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天气逐渐凉爽,一望无垠的山坡间、梯田上郁郁葱葱的榛树整齐排列在田间地头,小小的青皮榛子长势喜人,它们不仅是成熟的榛果,更是带动延庆区珍珠泉乡榛农们致富的“幸福果”。

回望以前,珍珠泉乡地处深山,交通相对不便,村民守着好山水,生活却过得并不富裕。2009年,珍珠泉乡结合区域资源现状,在北京农林科学院林果研究所的帮助下,开始引入榛树进行试种,经过几年的种植实践,村民对榛子种植技术已不再陌生,对榛子种植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2016年,珍珠泉乡政府带领有兴趣的村负责人,实地考察东北大榛子发展状况。经过充分考察,综合考量并结合地方实际,珍珠泉乡率先在下花楼、称沟湾、八亩地三村发展榛子产业,当年初步建成百亩大榛子示范基地。

凭借榛子产业,2016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带动了118户119人就业,低收入户每年务工收入8千元。不仅如此,对于低收入户,珍珠泉乡积极探索服务村民脱低增收新举措,村内各项政策向低收入户“倾斜”,免费为低收入户剪枝、除草、发放有机肥、优先录用低收入户用工等,使一项项好政策“落地生根”。

几年来,在延庆区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珍珠泉乡政府持续吸纳有兴趣的村参与其中,扩大产业规模,增加榛子种植面积,如今,珍珠泉乡已建成千亩大榛子种植示范基地,榛子长势良好,部分已挂果。

各村扩大规模后,通过部分土地流转,村民们有租金、有分红,日常维护榛树还有工资。称沟湾村60岁的村民于连祥,凭借每年4至7月份,对榛树浇水、施肥、除草等日常管护工作,4个月就可以挣8000元的工资。

珍珠泉乡称沟湾村村民于连祥说:“以前收入比较低,种一年大田也挣不了几个钱,通过合作社改造,种上大榛子之后,经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珍珠泉乡的榛子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南天门村、水泉子村也相继积极发展榛子产业,与此同时,部分榛树经过几年的“养精蓄锐”,均已达到盛果期。

延庆区珍珠泉乡称沟湾村党支部书记范长宇说:“今年我们产值将会在16万至20万之间,五年以后,咱们榛子产业来说,作为秤沟湾村产业来说,这效益,应该来说,对农民增收有一定帮助。”

延庆区农业农村局深入实施低收入村户帮扶各项政策,搭建资金平台,助力低收入村发展。如今,珍珠泉乡5个产业村越来越有“钱”景。截至目前,珍珠泉乡发展东北大榛子种植面积达到1300余亩。预计每亩可产榛子450斤,按照每斤25元估算,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1万元。

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科科长王健波说:“今年是延庆区低收入帮扶工作收官之年,区农业农村局着眼于低收入村集体经济的壮大,重点安排了特色种植、特色民宿等具有可持续性的产业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落,实现延庆区低收入农户高质量脱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珍珠泉乡利用自身优越的生态环境,咬定榛子产业,在产业振兴奔小康的路上不断奋进,增加榛子附加值,打造自有品牌,拓宽榛子销售渠道,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