时期,在通渭县鸡川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种植黄芪的忙碌身影,一派春耕繁忙景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耕图”。
近日的几场春雨滋润了广袤沃野,一块块肥沃的土地等待着春播春种。走进鸡川镇许堡村的黄芪育苗基地,数十名农户正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挖、整理黄芪种苗,一派热火朝天的春忙画卷徐徐铺开。
“我自己的活干完后,就来合作社打工,一年好着了,一年能挣10000多元。男的150元、女的100元,只要你天天干,天天有活。”鸡川镇许堡村村民张小元介绍说,黄芪种植不仅让合作社、种植大户见到了效益,也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务工增收。
一边挖苗,一边种植。在许堡村另一块黄芪集中种植点上,栽药机来回穿梭,村民们坐在机械后座中间的框槽里,麻利地将一根根培育好的黄芪苗顺着机械播种口快速下种,田间地头弥漫着沁人的药香。
“我们合作社今年是第二年种植黄芪,去年种植了200多亩(黄芪)大田,50亩育苗,今年打算种植500亩(黄芪)大田,100亩育苗。这几天墒情比较好,我们在赶着种植,准备在半个月之内完成种植。”通渭县农裕福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张睿军说,通过去年的育苗,如今有了经验还节省了成本,打算扩大黄芪种植规模。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旺、村民富。在田间地头,有一个身影格外忙碌,已经有着30年中药材种植经验的许堡村种植大户南福元,跟在机械后面忙着覆平沟渠、指导种植。“药材我已经种植了30年了,在种植技术上我掌握的还不错,药材种植比其他作物效益好,稍微种一点都比外面打工的好,合作社种植面积大,以前也没有种植过,我主要是对黄芪种植的稠稀、施肥、病虫害等做一些管理。”谈起黄芪种植,南福元说的头头是道,他自己种了七八十亩的党参和黄芪,今年合作社将他聘为技术员,他打心眼里高兴。
近年来,鸡川镇立足镇域实际和资源禀赋,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种植结构的重点,通过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发展模式,辐射带动群众参与药材种植。
通渭县鸡川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王大鹏:“今年以来,四合村种植黄芪1600亩,通过‘合作社+种植户+农户’的模式,目前已种植260亩,预计在月底完成所有种植。”
据了解,按照“主推技术、群众参与”的基本思路,鸡川镇在四合村创建了1600亩党参、黄芪核心示范基地。同时,在全镇范围内落实党参黄芪种植任务6500亩(黄芪5700亩、党参800亩),黄芪涉及合作社14个2700亩,散户509户3000亩;党参涉及135户800亩,预计人均增收3500元。中药材种植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
通渭县鸡川镇镇长牛珽新:“鸡川镇计划落实党参黄芪种植面积6500亩,并在四合、上马、许堡等村积极与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开展黄芪育苗技术合作交流,引导种植大户规模育苗300亩。如今,在鸡川蓬勃发展的黄芪党参产业,有效拓宽了全镇群众的致富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