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潇湘晨报
记者|章杨梓昕 曾羽璇
清炖甲鱼、红烧甲鱼、乌鸡炖甲鱼、甲鱼炖排骨……甲鱼是国人酷爱的一道佳肴,我国食用甲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起源于岐山的周人,就已经把甲鱼当作是宫廷膳食,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食谱中就有甲鱼菜单。
时至今日,说到甲鱼,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甲鱼之乡”湖南省汉寿县。汉寿甲鱼,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南省优质农产品。
汉寿县于1974年开始人工养殖甲鱼,在1998年养殖面积达到了5万亩、年产量1800吨、产值3.2亿元。如今,在全国最大的甲鱼批发市场——汉寿县甲鱼综合市场,一天就有将近3万斤的甲鱼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我读初二的时候,大概26年前,同班同学家里就是专门养殖甲鱼的,他家可以说是由于养甲鱼‘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记者高攀是土生土长的汉寿人,她回忆,当时自己还在住两室一厅的小单元间时,这个同学家里就已经住进了三层楼的小别墅。
“小时候去他家玩,他家特别漂亮,有游戏室,还有小院子。”上世纪90年代的小洋房已经足够让淳朴的农村人大开眼界,纷纷跟风养殖甲鱼。从那之后,高攀身边掀起了一股养殖甲鱼的产业之风。上世纪90年代,汉寿甲鱼产业已成为汉寿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甲鱼畅销国内外。
“我小时候,甲鱼还属于比较贵的食物,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高攀的儿时记忆中,甲鱼是“高大上”、“送礼有面子”的代名词。
后来,高攀的父亲也开始养殖甲鱼。“读大学的时候,我爸爸承包了一个小小的鱼塘,于是我经常会见证一只甲鱼从一点点大的蛋里孵出来,再从小甲鱼变大甲鱼的过程。”生灵的奇妙演变让高攀觉得有趣,“一开始我还有点害怕,觉得它长得凶巴巴的,因为我试图去摸它们的时候,会被长辈制止,和我说别看甲鱼慢吞吞的,它会咬人的。”
高攀告诉记者,在汉寿土话里,甲鱼叫做“水鱼”。“小时候好奇又害怕,觉得这种东西平时见不到,端上饭桌时还有点不敢吃。”高攀笑着说,真正吃了之后才发现甲鱼味道的鲜美。
有国家检测数据证明,汉寿甲鱼总氨基酸分别达到15.9%(肌肉)和21.9%(裙边),尤其是其中五种鲜味氨基酸相对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达到了42.89%和59.23%。这样的高氨基酸含量,离不开汉寿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也使得汉寿甲鱼具有尤为独特的风味。
“红烧、炖钵子菜都是我们汉寿甲鱼的常见做法。”做甲鱼美食是有讲究的,处理不好会有腥味,高攀说,“逢年过年炖一锅,家里来了客人,甲鱼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
在汉寿县,甲鱼年产量在3.52万吨左右。要知道,全国甲鱼的年产量在35万吨左右,汉寿县已然占到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现在,高攀的父亲在汉寿老家屋后的池塘里,还养着一些甲鱼。“我爸爸可以说是有一个’养殖梦‘,当年他买了一些养殖的书回来看,学技术。”高攀回忆,父亲亲手养殖的甲鱼,做成美食端到饭桌上后,最好吃的地方都到了她嘴里。
“甲鱼的裙边是我觉得最好吃的地方,长辈们把裙边都夹到我碗里,说小孩子多吃点,营养丰富。”高攀长大后,裙边还是会出现在她的碗里,“成年后,就和我说有满满的胶原蛋白,美容养颜。”
稻鳖养殖是汉寿甲鱼生态养殖模式的一种,这种模式决定了养殖地里必须没有任何的农药和化肥,也决定了稻和鳖优良的品质。汉寿甲鱼的品质好,裙边口感和温室甲鱼的完全不一样,越来越受到食客的喜欢,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
如今,高攀带着自己的小孩回汉寿老家,父亲都会乐呵呵地端上一钵子热气腾腾的红烧甲鱼招待。“妈妈,我也觉得甲鱼的裙边好吃!”高攀的孩子最期待寒暑假时回汉寿老家,跟着外公看甲鱼、喂鸡、捡蛋。
“可以说,我们这代80后见证了甲鱼的逐渐兴起。”高攀说,汉寿甲鱼已经成了汉寿的标志和特色之一,而甲鱼这道汉寿美食也在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甲鱼是常德汉寿地标性产品,
又名“团鱼”,寓意团圆。
出自东仓胡,生态放养,
体薄油少、肉质Q弹、没有腥味。
现在购买,
原价168两斤只要158,确保足称,
确保鲜活。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购买页面
元旦前夕,“潇湘晨报年货节”大型活动将启动,主题为“把爱带回家”。
其中“我是家乡好物推荐官”活动,将选择部分湖南特色农产品,请媒体记者或自媒体达人为产品代言,讲述自己和家乡特产之间的故事。以此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